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都可以得到其損失的全部賠償,除非事故的原因是受害者本人不可原諒的錯誤造成的。如果受害者與保險公司未能就事故賠償達成協(xié)議,則由法院根據(jù)具體情況裁決。下面我們向讀者介紹一下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賠償原則,期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原則一:機動車造成的事故的受害者都應該得到賠償
1985年通過的交通法規(guī)規(guī)定只要事故涉及機動車輛,事故受害者就能得到賠償。比如有人被停在路邊車上掉下來的東西弄傷了,法院認定是交通事故,受害者得到賠償。由于所有的機動車都必須上保險,賠償由保險公司負責。只有一種情況除外,就是事故是由受害者本人不可原諒的錯誤造成的,而且這個錯誤是事故的唯一原因,這樣的判例是少之又少。例如一個夜里騎自行車的人,車上沒有車燈,在穿過道路交叉處的圓形廣場時被一輛汽車撞倒,法院沒有認定這起事故是由受害者不可原諒的錯誤造成的。如果事故受害者是肇事車輛的駕駛員,法院就要根據(jù)駕駛員對事故原因的責任來裁決賠償。例如有一個醉酒駕車者撞上了另一輛車,另一輛車的司機受傷,初判是受傷司機得到賠償,但是最終判決是受傷司機得不到賠償,因為他也是醉酒駕駛。
原則二:首先獲得賠償?shù)氖乾F(xiàn)時或?qū)淼慕?jīng)濟損失
1985年通過的交通法規(guī)規(guī)定受害者的所有現(xiàn)時和未來的經(jīng)濟損失都應該得到賠償。這些損失主要包括物質(zhì)損失(車輛、衣服、個人物品)、社會保險不予報銷的醫(yī)藥費和營養(yǎng)費,在必要的情況下,還包括住房或車輛的改裝費。未來的職業(yè)工作損失也屬于賠償?shù)姆秶?,法院根?jù)受害者的年齡和勞動能力來估算賠償額。受害者必須將這些未來職業(yè)工作損失與事故聯(lián)系在一起,是由于事故的原因造成的這些未來的職業(yè)工作損失。有一個判例表明如果受害者的未來職業(yè)工作損失不是事故直接造成的,法官判受害者的不到賠償,這個判例是一個年輕婦女在出車禍后失去了工作,但法院判她得不到失去工作的賠償,因為法官認為被解雇與車禍造成的后遺癥沒有聯(lián)系,盡管她的后遺癥相當嚴重。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損害沒有被充分估算在賠償里,就是受害者需要第三者長期甚至終身的照顧,或是需要長期住在專門的醫(yī)療機構里接受治療。這些費用是相當昂貴的,在估算賠償時應該充分考慮這些因素。
原則三:精神損失也要賠償
交通事故造成的受害者的損失不僅僅是經(jīng)濟和財物上的,還有精神上的損失。這些精神損失包括身體遭受的痛苦、精神上遭受的折磨、心理上造成的創(chuàng)傷等。例如事故在受害者背上留下18厘米長的傷疤可以得到2000歐元的賠償金,受害者不能再進行喜歡的運動也可以得到6000歐元的賠償金。不能再釣魚、再進行園藝勞動也都屬于賠償范圍,還有性能力的損失目前也被列入賠償范圍內(nèi),其中也包括生育能力。如果受害者在接受治療期間,身體被輸入了受到感染的血液,也能夠獲得賠償,賠償由提供受感染的醫(yī)療機構負責,醫(yī)療機構也可以再起訴肇事司機。
原則四:得到賠償?shù)臋嗬梢匝由熘劣H屬
交通事故的間接受害者也可以要求得到賠償。比如丈夫因車禍殘廢,影響家庭生活,妻子可以要求賠償。子女因車禍嚴重殘疾,父母在家里為其提供住宿,這些費用也可以要求賠償。親屬的精神損失同樣也可以要求賠償,例如一個父親在車禍后脾氣變得異常暴躁,法官認定這對孩子的影響極大,判給每個孩子3000歐元的精神賠償。如果受害者本人沒有得到賠償,其親屬也得不到賠償。例如一個司機醉酒駕駛,出車禍死亡,不但死者得不到賠償,其遺孀也得不到賠償。因為車禍是司機自己的錯誤造成的。
原則五:與保險公司達成的賠償協(xié)議可以更改
保險公司在事故后的八個月內(nèi)向受害者提出協(xié)商性的賠償協(xié)議,受害者同意的話,就在協(xié)議書上簽字,一般情況下不能反悔。所以在同意之前要仔細斟酌,最好請律師或醫(yī)生幫助。如果協(xié)議是在不正常的情況下簽的,受害者可以在簽訂后提出異議,例如保險公司在簽訂協(xié)議前,沒有告訴受害者有權請律師或醫(yī)生指導。在這種情況下,受害者可以對已經(jīng)簽訂的協(xié)議反悔,要求重新簽訂新協(xié)議。有一個判例佐證:一對夫妻的13歲的兒子在車禍中成了植物人,喪失了自主能力,保險公司提出的賠償金為824000歐元,受害者的親屬接受了這個協(xié)議,簽了字。但后來發(fā)現(xiàn)這筆賠償金與遭受的損失相比差得太遠,于是向法院提出要求重新簽訂新協(xié)議,法官認定保險公司和受害者雙方?jīng)]有真正進行交易,因為任何交易都應該有讓步,法官于是要求保險公司提出新的賠償協(xié)議。雖然這還是個別案例,但是它說明受害者可以對協(xié)議提出異議,要求更多的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