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新加坡留學:走出“被留學”圍城

字號:

04月29日訊《新加坡留學:走出“被留學”圍城》由出國留學網liuxue86.com報道。
    上海留日學生汪某刺母案等幾起中國留學生惡性案件近期引發(fā)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人們很不理解,被寄予希望的留學生、父母眼中的“好孩子”究竟為何暴力行兇?為何近年來留學生心理崩潰事件時有發(fā)生?
    新加坡留學網解釋到,隨著中國家庭收入的逐步提高,在全球化催生的文化交融趨勢下,出國留學形成了新一輪熱潮。據教育部統(tǒng)計,從1978年到2009年底,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shù)達到162.07萬,出國留學規(guī)模擴大了267倍。單2009年全年出國留學人數(shù)就超過20萬,比上年度增長27.5%。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家長的期盼下走出國門,去接受國外的教育,體會不同的文化與生活方式。
    但熱潮中也存在著一些“非理性留學”現(xiàn)象。部分家長把出國列為孩子人生規(guī)劃的首選。在他們看來,“出國就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好的條件”、“生活得更幸福”,他們甚至對孩子強調“現(xiàn)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出國”。出國留學從一種手段被逐漸歪曲成最終目標。如此“被留學”的規(guī)劃,不僅歪曲了對留學的正確認知,也在孩子出國后的適應問題上埋下隱患。
    每一位留學生都會或多或少有一種圍城的感覺。出國之前總想著大學和中介宣傳資料中所說的種種好處,出國之后才會切身體會到種種困難。留學生在國外普遍面臨語言、生活、學習及文化適應等各方面的壓力。而對自費留學生來說,生活費本身也是一個很大的壓力源。在精神生活方面,中國留學生們需要努力適應外國尤其是西方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氛圍,比如課堂討論、社交活動等。如果無法克服語言、文化方面的障礙,就很容易封閉在華人團體中。
    一些留學生在出國前,準備更多的是各種資格考試及相應資料,卻很少接受應對出國壓力及文化差異等培訓。走出國門的孩子們帶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對競爭激烈的留學生活卻缺乏必要的心理或技能準備。面對各類壓力,面對期待與現(xiàn)實的落差,困難和心理負擔被放大。身處異國他鄉(xiāng),孤獨無助,一旦遭遇打擊,便容易出現(xiàn)各類心理和行為問題。“汪某刺母”案的主角就是一個典型的“問題留學生”,最后因“無法拿到錢”而采取了極其原始的攻擊性手段。
    解決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治標也要治本。中學的心理健康機構可多開展一定規(guī)模的壓力應對訓練。進行留學考試輔導時也需輔以相關培訓。除了關注留學生壓力,還需重視各類錯誤的留學認知問題。父母和相關教育者需要冷靜處理留學期待,讓孩子端正留學態(tài)度,尤其要明確留學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這樣才能減少“問題留學生”。
    新加坡留學:走出“被留學”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