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擱淺“全球接收30萬留學生”計劃醞釀新政

字號:


    2008年,日本發(fā)布前首相福田康夫提倡的接收30萬留學生計劃,即以2020年為目標,將原有在日學習的留學生人數(shù)由12萬增至30萬,簡稱“全球30”。這一計劃的出臺意味著一系列促進留學的方針出臺,包括:改善入試、入學、入國等入關工作;推進以“英語授課”為代表的大學全球化;促進留學生畢業(yè)后留日就業(yè)等?!叭?0”帶動日本教育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尤其對于隔海相望的中國學生。數(shù)據(jù)顯示,2009年在日留學生中,中國學生最多。
    但是,現(xiàn)在“全球30”擱淺了。
    一位意向留日學生的擔心:
    日本大學生就業(yè)率最近創(chuàng)下歷史新低,不少國際媒體稱日本就業(yè)進入“冰河期”,這對留日學生會造成什么影響?與此同時,日本原本全力推出的留學生吸引計劃:“全球30”也處于擱淺,未來一段時期,留日政策會走向何方?留日學生該做好哪些應對準備?
    日前,日本內(nèi)閣府召開行政刷新會議,會議對文科省之前提出的“全球30”計劃進行了全面評估。評估結(jié)果認為“全球30”計劃“效率低”,尚未達到預期效果,所以打算暫時廢止,醞釀新政。
    政黨更替“全球30”難以延續(xù)
    “全球30”計劃是日本前自民黨福田內(nèi)閣時期提出的,配合“30萬留學生接收計劃”。但不得不指出的是,該計劃從提出到實施波折重重,這主要是因為日本政黨更迭,極大地影響了政策的連續(xù)性。
    舉例來說,為配合“30萬留學生接收計劃”,日本計劃從本國大學中選定30所大學作為重點接收優(yōu)秀留學生的國際化示范基地。2009年7月,日本公布了首輪入選大學,包括東大、慶應等13所大學(見表格),但此后再沒有公布下輪大學的入選名單。而13所“首輪獲批大學”,在得到政府財政援助后,雖開始了具體操作,但由于資金采用分批支付方式,所以當日本政局變動、政黨輪換后,學校并未獲取足夠的資金預算。而民主黨上臺后,相關留學年度預算還遭到消減,一些大學在宿舍建設方面更因資金不足一度出現(xiàn)停滯。
    “英語授課”不利留日就業(yè)
    如今,“全球30”暫時擱淺,計劃原本推動的項目可能會有所調(diào)整。
    按照原計劃,“全球30”計劃下的入選大學可從政府處獲取大額資金,用于接收留學生。具體包括:增加外籍教師人數(shù),增加英語授課比例。留學生在日語不過關的情況下,僅靠英語便可獲取學位。此外就是加大留學生宿舍建設,為留學生提供必要的生活援助。
    其中,增加日本大學的“英語授課”比例,使留學生在不會日語的情況下,憑借英語獲取學位,此種做法筆者并不認同。有些人將此視為日本大學國際化程度提高,實為誤讀。雖然留學生可憑英語獲取學位,但由于日本為非英語國家,日語是唯一通用語言,在不通曉日語的情況下留學,勢必會妨礙留學生融入日本。
    據(jù)悉,部分日本大學已經(jīng)注意到,由于學生日語能力不足,以至于無法理解課堂內(nèi)容,師生間的交流也成問題,學業(yè)質(zhì)量難以保證。
    此外,這一做法還導致海外學生留日就業(yè)難。一些留學生辛苦獲得學位,卻因日語能力不足,就業(yè)時遭到日企拒絕,不得不“回爐”語言學校,重習日語。
    因此盡管未來的留日新政將一如既往地吸引海外學子赴日,不過它會在留學生日語能力上有所要求。
    相比“草食男”,“留學生”受寵
    在就業(yè)方面,對于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留學生而言,喜憂參半。盡管眼下就業(yè)大環(huán)境不佳,大學生就業(yè)率較低,不過日本很早就進入“少子化”、“老齡化”社會,勞動力嚴重短缺,倚仗國際人才,所以留學生畢業(yè)留日工作的機會很大。
    此外,長期以來,日本在招聘問題上,不同于歐美國家“內(nèi)外有別”——留學生畢業(yè)后難以與本國人競爭工作崗位,日本采取內(nèi)外“一視同仁”的做法。而根據(jù)最近日本傳來的消息,在日企業(yè)甚至更青睞留學生。
    這是因為眼下日本盛行“草食男”——指像食草動物一般的男性。他們友善溫和,但對事業(yè)和婚戀缺乏興趣;顛覆了傳統(tǒng)社會對男性闖蕩職場、開拓視野的既定思維,而是只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比如大學畢業(yè)后在家開個網(wǎng)店、做蛋糕等。有人認為這是社會的進步,人們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也有人認為這是年輕一代喪失追求的表現(xiàn)。不管怎樣,“草食男”引起了日本社會的注意,對于企業(yè)而言,相比這些“草食男”,他們認為獨自來日闖蕩的留學生更具有工作的斗志。(陳小牧 上教留學高級咨詢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