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新聞:《亞洲力量》系列:中國文化對英國社會的影響

字號:


    BBC英倫網(wǎng)特邀撰稿人 蔡可
    來自浙江的舞蹈表演家黃芬芬利物浦教授英國孩子學跳中國傳統(tǒng)舞蹈。
    中國近年來的經(jīng)濟崛起抬升了亞洲國家在世界范圍內(nèi)所起的作用。為此,BBC英倫網(wǎng)推出《亞洲力量》(Power of Asia )系列報道,專門探討中國給英國社會各層面帶來的影響。--編者的話
    英國華人社區(qū)作為在西歐歷史最長的,在人數(shù)上也是歐洲僅次于法國的最大僑民團體,在文化上對于英國的影響始于300多年前。
    從詹姆斯二世臥室都掛著他畫像的耶穌會信徒沈福宗,到今天英國人耳熟能祥的藝術家艾未未、鋼琴家郎朗,再到讓年輕人癡狂的武術和略帶有東方神秘色彩的的玄學,中國人的文化對英國一直有著深刻的影響。
    風水大師
    英國人非常注重生活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并且對細節(jié)特別關心。風水這詞已由大眾等熟知,并屢屢出現(xiàn)在電視臺詞和廣告上面。
    楊氣色(Jan Cisek)是一名倫敦風水師,也是倫敦風水社團的主席。他饒有興趣地告訴BBC英倫網(wǎng),他的名字中文發(fā)音帶有風水很注重的?氣?和?顏色?,他認為這些都是冥冥中的巧合。早在他15歲的時候他就對易經(jīng)和道教文化非常好奇,在學習了藝術和室內(nèi)設計以后,他發(fā)現(xiàn)兩者可以合一。
    作為一名有著25年經(jīng)驗的風水師,他的顧客包括黛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和英國著名影星邁克爾.凱恩(Michael Cane),以及銀行和不少大公司。
    楊氣色說,其實風水,或者說環(huán)境心理學這個概念很容易而且已經(jīng)被英國人廣泛接受。英國首相丘吉爾就說過一句和風水有關的名言: ?我們創(chuàng)造了建筑,然后建筑再創(chuàng)造了我們? (We shape our buildings, thereafter they shape us)。
    楊氣色認為其實很多人在做室內(nèi)布局和設計的時候,有意無意都已經(jīng)在使用風水了,但學習了風水這個有超過四千年歷史的文化,他們可以更全面地從心理、健康和美感多個角度來利用身邊的環(huán)境。
    對于英國人來講,風水不僅僅是室內(nèi)設計,它還包括了對氣、能量、陰陽的考慮,楊氣色解釋說,假設一個典型的英國廚房,帶有四個煤氣爐,一個烤架和烤箱,那么這個廚房的陽氣就非常重,這個時候的墻紙顏色就不能為紅色,不然這樣的地方就會不平衡,并且會對人的心理有負面影響。
    學習中文
    根據(jù)聯(lián)合國的數(shù)據(jù),世界上每五個人里面就有一個人使用中文。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增加和其在世界政經(jīng)舞臺的地位不斷鞏固,怎樣學習中文,中國文化以及了解和中國人打交道的方法已經(jīng)成了很多西方國家重要的議題。英國不少大學都提供學習中文的正式課程,一些招收社會精英子弟的私立學校更是將中文定為了必修課。
    克萊爾(Clare Kane)是一名22歲來自倫敦的女生,目前正在牛津大學讀她最后一年的中文,此前她已經(jīng)到北京大學留學過六個月,并且在上海也有過工作的經(jīng)驗,她在不久的將來還將屢屢拜訪中國。
    克萊爾對于中國的興趣來自小時候在中國為期兩個星期的旅行。和平淡的英國相比,她覺得中國更具有活力更令人振奮,因為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在發(fā)生。也就是在這兩個星期的時間內(nèi),她開始接觸中文并獲得了她的中國老師的肯定和鼓勵。
    回到倫敦后,克萊爾開始正式學習中文并愛上了唐詩。目前,克萊爾正在如癡如醉地學習莊子,她覺得同樣處在一個有著悠久文明的國度,英國卻沒有像中國那樣源遠流長的文明,能讀到兩千三百八十多年前人寫的東西是一件很令人感嘆的事。
    她發(fā)現(xiàn)中文能夠在職業(yè)選擇上提供更多的機會。特別是在這過去四十年來中國經(jīng)濟如此高速地突飛猛進,克萊爾預測在商業(yè)或者金融上中文將是一件獲得雇主青睞的法寶。 然而克萊爾選擇中文卻是希望將來能夠成為一名記者,向英國報道在中國發(fā)生的事件。
    談到原因,克萊爾認為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報道太單一了,很多報道都是集中在經(jīng)濟增長和財富影響力上。她認為其實中國是一個非常令人著迷并且非常多元化的國家,許多西方文化元素涌入中國的同時,中國的文化影響力也在滲透西方,但其中有很多故事并不被西方主流媒體發(fā)掘。
    與此同時,她也覺得西方媒體,特別是英國媒體,對于中國負面的報道還是太多于正面。
    藝術與節(jié)日
    中國的藝術文化,作為少數(shù)幾個在歷史和深度上超過英國本土文化的藝術,在英國一直有一個獨特的地位,其書法、陶瓷等藝術品在收藏界早已是行家趨之若鶩的精品,去年我們更是見到一個十八世紀的乾隆時代的瓷罐被拍賣到了五千三百一十萬英鎊的歷史最高拍賣價。
    同時很多藝術展覽館和劇場也希望引進更多的中國表演文化來給英國觀眾一個不同的感官沖擊,
    舞蹈表演家黃芬芬住在歐洲最古老的華人社區(qū)-利物浦,來自中國浙江的她已經(jīng)在英國生活了十年之久。
    在此之間,黃芬芬自己創(chuàng)辦了一個慈善機構名為中國明珠(China Pearl),并已經(jīng)舉辦了八場以中國文化為主題的舞蹈表演,每場都吸引了很多的英國觀眾,并獲得了來自英國媒體的報道和肯定。
    在過去十年間,她被邀請到了英國各個地區(qū)和學校講了超過百場的中國文化課,講課內(nèi)容包括中國傳統(tǒng)舞蹈、歷史故事、書法和普通話。
    在講課的過程中,她很驚訝地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們不僅從很小的年紀就已經(jīng)會流利地用漢語從一數(shù)到十,并且知道一些連她自己都不太了解的中國歷史。
    黃芬芬舉例說:?我第一次聽說冰激凌是中國發(fā)明的,就是來自于一名才幾歲的英國小孩。由于每年過春節(jié)的時候利物浦華阜都會舉行一些舞獅放炮的活動,很多英國人也慢慢知道了中國新年,也習慣了和中國人一樣的過兩次新年。
    慢慢地,黃芬芬希望能夠?qū)⒅袊渌芏嗟膫鹘y(tǒng)節(jié)日,比如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等介紹給英國人。
    感謝您閱讀《《亞洲力量》系列:中國文化對英國社會的影響》,文章來源于BBC,我們?yōu)槟鷾蕚淞薆BC簡介,請閱讀:
    英國廣播公司,簡稱BBC,是英國一家由政府資助但獨立運作的公共媒體,長久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全球最受尊敬的媒體之一。在1955年英國獨立電視臺和1973年英國獨立電臺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國唯一的電視、電臺廣播公司。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擁有高知名度的媒體,還提供其他各種服務,包括書籍出版、報刊、英語教學、交響樂團和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服務。2011年12月,BBC拍攝的紀錄片《冰凍星球》陷入造假風波,受到觀眾批評。
    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簡稱BBC,成立于19 BBC22年,是英國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也是世界最大的新聞廣播機構之一。BBC雖然是接受英國政府財政資助的公營媒體,但其管理卻是由一個獨立于政府以外的12人監(jiān)管委員會負責,并且通過皇家憲章保障其獨立性。監(jiān)管委員以公眾利益的信托人的身份管理BBC,他們都是社會上有名望的人士,包括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和英格蘭的首長,由英國首相提名,英女皇委任。
    監(jiān)管委員會下轄執(zhí)行委員會,由16個不同部門主管組成,負責BBC日常營運工作,委員會主席為行政總裁,并兼任總編輯。 BBC目前經(jīng)營8條電視頻道,10條廣播頻道,及直接由英國政府出資經(jīng)營以43種語言作全球廣播。BBC在新聞界最為人樂道的是其嚴格的要求,所有制作人都要恪守BBC的工作規(guī)章:節(jié)目制作人準則,該準則對編輯和采訪業(yè)務的各方面提出了具 BBC總部體詳細的要求。
    在BBC建立之前,已經(jīng)有很多私人公司嘗試在英國做電臺廣播。根據(jù)1904年的無線電法案,英國郵政局負責頒發(fā)電臺廣播牌照。1919年,由于收到很多軍隊對過多廣播而干擾軍事通訊的投訴,郵政局停止發(fā)出牌照。于是,1920年代初期,廣播電臺數(shù)量驟減,越來越多人要求成立一個國家廣播電臺。一個由無線電收音機制造商組成的委員會經(jīng)過幾個月的討論,最終提出一個方案,BBC由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