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打工生活
第一節(jié) 找工作
住的解決了,就開始找工作。這對剛來日本的中國人來說是最困難的,日本人不輕易相信別人,找工作最好的辦法是通過朋友介紹。
由于我的語言不通,王麗也在幫我找工作,但王兵也沒工作,同時找兩份工作還是困難的。沒過幾天,王兵開始工作了。
出國后,誰也靠不上,我也需要自己找工作,來日時的花費還需要我還。下課后,我自己去看貼有招人廣告的小店,就進去問一問。在我搬出去的時候,王麗教我了一句找工作的日語,就是“我想打臨時工,請問你們哪里要不要人”,這是我所學的第一句實用日語中。
我每天在外面自己找工作,在書攤上找一些招工啟事,記住店里的電話號碼,然后打電話給他們。我用結結巴巴的日語說出那句話后,別人的回答我根本聽不懂,只能憑著語氣知道別人不要。
這樣我自己找了兩個星期后,沒有找到,這樣王麗時常也幫我在我住的周圍找工作。王麗下班時路過我住的車站,她經常在我住的車站附近教我的保人學中文,這期間有兩次她教完保人中文后也幫我在附近找,可均未找到。
我知道王麗很忙,但我連說話都不會,只有靠她,每星期我都給他打一次電話,問一問工作的情況。最后,我去日后過了大約一個多月,有一天晚上我打電話給王麗時,她對我說:“我會盡力幫助你的,你自己也去找找?!?BR> 聽了這句話,我明白她已無能為力了,我沒有任何人可指望的了,一切都要靠我自己了。
一個多月沒工作,學校的老師知道后,也急了。我在學校里的印象不錯,另外,老師也明白,對中國留學生來說,如果學生沒辦法打工賺到錢,是無法交學費的,沒辦法在上學。如果大多數的學生不能上學,非法在日本打工的話,下一次學校去日本移民局去申請招收學生時,準許的概率也會低,這樣的話學校就很難維持下去。老師也不愿意看到的這種結果。所以有些老師也幫我找工作,去問其他年級的同學,是否知道哪些地方招工。
又過了一兩星期,我的老師告訴我,畢業(yè)班的一位韓國學生在打工的茶館里要招人。老師帶我去問了那個韓國人,請求他幫我找工作,那位韓國學生答應幫我去問問。
第二天,老師告訴我,讓我放學后去和那個韓國人去面試。下午,我和那個韓國人去面試。路上,韓國學生告訴我,面試時可能會問我三個問題,我的名字, 年齡和住址。韓國學生告訴我,問我年齡,因為日本法律禁止未成年人工作;另外,日本公司會給自己公司的員工從公司到辦公地點的車票錢,所以會問我住址是為了計算我的交通費。
面試時來了個日本老太太,她自我介紹叫大林。大林太太只問了我那三個問題。但她了解到我是中國人后,沒有說什么,工資等什么都沒談,只時讓我做著看看。
當天就開始工作,我什么都不懂,但店里有幾位臺灣人,對我很好,不會的他們都會教我。由于幾位臺灣老兄幫忙,干活也舍得出力,當天就應付過去了。晚上干完活,女老板請留下的人去吃飯。吃飯時大林太太告訴我,那幾位臺灣臨時工快要走了,平時讓我加油盡可能來上班,少休息,她說這些話時我聽不懂,全靠在場的一位臺灣人幫我翻譯。大林太太所求正是我求之不得的,滿口答應。接著一兩天的工作里,我了解了這個店的一些情況。這個店屬于一個小的連鎖公司,公司社長是臺灣人,他是五、六十年代來日的臺灣留學生,原來姓劉,和我的日語學校的校長是朋友。從早稻田大學畢業(yè)后,和一個日本女人結婚,改姓村上,留在日本,從賣雜貨開始,逐漸做成了在臺灣和日本有數間小店鋪的連鎖公司,我們店里主要是賣冰淇淋,同時兼營咖啡館,平時做點三明智等東西。這樣,就算我在日本開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