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紫荊》載文稱,大部分亞裔婦女與白人的異族通婚不僅僅是以浪漫的愛為基礎的,也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社會經(jīng)濟地位。華裔社會學家貝蒂·宋訪談了紐約地區(qū)50個華人異族通婚案例,她認為,被美國文化同化的華人女性更希望通過與白人的通婚來提高自己的地位。
中國內(nèi)地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醒目標志之一,便是內(nèi)地人的婚姻洶涌澎湃地邁向世界舞臺。一九八三年,北京姑娘李爽經(jīng)過特批,赴巴黎與前法國駐華外交官成婚。她成了新中國成立后,嫁給西方男子的第一女。此后內(nèi)地女子與老外談情說愛,成為中國人婚姻觀念革命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華人女子的“美國夢”
文章說,華人女性對美國白人男性的印象,往往也是從對方文化的朦朧想象得來的,大致說來,華人女性對白人男性特點的理解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受遺傳影響體型較高大,又因為普遍喜歡體育運動,因此體格健壯。
第二,性格開朗率真,言談幽默風趣,舉止自然得體,待人禮貌周到。
第三,教育程度高,多有職業(yè)專長。
第四,文化知識和藝術修養(yǎng)高,會演奏樂器者較普遍。
第五,自主、自信、自立,重視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