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迪旅日學者
據(jù)統(tǒng)計,2009年度在日外國留學生人數(shù)為13.2萬人,其中多數(shù)來自中國大陸。今天,中國留日學生群體出現(xiàn)一個重要變化,即兩極分化日益明顯。
筆者算是老留學生。記得20年前我們這批人,除個別人外,大家都很清貧。盡管國內出身背景、學歷背景迥異,但共同的一點是:大家都要打工,否則無法生存。但今天留日群體出現(xiàn)分裂:富家子弟不打工,而普通工薪族或農村的學生則打工無門。
據(jù)了解,這批富家子弟,其父母身份涵蓋階層甚廣。這類留學生完全不必操心學資、日常生活,他們有足夠時間讀書、娛樂、交友,在留學初期,他們已比那些普通家庭出身的留學生優(yōu)越。最近的金融危機,并未在他們的留日生活中留下痕跡。
另一類則是來自城市中下層或農村的學生。與上一代留學生不同的是,他們的境遇惡化。金融危機后,這類中國留學生遭受雙重打擊。第一是日本不景氣造成打工機會減少。金融危機前,很多低工資、重勞動的工作日本人不愿做,如今日本人卻來搶這類工作。第二,從2010年度開始,日本政府廢止了《外國人留學生修學援助費補助金》制度,這就是說,日本政府不再補助留日外國學生的學費了。這個決定,讓每個留日學生要多繳納30%的學費。
對那些來自中下層家庭的中國留學生來說,更為嚴峻的問題是勤工儉學的可能性降低。有個女學生對我哭訴,她不想當"啃老族",不想用父母那點菲薄的養(yǎng)老錢,但她說,到東京幾個月,死活找不到工打,盡管她日文不錯。那么日本是否有獎學金?可惜,日本不同于歐美,個人捐助的獎學金很少。一些大學,對留學生提供部分獎學金,彌補政府停止學費減免后的空白,但這種措施僅是臨時性的,惠及面也窄。日本政府、企業(yè)及部分團體提供部分獎學金,不過其性質屬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另外,因整個經(jīng)濟蕭條,獎學金種類、金額縮水明顯。日本經(jīng)濟停滯及留學生援助政策變化,不可避免打擊中國學子的留日熱情。
歷史上,中國學生曾經(jīng)有過兩次留日高潮。20世紀初,清廷廢除科舉制度,承諾對學有所成的留學人員予以錄用。因此,形成第一次中國人留日高潮,最多時曾達1萬人之眾。改革后的上世紀80年代后期,中國再次出現(xiàn)留日高潮,數(shù)萬留日學生來到日本。此后,盡管日本政府留學生接收政策時緊時松,但總趨勢是中國赴日留學生人數(shù)不斷擴大。
如今日本留學大潮的環(huán)境、條件都發(fā)生了重大轉變。最近日本眾多日語學校感到招生越來越難。有家專門學校,以前每年招收200名中國留學生,但日前這家學校的招生人員告訴我,今年招生異常艱苦。這是因為,城市中下層家庭出身的子弟留日意愿減少。
對眾多中國學子來說,日本吸引力已大不如前。其中既有教育層面原因,也有經(jīng)濟層面原因。從教育角度看,國內英文教育普及,多數(shù)初中、高中教授英文,日語所占比率很小,他們自然要去英語國家留學。再從出路看,赴英語國家留學,畢業(yè)后適應面較廣,這也是赴日留學所不逮的。
開放初期,海外留學只有少數(shù)國家可以選擇,但今天,資訊十分發(fā)達,國內學子的海外留學選擇面很寬。筆者在東南亞、東歐都曾遇到大批中國留學生。他們可以較低留學成本,換來同樣的本科畢業(yè)證。
不過,筆者認為,現(xiàn)今中國學子留學日本,仍有值得推薦的部分。首先,日本留學可以接觸東西兩種文化。以法學來說,既可直接閱讀英美、德法等資料文獻,也可以了解西法東漸過程的變化。這對同樣為大陸法系的中國來說,日本的經(jīng)驗十分重要。而工學、理學,日本出現(xiàn)過不少諾獎獲得者,居于世界領先地位。這也是值得學習的領域。
其次,日本教育機構,今后將更加重視中國留學生。目前,日本面臨嚴重的"少子化"危機,適齡學生日益下降。因招收不到足夠的學生,有些日本大學已經(jīng)倒閉。今天的日本大學,學生甚至成為"上帝",學校對學生客氣有加。對日本教育機構來說,中國留學生是重要市場。某些新設大學,其留學生比率甚至超過50%。有一名牌大學教授對我說,假如沒有中國留學生的支撐,目前日本很多大學的研究生院將無以為繼。很多大學還撥出???,用于促進留學生與日本學生、社會的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