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語文課本知識 阿西莫夫短文

字號:


    八年級上冊每課要點--18阿西莫夫短文
    自讀指導:
    一、自己動手動腦分三步閱讀課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點。
    1、先默讀課文下邊的全部注釋和課文后邊的思考練習題,拿到入門的鑰匙;再讀課文時,找出生字、生詞,結合注解或查字典逐一解釋,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2、集中注意力閱讀全文,著重理解文章的思路和說明內(nèi)容。
    3、帶著問題,細讀若干段落,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藝術特點。
    二、了解“大陸漂移假說”
    “大陸漂移假說”是以大陸和海洋形成的幾種理論為基礎所形成的大陸學說之一。它是1912年由德國A·L·韋格納根據(jù)大西洋兩岸的非洲和南美洲海岸線能互相銜接,兩岸的地層、構造、巖相、古生物和古氣候等極為相似并呈連續(xù)狀的現(xiàn)象提出的。認為大西洋兩岸和其他地區(qū)間的古生物有親緣關系,不是由于“陸橋”的存在,而是由于非洲和南美洲等曾直接連接。古生代二疊紀時,地球上只有一個聯(lián)合大陸,當時大西洋和印度洋并不存在;中生代以后,聯(lián)合大陸開始破裂并漂移,逐步形成現(xiàn)今海陸布局。
    思考:
    1、兩篇短文各自要說明的內(nèi)容是什么?
    第一篇《恐龍無處不在》依據(jù)在南極發(fā)現(xiàn)恐龍化石的事實,佐證了大陸漂移假說;第二篇《被壓扁的沙子》通過對"被壓扁的沙子"的反思,證明外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
    2、兩篇短文都談到了恐龍的滅絕,但說明的角度不同。試著比較一下。
    這兩篇短文都談到了恐龍的滅絕,但這--問題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同。在第一篇中,作者談到恐龍滅絕的歷史,談到它的化石無處不在,是為了證明另一科學理論("板塊構造"理論)的正確;而在第二篇中,恐龍的滅絕則成為探討的主題,"被壓扁的沙子"則成了證據(jù)。
    3、《恐龍無處不在》談到恐龍化石在各個大陸都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為什么這樣推測?
    恐龍化石在現(xiàn)在每一塊大陸上都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是大陸在不停地移動。因為幾十年前,人們就發(fā)現(xiàn)地殼就是由一些緊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緩慢移動的大板塊構成的。板塊背上馱著許多大陸,當板塊向一個或另一個方向運動時,大陸也隨之一起運動。每隔一段時期,板塊就會將所有的大陸匯聚在一起,恐龍的時代可能就是大陸匯聚的時期,而現(xiàn)在大陸板塊處在分離的時期,因此恐龍化石便在每一塊大陸上都有分布。
    4、《恐龍無處不在》文中作者認為恐龍滅絕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恐龍在地球的統(tǒng)治時期太長,而且恰好經(jīng)歷了一個"泛大陸"由合而分的過程,成了歷史演變的見證者,在"泛大陸"不斷分裂,不斷地帶著自己陸地上的恐龍駛向另一個方向,不同氣候的影響使恐龍無法適應。南極大陸也曾是生機勃勃的"生命天地",由于它駛向了地球的極地而成了冰雪的天地,于是坐這趟"航班"的大部分生物就都滅絕了。作者文中認為恐龍滅絕的原因是--大陸漂移。
    5、南極洲恐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對科學界有什么重要意義?
    南極洲恐龍化石的發(fā)現(xiàn),是大陸漂移學說的有力證據(jù)。這表明每一個科學的新發(fā)現(xiàn)都會引起科學界新的思考,成為新的科學研究的基礎,或者由此可以開辟出科學研究的新領域,從而推動科學研究的向前發(fā)展。
    6、作者在《被壓扁的沙子》中認為恐龍滅絕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在這篇文中認為"大滅絕"的原因是"火山"爆發(fā)。由于火山灰而影響地球的氣候,從而使地球上當時的生物大批滅絕。
    7、在《被壓扁的沙子》文中,斯石英有哪些性質(zhì)?
    (1)斯石英并不十分穩(wěn)定,它會變成普通的沙子,但在自然條件下"反彈"很慢,可以保持數(shù)百萬年。
    (2)斯石英在很高溫度下,會很快恢復為普通的沙子。
    (3)只有在"出現(xiàn)被強烈擠壓的地方"才會有斯石英,斯石英的形成來自巨大的壓力。
    8、《恐龍無處不在》中,作者為什么說南極地區(qū)的“這些生物的命運比其他同類要悲慘得多”呢?
    因為板塊把它們向南攜帶到了極地,大約經(jīng)歷了1億年,氣候逐漸變冷,植物慢慢越來越稀少,動物種類和數(shù)量也大量減少。
    9、火山活動地區(qū)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過斯石英,是因為什么?
    火山噴發(fā)溫度極高,巖石被熔化,斯石英也被轉化為二氧化硅。
    10、《被壓扁的沙子》一文中“似乎可以肯定地說”,“似乎”與“肯定”,是否矛盾?為什么?
    不矛盾?!八坪蹩梢钥隙ā?,表明這“可以肯定”還是一種推測,有待進一步考證。
    ?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