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hicago:
中國人在這所美國名校的不是很多。Chicago的特點是系大,而且各個方向上都有頂尖牛人,而且少壯派實力強。(比如說國內(nèi)現(xiàn)在很流行的那一本Asset Pricing的作者John Cochrane就是其一。順便說一下,此人是Fama的女婿。)加上其經(jīng)濟系的背景,以及多年來經(jīng)濟方面良好的學術(shù)傳統(tǒng)和環(huán)境,所以一直是很多人首選。Chicago原來是要考兩個comps考試的,一個是第一年末,和econ的人一起;另一個是第二年,自己系的。但現(xiàn)在變成一個也不考了,改成第二年要交一個paper。Chicago的這個program是有名的tough的,有一個Columbia的professor講,他自從畢業(yè)就從來沒敢回Chicago去做一個formal presentation。Chicago的學生沒有辦公室,如果你不去找professor的話也就沒人找你。
2. Sloan (MIT):
這些年中國學生這所美國名校的也不多。MIT的finance并不是很大,但是精英云集。此系的第一門核心課由Steve Ross來講。系里牛人甚眾,就不列舉了,但值得一提的是Sloan的幾個金融專業(yè)的中國教授。一個是王江,應該可以說是中國人里在finance界做的最好的人了。另一個是潘軍,assistant professor,當時去MIT的時候還很轟動,但主要原因是當年MIT招了3個female professors。另外有一個Andrew Lo,我至今沒搞清他的中文名,是個臺灣人,現(xiàn)在負責系里的research(當然,在外面也有自己的hedge fund)。此人與Campbell和Mackinlay合著的那本The Econometrics in Financial Markets幾乎所有finance PhD人手一本。但MIT這兩年的placement并不很好(我指的是academia placement,下同)。去年畢業(yè)的兩個Ross的學生,一個做的還不錯,卻是一個bad presenter;另一個韓國人,感覺非常一般,而且弄了一個典型的韓國蘑菇頭,被認為糟糕已極。
3. Stanford:
特點是金融專業(yè)系小,但是很精。主要著重在asset pricing方面,系主任Duffie應該是在asset pricing上頂級的人物,尤其在continuous time方面,所著dynamic asset pricing theory幾乎是這個方向上的通用教材。另外Singleton等人的affine yield term structure model也以成為該系的標志之一。這些年來,Stanford畢業(yè)的人多數(shù)的committee都是由Duffie, Singleton & Sargent組成,而且placement普遍不錯。但去年Sargent被NYU挖走之后不知道會怎樣。Stanford的黃明是一個中國professor,北大畢業(yè)的,當年是物理的背景,據(jù)說做model的能力極強,一個例子是當初他在Chicago的時候,連Barberis這種人做model都要他來幫忙。也許是因為Stanford研究領(lǐng)域的偏重asset pricing吧,這么多年以來它招的中國人幾乎全都有物理背景(黃明,潘軍,劉軍,戴強。。。),我所見到的物理背景最弱的是去年畢業(yè)的那個王能,他當初在Caltech拿了一個chemical physics/physical chemistry的master。另外沒聽說過Stanford從中國大陸直接招過人.
4. Stern (NYU):
老牌美國名校,金融專業(yè)系很強,Stern很大一部分的聲譽靠finance來支持。這是全美最大的finance department,全職的professor有四十多人,在各個方向上都有代表性的人物研究范圍一應俱全,幾乎涵蓋finance研究的所有領(lǐng)域。中國的professor有戴強和梅劍平。Stern 現(xiàn)在處于一個上升期,據(jù)說去年placement是最好的(among all major finance departments)。另外處于紐約也是其天然的一個優(yōu)勢。當初Stern的樓是在Wall Street里面的,鄰居是American Stock Exchange,和整個NYU并不在一起,只是90年代才搬到現(xiàn)在的位置。Stern系里的氣氛很好,一個Chicago畢業(yè)的professor說自己畢業(yè)剛到Stern的時候就有感于此。由于系大,所以Stern每年招的學生相對也多,這兩年每年都有6、7個。招生的時候并不是如Stanford那樣強調(diào)理科背景(當然并不是忽視),而著重在背景是否扎實,是否有潛力上。
中國人在這所美國名校的不是很多。Chicago的特點是系大,而且各個方向上都有頂尖牛人,而且少壯派實力強。(比如說國內(nèi)現(xiàn)在很流行的那一本Asset Pricing的作者John Cochrane就是其一。順便說一下,此人是Fama的女婿。)加上其經(jīng)濟系的背景,以及多年來經(jīng)濟方面良好的學術(shù)傳統(tǒng)和環(huán)境,所以一直是很多人首選。Chicago原來是要考兩個comps考試的,一個是第一年末,和econ的人一起;另一個是第二年,自己系的。但現(xiàn)在變成一個也不考了,改成第二年要交一個paper。Chicago的這個program是有名的tough的,有一個Columbia的professor講,他自從畢業(yè)就從來沒敢回Chicago去做一個formal presentation。Chicago的學生沒有辦公室,如果你不去找professor的話也就沒人找你。
2. Sloan (MIT):
這些年中國學生這所美國名校的也不多。MIT的finance并不是很大,但是精英云集。此系的第一門核心課由Steve Ross來講。系里牛人甚眾,就不列舉了,但值得一提的是Sloan的幾個金融專業(yè)的中國教授。一個是王江,應該可以說是中國人里在finance界做的最好的人了。另一個是潘軍,assistant professor,當時去MIT的時候還很轟動,但主要原因是當年MIT招了3個female professors。另外有一個Andrew Lo,我至今沒搞清他的中文名,是個臺灣人,現(xiàn)在負責系里的research(當然,在外面也有自己的hedge fund)。此人與Campbell和Mackinlay合著的那本The Econometrics in Financial Markets幾乎所有finance PhD人手一本。但MIT這兩年的placement并不很好(我指的是academia placement,下同)。去年畢業(yè)的兩個Ross的學生,一個做的還不錯,卻是一個bad presenter;另一個韓國人,感覺非常一般,而且弄了一個典型的韓國蘑菇頭,被認為糟糕已極。
3. Stanford:
特點是金融專業(yè)系小,但是很精。主要著重在asset pricing方面,系主任Duffie應該是在asset pricing上頂級的人物,尤其在continuous time方面,所著dynamic asset pricing theory幾乎是這個方向上的通用教材。另外Singleton等人的affine yield term structure model也以成為該系的標志之一。這些年來,Stanford畢業(yè)的人多數(shù)的committee都是由Duffie, Singleton & Sargent組成,而且placement普遍不錯。但去年Sargent被NYU挖走之后不知道會怎樣。Stanford的黃明是一個中國professor,北大畢業(yè)的,當年是物理的背景,據(jù)說做model的能力極強,一個例子是當初他在Chicago的時候,連Barberis這種人做model都要他來幫忙。也許是因為Stanford研究領(lǐng)域的偏重asset pricing吧,這么多年以來它招的中國人幾乎全都有物理背景(黃明,潘軍,劉軍,戴強。。。),我所見到的物理背景最弱的是去年畢業(yè)的那個王能,他當初在Caltech拿了一個chemical physics/physical chemistry的master。另外沒聽說過Stanford從中國大陸直接招過人.
4. Stern (NYU):
老牌美國名校,金融專業(yè)系很強,Stern很大一部分的聲譽靠finance來支持。這是全美最大的finance department,全職的professor有四十多人,在各個方向上都有代表性的人物研究范圍一應俱全,幾乎涵蓋finance研究的所有領(lǐng)域。中國的professor有戴強和梅劍平。Stern 現(xiàn)在處于一個上升期,據(jù)說去年placement是最好的(among all major finance departments)。另外處于紐約也是其天然的一個優(yōu)勢。當初Stern的樓是在Wall Street里面的,鄰居是American Stock Exchange,和整個NYU并不在一起,只是90年代才搬到現(xiàn)在的位置。Stern系里的氣氛很好,一個Chicago畢業(yè)的professor說自己畢業(yè)剛到Stern的時候就有感于此。由于系大,所以Stern每年招的學生相對也多,這兩年每年都有6、7個。招生的時候并不是如Stanford那樣強調(diào)理科背景(當然并不是忽視),而著重在背景是否扎實,是否有潛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