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辦副主任王永利:孔子學院創(chuàng)造中國無形資產》新聞由新華網06月26日報道,出國留學網liuxue86.com轉載。
孔子學院創(chuàng)造中國無形資產——訪中國國家漢辦副主任王永利
新華網布宜諾斯艾利斯6月24日電(報道員昔歡記者馮俊揚)“毋欲速,毋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边@是《論語》中孔子的一句話,在兩千多年之后,由中國國家漢辦建設、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則對這句話做了最好的注解。
為期兩天的伊比利亞孔子學院聯(lián)席會議23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閉幕。中國國家漢辦副主任、孔子學院總部副總干事王永利在會議期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孔子學院是一個非營利性教育機構,中國政府對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的建設和發(fā)展給予了積極支持,而孔子學院在運營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無形收益,包括在世界各地培養(yǎng)了大量的漢語人才,擴大了中國文化的世界影響力以及推動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截至2010年,國家漢辦已在96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322所孔子學院和369個孔子課堂,派出教師3000余名,注冊學員人數(shù)達30萬。
王永利說,孔子學院發(fā)展至今只有7年時間就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廣泛關注,說明了孔子學院的巨大影響力。隨著孔子學院的發(fā)展,它的作用已經不僅僅局限在教學和文化交流方面。比如,在希臘的雅典孔子學院,舉辦“孔子和亞里士多德對話”哲學論壇,吸引了來自世界多國的學者。
許多學者認為,孔子學院也是一個學術界的平臺。正如美國一所孔子學院的院長所說,孔子學院是一個溝通的平臺,可以讓以前吵架的人們在這里坐下來平靜的討論問題。
孔子學院不僅在教授漢語、推廣中國文化方面取得了成績,加深了世界各國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關注程度,同時也讓國人通過孔子學院了解世界。中國文化影響力的擴大和關注度的提高,都是漢辦通過孔子學院獲得的收益。雖然孔子學院是非營利性的機構,但是國家投資這所機構所獲得的無形收益是巨大的。
王永利表示,師資力量不足是孔子學院現(xiàn)階段所面臨的重要問題。目前,國家漢辦已派出大批的對外漢語教師,同時許多受過專業(yè)培訓的志愿者也加入到了孔子學院的教師隊伍中。隨著逐年升溫的“漢語熱”和中國文化的影響,全世界學習漢語人數(shù)與日俱增,相比急速上漲的學生人數(shù),孔子學院的師資力量略顯不足。針對這一情況,漢辦在國內培養(yǎng)對外漢語教師的同時,也在致力于培養(yǎng)孔子學院所在國當?shù)氐臐h語教師。
王永利說,孔子學院發(fā)展至今,在漢語教學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包括“漢語橋”世界大學生漢語比賽,HSK漢語水平等級考試等,讓學習漢語國際化,漢語水平判定規(guī)范化。除此之外,孔子學院還與例如塞萬提斯學院等推廣西班牙語的教育機構合作,在文化和文學學術領域進行溝通和交流。同時,作為一個平臺,孔子學院還計劃在將來進行多元化發(fā)展,在文化,哲學甚至藝術方面,成為一個中國與世界平等對話的渠道。
孔子學院創(chuàng)造中國無形資產——訪中國國家漢辦副主任王永利
新華網布宜諾斯艾利斯6月24日電(報道員昔歡記者馮俊揚)“毋欲速,毋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边@是《論語》中孔子的一句話,在兩千多年之后,由中國國家漢辦建設、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則對這句話做了最好的注解。
為期兩天的伊比利亞孔子學院聯(lián)席會議23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閉幕。中國國家漢辦副主任、孔子學院總部副總干事王永利在會議期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孔子學院是一個非營利性教育機構,中國政府對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的建設和發(fā)展給予了積極支持,而孔子學院在運營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無形收益,包括在世界各地培養(yǎng)了大量的漢語人才,擴大了中國文化的世界影響力以及推動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截至2010年,國家漢辦已在96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322所孔子學院和369個孔子課堂,派出教師3000余名,注冊學員人數(shù)達30萬。
王永利說,孔子學院發(fā)展至今只有7年時間就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廣泛關注,說明了孔子學院的巨大影響力。隨著孔子學院的發(fā)展,它的作用已經不僅僅局限在教學和文化交流方面。比如,在希臘的雅典孔子學院,舉辦“孔子和亞里士多德對話”哲學論壇,吸引了來自世界多國的學者。
許多學者認為,孔子學院也是一個學術界的平臺。正如美國一所孔子學院的院長所說,孔子學院是一個溝通的平臺,可以讓以前吵架的人們在這里坐下來平靜的討論問題。
孔子學院不僅在教授漢語、推廣中國文化方面取得了成績,加深了世界各國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關注程度,同時也讓國人通過孔子學院了解世界。中國文化影響力的擴大和關注度的提高,都是漢辦通過孔子學院獲得的收益。雖然孔子學院是非營利性的機構,但是國家投資這所機構所獲得的無形收益是巨大的。
王永利表示,師資力量不足是孔子學院現(xiàn)階段所面臨的重要問題。目前,國家漢辦已派出大批的對外漢語教師,同時許多受過專業(yè)培訓的志愿者也加入到了孔子學院的教師隊伍中。隨著逐年升溫的“漢語熱”和中國文化的影響,全世界學習漢語人數(shù)與日俱增,相比急速上漲的學生人數(shù),孔子學院的師資力量略顯不足。針對這一情況,漢辦在國內培養(yǎng)對外漢語教師的同時,也在致力于培養(yǎng)孔子學院所在國當?shù)氐臐h語教師。
王永利說,孔子學院發(fā)展至今,在漢語教學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包括“漢語橋”世界大學生漢語比賽,HSK漢語水平等級考試等,讓學習漢語國際化,漢語水平判定規(guī)范化。除此之外,孔子學院還與例如塞萬提斯學院等推廣西班牙語的教育機構合作,在文化和文學學術領域進行溝通和交流。同時,作為一個平臺,孔子學院還計劃在將來進行多元化發(fā)展,在文化,哲學甚至藝術方面,成為一個中國與世界平等對話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