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我也成為‘空巢一族’,家里從未像現(xiàn)在這樣冷清過。兒子去了麻省理工,家里只剩下我和他爸爸。家里一下子變得干凈了、安靜了,但是我們一時間還真適應不了。”羅琪慧的丈夫是滬上名校的大學教授,而羅女士本人卻早在45歲就辦理了提前退休,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奉獻給了家庭。
“今年兒子以優(yōu)異的成績拿到了麻省理工的全額獎學金。”羅女士帶著復雜的情緒告訴記者:“我們當時就勸他,在上海讀個復旦、交大都不錯,何必去那么遠的地方?但這小子卻瀟灑得很,說什么男兒志在四方,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關鍵是,還真給他考上了,不用我們出錢,他還就去了。”
“兒子是8月初走的,當時我陪他在美國待了兩周,最后還是他硬把我趕回來了。”說到兒子,羅女士就像打開了話匣子。“以前兒子在家,我們夫婦整日狼狽不堪地跟在他后邊收拾。而今,家里的一切都井井有條:走道上沒有四處散落的鞋子,椅背上沒有隨便一扔的夾克,廚房里也沒有亂丟一氣的鑰匙和硬幣。但這一切卻宣告著:孩子翅膀硬了,從我們身邊飛走了。”
對于已經(jīng)做了3年全職太太的羅琪慧而言,兒子留學后,生活徹底空閑下來。“高中三年,我每天想的就是給兒子吃好、用好,現(xiàn)在他一走,感覺家里的熱鬧勁都沒了,他爸白天工作,就我一個人守著個大房子,感覺心里空蕩蕩的。”說話間,羅女士的眼眶不覺又紅了。
剛剛過去的中秋節(jié),家里就羅女士跟丈夫兩人,“兒子不回來過中秋,我排隊買了他最喜歡吃的鮮肉月餅,回家才發(fā)現(xiàn)根本就沒人吃,實話說我連準備中秋晚餐的心思都沒有了。一想到今年中秋,兒子一個人在外國,沒人給他做飯,沒人給他洗衣服,連個團圓飯都吃不上,我就忍不住要掉眼淚。”羅女士向記者透露,“那天晚上我就跟老公吵了一架,想當初要是他像我一樣堅決反對兒子去美國留學,也就沒這個事情了。我讓他給兒子寄大米他又不肯,現(xiàn)在兒子只能天天吃漢堡,而且這樣的日子可能要過上三四年,我想到這里就絕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