完全出乎意料,兒子這次留試考試成績完全出乎意料。是7月24日知道分數(shù)的,今天幾號了?我想了好幾天,想不出名堂來,最有可能的就是,所謂出乎意料的感覺大約就是中日考試評價之間的不同造成的震動吧。
首先要聲明,如果按照本次考試的相對排名(確切的排名大約要一個月后才知曉),兒子這次的分數(shù)是達到了日本任何一所大學的報考資格底線的,我說的是任何一所大學,包括在亞洲和世界排名前列的大學,呵呵。在日本,留試只是“高考”的第一步,接下去就是這些學校自己搞的招生考試了,有的還要口試,當然,他們都會把留試的成績當作很重要的參考因素加以考慮。但是,兒子卻十分干脆地說:“不行,還要繼續(xù)考”,為什么如此前列的分數(shù)還是不行呢?因為絕對分值不高。
絕對分值不高?什么意思?兒子的絕對分值確實不高,連750分都不到,你說高不高?那么,滿分是幾分呢?呵呵,每次考試分數(shù)出來之前是不知道滿分是多少的(不是不知道最高分是多少而是不知道滿分是多少,奇怪吧),也就是說,每次滿分都不一樣。就是因為這次留試的滿分分數(shù)不高,文科753分,理科731-733分(物理化學生物不同選擇有不同分值),所以兒子的絕對分數(shù)自然不可能很高了,我對兒子說,即使你考滿分了,是753分,絕對分數(shù)也是不高的,何況連750分都還有不少差距,只是高出740分多一點而已呢。這個話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對???天是很熱,但我基本上身處冷氣房間里,無論是辦公室還是家里,或者上下班路上,都有空調(diào),腦子基本上沒燒壞,因此沒什么不對的。你繼續(xù)聽我說下去。滿分是753分,我一點都沒說錯,但是,試卷分數(shù)的總和卻是800分,試卷的分數(shù)總和是800分,難道滿分不是800分嗎?對,不是,你那個是中國式的理解。什么道理我也不知道,否則我就是日本考試評價專家了。但兒子告訴我,每年,試卷上都有幾道題目是不計分的,你做對了不計分,你做錯了也不計分(好像是白做的意思),但這種題目占的比例很小,去年,也就是2009年11份的留試考試滿分文科就是790分左右,所以這次本來是做好準備的,滿分肯定要少于800分,可沒想到,居然相差這么大,滿分只有750分左右。
你可能會說,要低么大家都低,要高么大家都高,有什么可擔心的?問題就在這里。日本每年舉行兩次留試,而這兩次的留試滿分又是不同的,但是,對國立大學來說,這兩次分數(shù)卻是都有效的,也就是說,是可以橫向比較的。我舉個例子,假如這次有人得滿分,也就是753分,是個冠軍了吧,但是,如果今年11月份的滿分是790分的話,得個760-770分的就有一大堆的考生了,他們可能在卷面上錯得比那個冠軍同學多,但是,似乎還是算后來的那一大堆同學的分數(shù)高,你這冠軍就白當了。是不是一定這樣,我不能肯定,可是,道理上似乎是這樣的,你弄明白了沒有?假如是私立大學的話,可以用兩年的留試成績,也就是說可以拿2009年11月份的留試和這次的留試作比較,那次滿分可是790多分哪!那變數(shù)就更大了。我兒子豈能甘心(哈哈,好像有點冤?。?,因此兒子說:“不行,還要參加今年11月份的第二回留試。”
這次他所在語言學校留試的平均分大約是580分左右,全國平均分大約是490左右,在他們學校的網(wǎng)站上都有公布,兒子740多分,當然是遙遙領(lǐng)先了。兒子這次有兩個滿分,一個是文科數(shù)學,卷面是200分,兒子是186分,算滿分,因為全部答對了(什么意思?中國的老師們要花點時間思考一下了),一個是日語閱讀(讀寫理解),看來兒子的日語學習學有小成,拿滿分總是不容易的。這次考得最差的是日語聽力,自然,這是與他自己比較,其實扣分也不到10分,也算優(yōu)異,所以說兒子這次其實考得是很不錯的,即使是800分滿分,他這樣的分數(shù)也照樣能進入優(yōu)秀行列,但兒子的目標不僅是優(yōu)秀,因為他想進的某校某學部,每年的留學生招生幾乎都只有兩三個人(有時一個也沒有,有時有一個還不是中國人),假如下一次11月份留試的滿分分數(shù)比較高的話,他這次的分數(shù)就缺乏競爭力了。因此,我們的感覺雖然不是失望,但也決不是興奮,而是有點不知所措。這么說吧,假如這次滿分是790分左右的話,兒子現(xiàn)在的分數(shù)按照比例計算就是在780分左右,那我們似乎就可以以為第一關(guān)(留試)過關(guān)了,而現(xiàn)在,這一關(guān)是否已過尚在未知,還要等待11月份的留試才見分曉。不過,我們相信兒子,即使是下一次考試照樣是能夠考好的,因為相信日本考試評價的科學性,與我們的考試評價方式比較起來,它應(yīng)該具有更多的避免偶然性的能力,也就是說,只要孩子具備了這個能力,他就有比較大的把握考好,考好的概率比國內(nèi)的考試應(yīng)該要大,雖說不可能一丁點運氣都沒有。再說了,日本的大學錄取也不完全是看分數(shù)的。
關(guān)于這次考試,我還聽到一個新名詞,叫做“得點等化”,是關(guān)于考試評分方法上的概念,我做老師的時候,還從來沒聽說過。于是,在網(wǎng)絡(luò)上查,也查不出什么名堂來,網(wǎng)上只是說,這是日本留試考試的一項改革措施,大意是每道題的得分并不均等。我對兒子說,這有什么稀奇,過去我們做學生的時候,標準化考試很少,分值都是按照題目的難易程度來確定的。兒子回答說,你搞錯了,“得點等化”所謂的分值不同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就是同一道題目,在不同的卷子上分值也有可能是不同的,這取決于卷子上其他題目的回答情況,一般來說,卷子整體回答的準確率越高,相同題目的扣分就越低,假如100道題目,你其他99道都對了,錯的那一題可能就不扣分了,而如果你錯了二三十道,錯的那一題就會扣足分數(shù)。兒子大約生怕我聽不懂,補充說,這只是假設(shè),其實,每道題目都沒有固定分值,作為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對和錯試圖要反映出來的是試卷的一個整體狀態(tài),這是科學性更強的一種評價方式。我弄懂了嗎?隱約有點理解了,但還是有點疑惑。不過,這倒激發(fā)出了我的興趣,什么時候?qū)iT研究一下“得點等化”問題,研究一下它的基本概念、理論基礎(chǔ)和主要涵義,與國內(nèi)考試評分方法的基本區(qū)別,這種區(qū)別背后的考試觀念和教育觀念問題,“得點等化”的來龍去脈,在中國的可行性和對中國教育考試的可能影響等等,說不定還能出一本書呢,書名就叫《“得點等化”研究》好了,呵呵,我得去翻翻教育學考試學方面的文獻了,如果有人早就研究過了,我就是瞎忙活了。
首先要聲明,如果按照本次考試的相對排名(確切的排名大約要一個月后才知曉),兒子這次的分數(shù)是達到了日本任何一所大學的報考資格底線的,我說的是任何一所大學,包括在亞洲和世界排名前列的大學,呵呵。在日本,留試只是“高考”的第一步,接下去就是這些學校自己搞的招生考試了,有的還要口試,當然,他們都會把留試的成績當作很重要的參考因素加以考慮。但是,兒子卻十分干脆地說:“不行,還要繼續(xù)考”,為什么如此前列的分數(shù)還是不行呢?因為絕對分值不高。
絕對分值不高?什么意思?兒子的絕對分值確實不高,連750分都不到,你說高不高?那么,滿分是幾分呢?呵呵,每次考試分數(shù)出來之前是不知道滿分是多少的(不是不知道最高分是多少而是不知道滿分是多少,奇怪吧),也就是說,每次滿分都不一樣。就是因為這次留試的滿分分數(shù)不高,文科753分,理科731-733分(物理化學生物不同選擇有不同分值),所以兒子的絕對分數(shù)自然不可能很高了,我對兒子說,即使你考滿分了,是753分,絕對分數(shù)也是不高的,何況連750分都還有不少差距,只是高出740分多一點而已呢。這個話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對???天是很熱,但我基本上身處冷氣房間里,無論是辦公室還是家里,或者上下班路上,都有空調(diào),腦子基本上沒燒壞,因此沒什么不對的。你繼續(xù)聽我說下去。滿分是753分,我一點都沒說錯,但是,試卷分數(shù)的總和卻是800分,試卷的分數(shù)總和是800分,難道滿分不是800分嗎?對,不是,你那個是中國式的理解。什么道理我也不知道,否則我就是日本考試評價專家了。但兒子告訴我,每年,試卷上都有幾道題目是不計分的,你做對了不計分,你做錯了也不計分(好像是白做的意思),但這種題目占的比例很小,去年,也就是2009年11份的留試考試滿分文科就是790分左右,所以這次本來是做好準備的,滿分肯定要少于800分,可沒想到,居然相差這么大,滿分只有750分左右。
你可能會說,要低么大家都低,要高么大家都高,有什么可擔心的?問題就在這里。日本每年舉行兩次留試,而這兩次的留試滿分又是不同的,但是,對國立大學來說,這兩次分數(shù)卻是都有效的,也就是說,是可以橫向比較的。我舉個例子,假如這次有人得滿分,也就是753分,是個冠軍了吧,但是,如果今年11月份的滿分是790分的話,得個760-770分的就有一大堆的考生了,他們可能在卷面上錯得比那個冠軍同學多,但是,似乎還是算后來的那一大堆同學的分數(shù)高,你這冠軍就白當了。是不是一定這樣,我不能肯定,可是,道理上似乎是這樣的,你弄明白了沒有?假如是私立大學的話,可以用兩年的留試成績,也就是說可以拿2009年11月份的留試和這次的留試作比較,那次滿分可是790多分哪!那變數(shù)就更大了。我兒子豈能甘心(哈哈,好像有點冤?。?,因此兒子說:“不行,還要參加今年11月份的第二回留試。”
這次他所在語言學校留試的平均分大約是580分左右,全國平均分大約是490左右,在他們學校的網(wǎng)站上都有公布,兒子740多分,當然是遙遙領(lǐng)先了。兒子這次有兩個滿分,一個是文科數(shù)學,卷面是200分,兒子是186分,算滿分,因為全部答對了(什么意思?中國的老師們要花點時間思考一下了),一個是日語閱讀(讀寫理解),看來兒子的日語學習學有小成,拿滿分總是不容易的。這次考得最差的是日語聽力,自然,這是與他自己比較,其實扣分也不到10分,也算優(yōu)異,所以說兒子這次其實考得是很不錯的,即使是800分滿分,他這樣的分數(shù)也照樣能進入優(yōu)秀行列,但兒子的目標不僅是優(yōu)秀,因為他想進的某校某學部,每年的留學生招生幾乎都只有兩三個人(有時一個也沒有,有時有一個還不是中國人),假如下一次11月份留試的滿分分數(shù)比較高的話,他這次的分數(shù)就缺乏競爭力了。因此,我們的感覺雖然不是失望,但也決不是興奮,而是有點不知所措。這么說吧,假如這次滿分是790分左右的話,兒子現(xiàn)在的分數(shù)按照比例計算就是在780分左右,那我們似乎就可以以為第一關(guān)(留試)過關(guān)了,而現(xiàn)在,這一關(guān)是否已過尚在未知,還要等待11月份的留試才見分曉。不過,我們相信兒子,即使是下一次考試照樣是能夠考好的,因為相信日本考試評價的科學性,與我們的考試評價方式比較起來,它應(yīng)該具有更多的避免偶然性的能力,也就是說,只要孩子具備了這個能力,他就有比較大的把握考好,考好的概率比國內(nèi)的考試應(yīng)該要大,雖說不可能一丁點運氣都沒有。再說了,日本的大學錄取也不完全是看分數(shù)的。
關(guān)于這次考試,我還聽到一個新名詞,叫做“得點等化”,是關(guān)于考試評分方法上的概念,我做老師的時候,還從來沒聽說過。于是,在網(wǎng)絡(luò)上查,也查不出什么名堂來,網(wǎng)上只是說,這是日本留試考試的一項改革措施,大意是每道題的得分并不均等。我對兒子說,這有什么稀奇,過去我們做學生的時候,標準化考試很少,分值都是按照題目的難易程度來確定的。兒子回答說,你搞錯了,“得點等化”所謂的分值不同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就是同一道題目,在不同的卷子上分值也有可能是不同的,這取決于卷子上其他題目的回答情況,一般來說,卷子整體回答的準確率越高,相同題目的扣分就越低,假如100道題目,你其他99道都對了,錯的那一題可能就不扣分了,而如果你錯了二三十道,錯的那一題就會扣足分數(shù)。兒子大約生怕我聽不懂,補充說,這只是假設(shè),其實,每道題目都沒有固定分值,作為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對和錯試圖要反映出來的是試卷的一個整體狀態(tài),這是科學性更強的一種評價方式。我弄懂了嗎?隱約有點理解了,但還是有點疑惑。不過,這倒激發(fā)出了我的興趣,什么時候?qū)iT研究一下“得點等化”問題,研究一下它的基本概念、理論基礎(chǔ)和主要涵義,與國內(nèi)考試評分方法的基本區(qū)別,這種區(qū)別背后的考試觀念和教育觀念問題,“得點等化”的來龍去脈,在中國的可行性和對中國教育考試的可能影響等等,說不定還能出一本書呢,書名就叫《“得點等化”研究》好了,呵呵,我得去翻翻教育學考試學方面的文獻了,如果有人早就研究過了,我就是瞎忙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