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申請到的美國本科獎學金一般來說都是need-based,而不是優(yōu)秀的獎學金(merit-based scholarship)。很多同學在申請美國大學的時候,經(jīng)常會看到錄取過程是否為need-blind,這是什么意思呢? 為了更好地向即將出國留學的同學們說明問題,申請到美國本科獎學金,我舉個例子:
Tom, John兩人準備上大學了,他們兩個人的家庭都不是很有錢,家庭每年最多只能支付起1萬美元。Tom和John的成績都很好,但是Tom申請了哈佛大學,John考慮到哈佛大學太貴,申請了印第安娜州立大學。John想自己的成績這么好,完全有可能在那里獲得美國本科獎學金。結果是,tom上了哈佛大學,并且得到了每年3萬多美元的獎學金,而John卻被印第安娜大學拒絕。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哈佛大學的錄取是資金需求無關(need-blind),而印第安娜州立大學卻不是。哈佛在錄取時不管TOM家里付不起學費的問題,學校會設法幫助學生補足不足部分。而印第安娜州立大學卻不是,雖然他們可以提供部分獎學金,但那也是杯水車薪,所以他們只能拒絕JOHN。
執(zhí)行資金需求無關的錄取政策的美國大學,一般多為資金實力雄厚的私立大學。他們在錄取學生的時候,不考慮學生是否需要學校提供資助。一旦錄取后,他們根據(jù)學生的家庭情況做出判斷:該學生家庭能夠承擔多少費用?其余全部由學校設法提供。美國的很多私立名牌學校都執(zhí)行需求無關的政策,例如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等。當然這么財大氣粗的學校在美國不是很多,因此其他的大學的錄取政策的也就可以理解為need-based。也就是說在申請大學時,你的資金需求會影響你的錄取機會。例如,如果你要求大學每年補助你1萬美元,你有可能被錄取,但如果你要求2萬的補助,則有可能被拒絕。在申請美國本科獎學金need-based大學時,需要根據(jù)自己的實力量力而行:不要獅子大開口,要價過高。
因此,我們就能理解了: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什么哈佛女孩劉亦婷拿到全額獎學金,其實并不是她比其他被哈佛錄取的學生更加優(yōu)秀而拿到美國本科獎學金,而是因為她家庭提供的資助很少,而哈佛又錄取了她,她自然而然就拿到所謂的全額獎學金了。大部分中國學生所獲得的美國本科獎學金,基本是屬于這種方式。這種獎學金,一般為稱為need-based獎學金。
美國本科獎學金還有一類基于優(yōu)秀的獎學金(merit-based scholarship)。此類獎學金的名額一般都很少,而且數(shù)額一般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需要,此類獎學金更多的起表彰的作用。大部分中國人理解的獎學金應該是此種獎學金,但中國學生拿的應該更多是need-based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