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海外華人子女教育 "虎媽"大行其道下的冷思考

字號:


    蔡美兒和女兒、丈夫在家中合影。(美國《僑報》)
    “孟母三遷”、“岳母刻字”的典故敘述著一個事實,中國家庭從古至今就有重視子女教育的傳統(tǒng)。2011年初,美籍華人、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蔡美兒,成為首位試圖分享她在教育子女過程中經歷和經驗的華裔。將獨特的教育方式置于東西方文化沖突和養(yǎng)育經驗差異的大框架下,蔡美兒迅速成為《時代》、《紐約時報》等英美媒體追逐的焦點人物,并掀起一場中美家長育兒方法孰優(yōu)孰劣的“口水戰(zhàn)”?!爸惺浇逃币粫r處于全球媒體的聚光燈下。
    中式“悍母”震撼美國 東西方教育觀念大PK
    “不準夜不歸宿”、“不準參加學校的小組娛樂活動”、“不準參加校園演出”、“不準有科目低于A”……這就是“虎媽”蔡美兒為女兒索菲亞和路易莎列出的嚴苛家規(guī)“十不準”。當女兒沒按要求去做時,她甚至直接出口罵“垃圾”。雖然蔡美兒的兩個女兒是美國人,但她一直秉承“中國媽媽”的教育方式對待她們。
    蔡美兒介紹,兩個女兒降生后,她將父輩教育子女的方式運用到兩個女兒身上,“我的教育模式完全效仿我的父親”。為了讓7歲大的女兒學會彈一首鋼琴曲,蔡美兒逼迫孩子連續(xù)數(shù)小時練習曲子,中間不許休息甚至去衛(wèi)生間,一直到學會為止。
    在蔡美兒的教育下,兩個女兒3歲開始練琴,4歲就開始閱讀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的作品,長女索菲亞14歲便在卡內基音樂廳登臺表演鋼琴獨奏,路易莎12歲就坐上青年管弦樂團首席小提琴手的位子。姐倆被稱為“音樂神童”,此外功課門門拿A。
    《時代》周刊內文《虎媽的真實故事》寫道:用她剃刀般鋒利的筆,蔡美兒讓整個美國的父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是不是就是她所說的“失敗者”?
    蔡美兒指出中國父母得以“成功”的三大特質:不理會孩子的自尊心;認定孩子必須孝順父母;堅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她說,中國父母不像美國家長那樣將孩子想得無比脆弱,因此不顧一切地辱罵、加壓。
    美國式教育有時過于松散,因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而忽視了打基礎。中國式的教育特點恰好能很大程度上彌補美式教育的不足,“虎媽”式教育因此大紅大紫。然而,美國主流社會對“虎媽”式教育難以接受,眾多學者質疑蔡美兒中式“悍母”式教育模式,絕大多數(shù)書評都表示:“難以接受蔡美兒的這種嚴苛的教育子女方式。她的很多言論讓人覺得她非常嚴厲,非常殘忍。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用羞辱子女或者是用極其嚴格的方式來教育子女?!笨梢哉f,虎媽之爭凸顯了中美間的文化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