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寫在前面的話:Tina 是個剛剛從中國南京大學以交換生身份來悉尼剛一個月的女孩兒。 初次見到她時,她充滿朝氣的笑容中無不透著對這片全新大陸的期待與憧憬--就如當年初次踏上澳洲的我們。Tina有著一雙會笑的眼睛,人們常說,會笑的女孩兒運氣都不錯。 雖然出生在80年代的尾巴上,Tina依然被我視為如今中國90后的代表之一, 我很期待Tina在悉尼的這段日子里能用她新鮮的視角,帶著你我或者重溫、或者全新體驗悉尼,體會留學,體會成長。
如果說我到這里一個月來最大的信息收獲是什么,想必非周五參加的在Sydney Exhibition Centre六號廳舉辦的澳大利亞全國性企業(yè)招聘big meet莫屬。
Big meet名副其實。每年,在一學年結(jié)束不久新學期剛剛開始之時,澳大利亞的幾十個大型事業(yè)企業(yè)單位都會集合一起組織一場氣勢恢宏的招聘“宴會”,為學生及社會各界人士解答本公司就業(yè)相關問題,提供學習實習機會,甚至敞開就業(yè)崗位。各企業(yè)不僅可以從這里了解所需人才信息,也是我們學生了解求職現(xiàn)狀的好機會。當然,它不同于國內(nèi)的人才市場,各公司并不當場接受簡歷、附信,信息提供才是big meet的基礎目標。這里,你可以和HR exhibitor面對面,和同齡人分享工作經(jīng)驗,甚至疲憊中得到一杯香濃的咖啡……還有什么能比得上在這樣的信息海洋中遨游來的既舒適又實用呢?
Big meet的目標人群是學生——大學生及研究生。澳洲八大大學在展廳門口設有各自的專柜,我們自然從中得到了寫有“uni of Sydney”和自己名字的sticker貼在胸前,以方便陌生人間的交談。其實,展廳內(nèi)的景象并沒有中國人才市場般嘆為觀止人山人海,但是,到達的企業(yè)確實讓人大開眼界并眼花繚亂:澳洲四大銀行、QBE Insurance、CPA Australia以及熟悉的coles、Kaplan Professional……65家企事業(yè)公司齊開并放,均設有自己的展柜。以上我所提到的都是熱門,他們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面向更廣闊的就業(yè)群體。如我的international exchange students、沒有得到BA degree的學生都有可能會被允許參加一些項目。當然,還有一些事業(yè)公司,例如Australian Secret Intelligence Service、Taxation Office等都是citizens/permanent residents only,雖涉及人員范圍有限但卻提供了非常優(yōu)秀的實習和工作機遇。所有的exhibitors都非常友好,當然也有各自的信息分工。他們耐心的解答著大家各式各樣的問題,我們不僅從這樣的交流中得到了知識,更可能得到的是一份未來對我們的展望。
我相信我們的所想所問可以代表很多學生,但是仍然不能囊括所有到場熱切渴求信息與知識的大家。八大的學生都有自己的姓名牌,而更多的參展者并非僅從這些學校走出。幾乎所有人都是有備而來,每到一處展柜都詳細詢問許久,拿出紙本并做下記錄,甚至準備了多份自己的簡歷及附信。在我們了解了一些信息,稍事休息,排隊等待咖啡時,我們與旁邊獨自一人前來觀展的女生攀談了起來。巧的是,她也是悉尼大學的學生,原為中國公民但很小就移民到了澳洲,學習的是商科。當我們說自己是交換生并在悉大文科院時,她有些驚奇,因為中國學生到這里基本都學習經(jīng)濟,成績也都很好。而且,本次展覽所到企業(yè)多需求accounting、finance或者IT行業(yè)精英居多,我們專業(yè)的方向并不是熱門,甚至有些顯冷。但是,來到這里我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和更多的學生也是相同的,既獲得一些大學里無法得到與學習到的最新、最直接的公司與就業(yè)實際消息,為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完善找到一些方向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