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之城”迎大運 深圳141個新建公園開放

字號:

《“公園之城”迎大運 深圳141個新建公園開放》新聞由人民日報08月07日報道,出國留學網liuxue86.com轉載。
    深圳141個新建公園8月5日開放
    “公園之城”迎大運
    本報記者 胡謀 賀林平
    大運會開幕在即,深圳“公園之城”的綠色名片也成為各國賓客和廣大市民關注的熱點。8月5日,遙望香港、依海而建的深圳灣公園和其他140個新建公園、220個提升改造公園,以及30個特色文化節(jié)一齊開門迎客。至此,深圳全市已有824個公園,總數超過北京、上海,位居各大城市之首,成為名副其實的“公園之城”。
    辦大運,立足一時,謀劃一世。早在大運會成功申辦時,深圳就確立了“辦賽事、辦城市、惠民生”的指導思想。公園既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人民群眾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一下子多了幾百個環(huán)境宜人、空氣清新的好去處,令深圳市民歡欣鼓舞。一位來深圳灣看熱鬧的老者說得好:“與其說這是深圳送給大運會的‘節(jié)慶賀禮’,不如說是政府送給咱平頭百姓的‘民生大禮’!”
    荒灘變身綠色長廊
    記者眼前貫穿深圳灣沿岸13公里,遍布青山綠水、叢林廊道的綠色長廊,在2008年7月前還是一片雜草叢生、垃圾遍地的荒灘。經過建設者們3年夜以繼日的奮戰(zhàn),總面積達128.74公頃、包含13個主題區(qū)域公園的深圳灣公園建成。放眼望去,濱海大道的休閑生活帶、后海填海區(qū)的公共活動中心、口岸區(qū)東側的生態(tài)綠廊、東角頭沿岸的休閑旅游區(qū)和海上世界片區(qū)的人文主題公園連成一片;紅樹林公園、中灣閱海廣場、白鷺坡、小沙山、追風輪滑公園、日出露天劇場、婚慶公園、運動公園等星星點點,點綴其間。剛剛開放,已有市民絡繹不絕來到這里,望海、親水、觀鳥、賞景,盡情享受休閑娛樂、健身運動、觀光旅游、體驗自然的無限樂趣。
    包括深圳灣公園在內,一年多來,深圳發(fā)揮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力量,一共新建了24個市政公園、117個社區(qū)公園,將全市公園總面積擴大至220.66平方公里。深圳市城管局局長蒙敬杭介紹,這次大規(guī)模的公園建設體現了三個特點。一是“綠化+文化”的特點。在公園設計、建設和提升改造中滲透文化因素,加入雕塑、亭臺、小品等因子,使綠化體現文化,文化融入綠化。二是“生態(tài)+生活”的特點。從提高市民生活質量入手,將城市生態(tài)園林景觀融入市民生活,建設大量便民利民設施,讓廣大市民開窗見綠景,出門行綠道,出小區(qū)有社區(qū)公園,離家不遠有特色文化街,充分享受綠色福利。三是“家園+公園”的特點。將社區(qū)公園建成家門口的公園,給市民提供天天可以活動的空間,提升了居住區(qū)的綠化環(huán)境和文化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