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學計劃又叫模板(四篇)

字號: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我們該怎么擬定計劃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計劃書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教學計劃又叫篇一
    四年班有學生28人,整體成績不錯,課堂氣氛也特別活躍。過六學期的語文學習活動,同學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語文基礎知識,語文學習方法,大部分同學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閱讀方面,大部分學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但能讀出自己的理解的同學不多,因此,加強朗讀訓練仍然是語文課堂的重點。另外,閱讀理解能力,許多同學有待加強。另外有少數孩子沒養(yǎng)成聽課的習慣。為組織課堂教學帶來不小挑戰(zhàn)。絕大多數的同學能夠達到《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目標第二學段的要求,識字寫字、習作、口語交際等比以前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通過開學初的測試看出,今后在閱讀教學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
    本冊教材仍以專題形式組織內容:導語、課例(精讀課文、略讀課文、思考練習、閱讀鏈接、資料袋)、詞語盤點、語文園地(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fā)現、日積月累、展示臺或成語故事等)。
    1、教材的基本結構
    本冊教材分組編排。全冊共分8組。每組包括導語、課例、語文園地三大部分。
    教材繼續(xù)按專題編組。專題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既富有教育價值與時代感,又突出學習語文的特點。8個專題依次是:自然奇觀、觀察與發(fā)現、中外童話、作家筆下的動物、我國的世界遺產、人間真情、成長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組(中外童話)和第七組(成長的故事)還安排了綜合性學習,使這兩組的學習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每組開頭的導語點明本組的專題,并提示學習要求。課例由3—5篇課文組成。課文均圍繞專題編選,分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兩類。全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18篇,略讀課文14篇。精讀課文后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在課文前有一段連接語,將前后課文連接起來,并提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在部分課文后面,安排有“資料袋”或“閱讀鏈接”,以幫助了解相關資料或豐富學生的閱讀。教材后面還附有8篇選讀課文。
    每個語文園地由5個欄目組成。其中4個是固定欄目:“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fā)現”“日積月累”。另有“寬帶網”“趣味語文”“展示臺”“成語故事”,分別在8個語文園地中各安排兩次。兩個“寬帶網”安排在第五組和第八組,引導搜集、了解有關我國的世界遺產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資料;兩個“展示臺”安排在進行綜合性學習的第三組和第七組,為學生交流展示綜合性學習的成果提供舞臺。
    本冊要求認識200字,會寫200字。要求認識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中,在課后生字條里列出;要求會寫的字只在精讀課文中安排,列在課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認識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會寫的字。每組課文后有“詞語盤點”,分“讀讀寫寫”與“讀讀記記”兩欄?!白x讀寫寫”中列的是本組精讀課文中出現的由會讀會寫的字組成的詞語;“讀讀記記”中列的是由要求認識的字組成的詞語,略讀課文中出現的由會讀會寫的字組成的詞語,也列在“讀讀記記”中。
    2、教材的主要編寫特點
    (1)加強目標意識,全面、準確地落實語文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理念,并從這個基本理念出發(f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樣三個維度提出了語文教學目標,而且提出了總目標和階段目標。這是我們把握教學目標的依據。
    (2)加強整合,圍繞專題組織教材本冊
    教材繼續(xù)按專題分組編寫,確定專題的思路比前幾冊有所拓寬,除了思想內容方面的專題外,“中外童話”是從文體角度定的專題,“作家筆下的動物”則是側重體會文章的表達形式。根據課程標準提出的“教材內容要簡化頭緒,加強整合”的思想,在按專題編寫教材時,注意了加強整合,每組的課文都圍繞專題編選,從導語到語文園地的各項內容也都圍繞專題來安排。而且,圍繞專題安排的各項學習內容與學習活動,前后有聯系,有照應,做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這樣,就使整組教材以至整冊教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3)加強導學功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
    本冊教材,在編寫時既考慮有利于教師的教,又考慮有利于學生的學,努力使教科書既成為教師的“教本”,又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本”。這一特點在教材里有多種呈現方式:一是在課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自讀自悟;二是在精讀課文的思考練習中,安排了引導自主、合作、探究的題目;三是在每組課文后面安排了學生對本組所學字詞進行自查自測的“詞語盤點”;四是“語文園地”中設置了“我的發(fā)現”“展示臺”“寬帶網”等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欄目。
    (4)加強開放性,密切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語文學習是母語的學習,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語文學習決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局限于課堂,應該把語文學習引向生活,拓寬語文學習的途徑。本著這樣的思想,教材的編寫加強了開放性,把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主要表現:一是注意引導學生用生活中的實例,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二是從生活的實際需要中提煉口語交際話題,練習寫作;三是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課外閱讀,重點推薦了《格林童話》和《愛的教育》,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四是通過綜合性學習,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這樣的編排,充分體現了聽說讀寫各項語文學習活動的綜合,課內外語文學習的緊密聯系,拓寬了語文學習的渠道,使學生在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
    (1)在識字、寫字方面,新增認識200字,會寫200字,累計會認2400字,會寫1800字。
    (2)在閱讀方面,繼續(xù)重視朗讀訓練,大部分課文都要求朗讀,體現了課程標準在中年段提出的“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目標。同時,加強了默讀的訓練。課程標準在低年段就提出“學習默讀”,中年段要求“初步學會默讀”。
    (3)關于閱讀理解與積累,中年段在低年段的基礎上提高了要求,低年段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到中年段,則要培養(yǎng)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精彩句段”。
    (4)課程標準對中年段的閱讀還提出了一項新的要求——“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為此,這套教材從三年級開始安排略讀課文。三上和三下每冊各有8篇,四年級上冊略讀課文增至14篇,就是為了加強略讀能力的訓練。
    (5)再從習作來看,三年級是習作的起步階段。三年級的習作,重在激發(fā)興趣,使學生樂于書面表達,主要是讓學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達。四年級上冊教材仍然注重培養(yǎng)習作的興趣,繼續(xù)鼓勵學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達,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寫清楚。教材中還安排了學習寫簡短的書信,這也是中年段教學目標中明確提出的。
    :
    1、隨著學生識字、寫字量的增加,識字的鞏固是識字教學的一個重點。
    2、加強詞、句訓練。
    3、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
    4、加強習作與閱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聯系。
    教學難點:
    1、生字的認識與書寫。
    2、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
    3、綜合性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
    4、習作興趣的培養(yǎng),掌握習作的基本要領,初步掌握使用好詞好句。
    (一)營造自主學習的情境。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閱讀課文,通過想象文中的描寫建立生活影像,通過對照文中人物的心靈來凈化自己的心靈,實現有意義的閱讀。通過對文章結構形式的揣摩和推測,理解文章的內容,達到和人物心靈溝通的境界。學生通過閱讀對話,能夠進入學習情境,也能激發(fā)自己的想象,能通過學習伙伴的對話,碰撞出思維火花,從而點燃學習語文的熱情。
    (二)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
    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三)重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
    (四)正確處理基本素養(yǎng)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系。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xù)發(fā)展。
    (五)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選擇教學策略。
    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guī)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一)識字、寫字教材與教學
    四年級上冊的識字都是隨課文安排。完成認字的任務主要靠學生自學自查,教師可在學生自學自查的基礎上作適當檢查,并對少數不容易讀準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適當指導。
    要求寫的字只在精讀課文中安排。要把寫字的任務妥善地安排在教學過程中,在課內學生要有比較從容的寫字時間,不要把寫字的作業(yè)都留到課外。教師要對不容易寫好的筆畫、結構以及容易寫錯的筆順作具體指導,使學生把字寫端正,寫美觀。
    (二)閱讀教材與教學
    四年級上冊的閱讀教材,除安排識字和寫字任務外,還注重以下五個方面的引導:練習朗讀和默讀;理解內容,體會感情;領悟表達的方法;積累語言;向課外擴展延伸。
    1、練習朗讀和默讀。
    教材中許多課文提出了朗讀的具體要求,進行閱讀教學,一定要多讀少講,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并通過朗讀的實踐,逐步提高朗讀的水平。
    默讀的練習也是四年級上冊閱讀教學的重點。要通過反復實踐,使學生逐步學會默讀。
    2、理解內容,體會感情。
    四年級上冊教材,引導理解內容的主要方法有: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進而理解內容;邊讀邊展開想象,把課文描述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畫面;理清文章的條理,再用自己的話敘述課文的內容等。引導體會感情的方法,主要是讓學生設身處地、入境入情地讀書,然后交流各自的閱讀感受。無論是理解內容,還是體會感情,都應注意學生的自主閱讀。重要的不是讓學生得到一個現成的結論,而是讓每個學生都經歷這樣的學習過程,都能通過獨立閱讀,把課文讀懂,并有一些自己的體會,再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討論交流,互相啟發(fā)、補充,加深理解與感受。
    3、領悟表達的方法。
    對于表達方法的領悟,教材中都采用了啟發(fā)式,有的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比較發(fā)現,有的是先舉一兩個例子,再讓學生找出類似的例子來讀讀,體會體會。教師教學時要注意這個特點,一定要讓每個學生都經歷這樣的領悟過程。
    4、積累語言。
    語言的學習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教材中引導積累語言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背誦,二是抄寫。對于教材中安排的這些背誦、抄寫的練習,應該通過交流、檢查,使之落實,還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和主動積累語言的習慣。教材中比較多地采用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抄寫自己感興趣的語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確,那就是引導學生主動積累,培養(yǎng)興趣,使之逐步形成習慣。
    5、向課外擴展延伸。
    為了使學生逐步學會讀書,也為了豐富和深化學習的內容與收獲,教材在擴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適當引導。從具體課文的實際出發(fā),有的引導課外閱讀、搜集資料,有的引向課外進行觀察,有的安排了讀寫結合的小練筆,還有的引導聯系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進行思考。教師可參照教材中的安排,因文而異,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設計和安排教學過程,使精讀課文的教學既把握住重點,又教出每課的特色。
    (三)習作教材與教學
    四年級上冊教材與三年級一樣,對習作作了兩條線的安排。一是在每組的“語文園地”中安排一次習作,全冊安排8次。這8次習作,有4次與口語交際合并安排。二是結合課文的學習,安排了4次小練筆。要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主要方法是多寫多練。每學期的八次習作,應切實抓好,使學生練得確有成效。但僅有這八次遠遠不夠,必須以多種形式讓學生經常練筆。結合課文的閱讀進行練筆和寫日記,都是有效的形式,教材中已經作了一些安排。但是,教材中的安排畢竟是有限的,需要老師們在用好教材的同時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的多寫多練提供更多的機會。
    教學計劃又叫篇二
    本專業(yè)培養(yǎng)能夠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具有管理、經濟、法律和會計學方面知識和能力、能在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實務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一)、基本要求
    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和分析問題;懂得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遵紀守法;具有不斷追求新知,實事求是、獨立思考、開拓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與艱苦奮斗的實干精神。
    2、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熟悉黨和國家有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guī);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系統(tǒng)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會計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fā)展動態(tài),具有分析和解決會計問題的基本素質和適應相鄰專業(yè)業(yè)務工作的相關素質。
    3、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wèi)生習慣,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大學生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具備良好的體質和心理素質,具有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意志。
    (二)、業(yè)務規(guī)格要求
    1、系統(tǒng)掌握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獨立手工操作和熟練使用會計軟件進行會計信息的處理和分析能力。
    2、能夠使用本專業(yè)的外文資料,具有較好的外語閱讀、書寫和會話能力。
    3、能夠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fā)展動態(tài),具有不斷自我知識更新和完善的能力。
    4、熟悉與會計相關的方針和政策,了解國際會計準則及慣例,具有能夠利用會計理論與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能夠利用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踐能力。
    6、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信息獲取及社會交往的能力。
    工商管理、經濟學、法學
    計算機文化基礎、大學英語、西方經濟學、管理學、貨幣銀行學、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學、高級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管理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經濟法等。
    基本學制四學年;學習年限為3~6年 。
    教學計劃又叫篇三
    對于一年級剛剛入學的學生,他們還沒有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握筆方法,寫字習慣也不好,寫字時坐不端正,愛說話,對于筆順間架結構等掌握不好。
    寫字是小學階段一項重要的基本功訓練。小學寫字教育主要包括寫字教學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以及寫字教育與學生自主性的關系。寫字教育是實施教育的一個方面,把漢字寫得正確、工整、美觀,可以提高運用漢字這一交際工具的準確性和效率。一手好字,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能使人聯想起美好的生活,得到各種美的享受。對小學生進行寫字教育,不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寫得一手好字,更是對學生進行道德素質、意志毅力、智能素質、審美情操的培養(yǎng)。
    1、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做到"三個一"(眼睛離紙平面一尺,胸口離桌面一拳,握筆的手指離筆尖一寸),"八個字"(頭正、身直、臂開、足平)。
    2、掌握漢字的框架結構和一些常用的偏旁部首。
    借助本年級語文課本需要了解的生字,從基本筆畫、筆順規(guī)則、框架結構、偏旁部首等方面加強指導。
    3、落實筆畫的筆法訓練。即運筆的方法,一般可分為起筆、收筆。
    4、學生寫字做到"六字"要求(正確、端正、整潔)。
    5、強化"提筆就是練字時"的意識,做作業(yè)時要和練字一樣認真,養(yǎng)成良好書寫習慣。
    6、做到把寫字練習中的收獲運用于平時的書面練習之中,認真寫好每一次作業(yè)。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基礎。寫字教學首先要指導學生觀察字形,弄清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導觀察時,如果引導學生對抽象的漢字加以聯想,活化漢字字形,漢字字形就會深深扎根于學生的心中。
    小學生寫字往往眼高手低,原因在于,相對某一個人來說,其觀察審美能力比較強,但實際動手書寫的能力還不夠,還沒有很好地把觀察審美能力轉化為書寫審美能力。那么,在寫字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提高書寫能力呢?
    一年級起步階段,教師要詳細指導寫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guī)則,要求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都要盡量要求。一橫,一豎,一撇、一捺……教師都要筆筆指導到位。教師的范寫很重要。示范是寫字教學的先導。在指導學生整體認知之后,教師要在黑板上畫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學生展示寫字的全過程。教師要邊演示邊講述:這個字是什么結構,第一筆在田字格的哪個部位落筆,每一筆畫的名稱、運筆方法以及筆順等,使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但是,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僅僅范寫還遠遠不夠,由于受到觀察能力的限制,學生的臨摹并不能一步到位。此時,運用比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觀察,仔細領會,悉心模仿筆畫運筆,熟練掌握筆順規(guī)則,體會漢字的造型美。
    (1)練字要嚴格要求。沒有規(guī)矩,就不成方圓。《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中明確提出:“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闭_的寫字姿勢,不僅有利于把字寫端正,而且有利于學生身體的正常發(fā)育,有利于保護學生的視力。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可以終身受益。
    寫字前,教師指導學生削好鉛筆,放好作業(yè)本,端正坐姿,指導執(zhí)筆方法。練習時,教師巡視,時時提醒學生,時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姿勢和方法。書寫時,教師要適時巡回指導,隨時提醒學生每個字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運筆方法,與上一個筆畫的間距,其長短如何,整個字的結構特點,及各部分的比例,做到防患于未然。教師在課堂上要反復指導,學生在練習中要認真書寫,循序漸進,逐步形成寫字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訓練要有度,要注重學生的發(fā)展。練字貴在精,而不在多。
    表現欲是小學生的特點。我們教師應該讓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為孩子創(chuàng)造展示自己的機會。課堂上,我們采用板演、用實物投影儀等手段展示學生習作。課后,我們在教室辦學生作業(yè)專欄,將他們的作品上墻“公開發(fā)表”,比比誰上榜次數多。這樣的競賽雖無物質鼓勵,但同學們依舊興致高昂,有時因沒有上榜,會嘀咕半天,眼中流露出的盡是悔恨,這些足以證明每個學生都有可貴的上進心。
    孩子們在態(tài)度、興趣上都需老師精心培養(yǎng)。另外,有些學生在學前教育中已養(yǎng)成了一些錯誤的坐姿和握筆習慣,有待老師糾正。
    教學計劃又叫篇四
    (一)招生對象:招收初、高中畢業(yè)生或具有同等學歷者。
    (二)學制:全日制三年。
    本專業(yè)培養(yǎng)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掌握信息處理和信息管理技術,具備程序設計、信息管理系統(tǒng)軟件開發(fā)和維護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培養(yǎng)學生具備計算機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論知識與職業(yè)技能,具有硬件組裝與維修、軟件開發(fā)及系統(tǒng)維護、信息統(tǒng)計分析、處理、網絡運行的維護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較寬泛的計算機專業(yè)知識和扎實的計算機專業(yè)技能。
    1、知識要求
    本專業(yè)學生必須掌握、熟悉和了解計算機系統(tǒng)及信息管理的相關專業(yè)知識。主要包括:計算機組成原理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及應用、財務會計及統(tǒng)計、管理信息系統(tǒng)設計和開發(fā)方法、辦公自動化原理及應用、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的安裝、配置及維護知識。
    (1)基本掌握大學英語、高等數學、電子技術、會計學及統(tǒng)計學原理等基礎知識;
    (2)掌握和熟悉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知識,包括計算機組成原理、微型計算機原理知識;
    (3)掌握和熟悉計算機軟件系統(tǒng)知識,包括操作系統(tǒng)、數據庫系統(tǒng)、數據結構、高級程序語言設計等知識;
    (4)掌握和熟悉計算機網絡系統(tǒng)的基本原理,計算機網絡的應用知識;
    (5)掌握和熟悉管理信息系統(tǒng)設計和開發(fā)方法。
    2、能力要求
    (1)計算機硬件的安裝、配置能力;
    (2)計算機常用軟件的安裝與維護能力;
    (3)計算機網絡的組建、維護的能力;
    (4)熟練使用辦公應用軟件的能力;
    (5)信息處理和信息管理能力;
    (6)信息管理系統(tǒng)軟件開發(fā)和維護能力;
    (7)基于網絡的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開發(fā)、設計與維護的能力;
    (8)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3、素質要求
    (1)思想政治素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法制觀念、社會責任感、集體榮譽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具備良好的個人修養(yǎng)和公民意識,關心公益事業(yè),具有奉獻精神。
    (2)文化素質:達到大專生應具備的文化素質要求,系統(tǒng)學習本專業(yè)所要求的課程,專業(yè)知識比較過硬,知識面廣。
    (3)業(yè)務素質:熟練的使用辦公軟件和工具軟件進行基本的計算機操作,具備軟件開發(fā)的基本技能以及網站的開發(fā)與維護的能力,具備企業(yè)管理的能力,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敬業(yè)精神和團隊協作精神。
    (4)身心素質: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身心健康并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達到國家大學生體育合格標準。
    4、職業(yè)資格證書要求
    本專業(yè)學生可獲取如下證書:
    (1)湖北省計算機資格考試中級證書
    (2)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證書;
    (4)人事部全國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專業(yè)技術資格(水平)初級證書,包括信息處理技術員、網絡管理員、程序員職稱證書。
    修完本計劃規(guī)定的全部必修課、選修課和各個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成績全部合格并達到上述基本要求的學生,才準予畢業(yè)。
    1、就業(yè)范圍
    本專業(yè)畢業(yè)生的就業(yè)范圍主要包括:
    (1)工商企業(yè)(約30%);
    (2)政府部門、事業(yè)單位(約5%);
    (3)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系統(tǒng)(約10%);
    (4)其他(約55%)。
    2、主要工作崗位
    本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后將從事下列崗位的工作:
    (1)it企業(yè)信息管理軟件的開發(fā)技術人員;
    (2)企事業(yè)單位的計算機辦公自動化應用,信息處理人員及軟硬件系統(tǒng)、網絡系統(tǒng)維護人員;
    (3)計算機網絡的組建,管理及維護人員、網站設計與制作人員;
    (4)計算機的銷售及售后服務人員、電子商務網站建設和網絡營銷人員。
    1、計算機應用基礎(180學時)
    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基本應用技能,為后續(xù)課程學習和辦公軟件專題訓練打下基礎。
    課程內容:計算機基本原理,各種軟、硬件的功能與特點,windows的特點與基本操作,計算機網絡的常識與基本使用方法,計算機及其網絡安全的常識,ms-office中主要軟件的使用方法。
    2、多媒制作技術-flash動畫設計(72學時)
    為從事網頁動畫設計、商品廣告設計、游戲動畫設計或其它視頻動畫設計工作訓練設計技能。
    課程內容:flash操作基礎,動畫的生成原理,圖形繪制、對象編輯、顏色設置與使用、元件實例的組織與使用、文本的使用、外部素材的使用、腳本的使用等各種設計手段及其使用技巧,各種格式動畫的特點及生成方法。
    3、網頁設計技術(72學時)
    在學過《計算機實用基礎》掌握了網頁直觀制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html和css語言的使用方法,能建立簡單的網站、制作網頁,并盡可能美化網頁和擴展網頁功能。
    課程內容:html、css的基礎知識,dreamwearer軟件的使用方法,html、css
    語言的使用,框架、表單、鏈接等的設計,腳本的嵌入與調用方法等。
    4、vb程序設計(72學時)
    初步掌握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及編程思路,能用vb獨立編寫實用的小程序。
    課程內容:vb集成環(huán)境,面向對象基本概念,程序設計基礎,常用控件,圖形、數據庫應用,多媒體應用等。
    5、數據庫原理與應用(72學時)
    用這一門直觀、較為簡單又實用的程序設計語言啟蒙學生的計算機語言、數據庫意識和編程、數據庫查詢操縱意識,為后續(xù)的語言類課程的學習打下概念基礎,也為計算機二級考試作準備。
    課程內容:類、對象、對象實例的概念與運用,對象屬性、事件、過程的概念與運用,數據類型的概念與運用,常量、變量、運算、函數、表達式的概念與運用,程序結構的概念與運用,關系數據庫的概念與運用,數據庫的生成與操縱方法,sql查詢的使用方法,應用程序的設計與連編方法等
    6、網絡技術(72學時)
    理解局域網的基礎知識,能設計和組建局域網,能管理與維護局域網,能進行局域網互聯。
    課程內容:計算機局域網概念,局域網規(guī)劃與設計,組建網絡基礎平臺,組建信息服務平臺,linux server服務平臺,局域網管理與維護基礎,局域網互聯解決方案,局域網管理與維護進階,局域網應用范例,局域網管理與評估。
    7、c語言程序設計(72學時)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掌握c語言的語法規(guī)則及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與編程技巧,能讀懂較簡單的c語言程序,能使用模塊化程序設計方法設計簡單的程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處理c語言程序設計問題,并能在計算機上調試、運行程序,具有一定的查錯、改錯能力。
    課程內容:c語言的數據類型,語句,流程設計,函數,數組,指針,結構體與共同體,文件等概念、功能、格式和使用方法。
    1、本專業(yè)課程類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類:必修課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yè)課和選修課
    2、公共課15門;
    3、專業(yè)課14門;
    4、選修課2門。
    5、第六學期實習(540學時)
    計算機專業(yè)課程設置、學時分配及教學進程表見附表:
    軍事訓練(第一學期)、專業(yè)實習(假期)、畢業(yè)實習(第5、6學期)。 以上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軍事訓練安排在第一學年第一學期機動周進行,畢業(yè)頂崗實習,安排在第三學年第一學期進行,專業(yè)實習安排在每學期及寒暑假。
    學生在每學期都有安排計算機上機實訓,以提高學生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 在校內,由有關任課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具有學科特點的模擬訓練,使學生能夠將本專業(yè)相關課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與實踐初步結合。
    在校外畢業(yè)實習中,主要對學生進行崗位實訓,增強學生對專業(yè)崗位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管理水平和業(yè)務操作能力。(540學時)
    整個教學體系分為三個模塊:基本素質教育課程模塊、專業(yè)理論課程模塊、實踐技能教學模塊
    基本素質教育課程模塊——注重文化基礎和基本素質
    專業(yè)理論課程模塊——注重專業(yè)基礎和專業(yè)素質
    實踐技能教學模塊——注重專業(yè)實操能力
    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根據課程的性質可采取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應特別注重教學過程中的考核。加強和規(guī)范實習和實訓環(huán)節(jié)的考核。
    1、本專業(yè)在三年學習期內包括實踐性教學及技能實訓教學;
    2、最后一學年為專業(yè)頂崗實習及畢業(yè)綜合實習撰寫畢業(yè)論文;
    3、課程設置應根據社會主義市場需求變化,為社會培養(yǎng)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