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下冊每課要點--10紀伯倫組歌(節(jié)選)
之一
關于作者
紀伯倫,黎巴嫩詩人、散文作家、畫家,生于黎巴嫩,是阿拉伯近代文學史上第一個使用散文詩體的作家。他的作品多以"愛"和"美"為主題,通過大膽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達深沉的感情和高遠的理想。他的作品最先到中國來的是《先知》(冰心譯)。
關于散文詩
所謂"散文詩",顧名思義,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詩。這就是說,它首先必須是詩,其次在抒情手法上相當隨和地接近散文。
關于本文
這兩首散文詩節(jié)選自紀伯倫的《淚與笑》。作者是黎巴嫩著名的詩人、畫家。著有紀伯倫散文詩集《先知》《先驅者》《淚與笑》《沙與沫》《暴風集》等?!督M歌》共有5首散文詩,這里節(jié)選的是其中的兩首。學習這兩篇課文之前,先閱讀其他幾首散文詩,對紀伯倫的寫作風格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之后再研讀課文,與同學交流、爭論。向老師提出問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詩人以一顆敏感而多情的心,賦予了筆下的浪和雨生命、靈氣和個性,它們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構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時,它們又閃爍著理性的光輝,給人以啟迪。
《組歌》這兩篇短文,作者以極富靈性和樂感的筆觸,采用擬人化手法,向我們展現(xiàn)感性與理性交相輝映的自然畫面。在《浪之歌》里,海浪是一個博愛者的形象,從中也可以看到詩人自己的影子。詩人是世間種種美好事物的守護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個奉獻者和愛的使者的形象,"潤物細無聲",把憂郁與苦難留給自己,把歡樂與幸福播種人間。其實,作者在這里唱出了一曲婉轉感人的歌:《讓世界充滿愛》。
精讀課文,仔細體會詩中所蘊涵的意境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注意文中多種修辭手法的應用。對文中生字生詞查字典,進行注音解釋并掌握。
一、字
1、給下列加紅的字注音。
執(zhí)拗 憔悴 饋贈 真諦 璀璨 鑲嵌 長吁短嘆 千山萬壑 徹夜不寐
二、詞
1、 解釋和積累下列詞語
執(zhí)拗 憔悴 饋贈 真諦 璀璨 海誓山盟 長吁短嘆
千山萬壑 盛氣凌人
三、思考與練習
1、海浪具有什么的樣的情懷?
海浪不僅僅對海岸有著愛情,對世界萬物也同樣滿含著愛情。這種愛情是非常博大的,它守護著世間的美好。
2、詩人與海浪有什么關系?
作者在文章中用了擬人的手法,通過海浪來傳達內心的感情,"這就是我的生活,這就是我終生的工作。"
3、"徹夜的不眠使人形容憔悴??v使人滿腹愛情,而愛情的真諦就是清醒。"這兒的連詞使用是否有問題,為什么?
句子初讀來,好像不通順,但是如果仔細體會,就能夠感覺到,作者用"縱使"一詞不僅起到轉折強調的作用,更使這段話在語義上更豐富和有氣勢。
4、作者為什么能夠寫出"雨"的活潑可愛?
"雨"本是沒有生命的事物,因為有靈性的人的存在,世間萬物才顯出人間的情態(tài)。
之二
(二)《組歌》
1、字詞:
熾熱(chì) 禱詞(dǎo) 執(zhí)拗(niù)
俊俏(qiào) 衷情(zhōng) 饋贈(kuì)
憔悴(cuì) 真諦(dì) 天穹(qióng)
璀璨(cuǐ càn) 鑲嵌(xiāng qiàn) 翱翔(áo)
長吁短嘆(xū) 千山萬壑(hè)
執(zhí)拗:固執(zhí)任性,不聽從別人的意見。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真諦:真實的意義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鮮明。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愛時所立的誓言和盟約,表示愛情要像山和海一樣永恒不變。
長吁短嘆:因傷感、煩悶、痛苦等不住地唉聲嘆氣。
盛氣凌人:傲慢的氣勢逼人。
紋絲不動:一點兒也不動。
2、作者簡介:
紀 哈 紀伯倫(1883~1931),黎巴嫩詩人、畫家。著有散文詩集《淚與笑》《先知》《沙與沫》等。本文選自《淚與笑》。紀伯倫認為詩人的職責是唱出“母親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愛”和“美”為主題,通過大膽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達深沉的感情和高遠的理想。
3、《浪之歌》
(1)感知內涵:
在這首散文詩里,海浪被詩人賦予了一個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為“海岸”的情人出現(xiàn),在前四節(jié)里,鋪陳出的是一個熱戀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復始的潮汐的律動中與愛人難舍難分。接下來,這個女性化的形象融進了更深廣的喻義,它成為一個世界的守護者——“夜闌人靜,萬物都在夢鄉(xiāng)里沉睡,惟有我徹夜不眠”,在星空、美人魚、礁石和情人組成的畫面中,它發(fā)出永恒的共鳴,“時而歌唱。時而嘆息”,而海浪的歌唱也就是海浪的嘆息。
也因此,我們方可領悟到詩中海浪的愛情的內涵,那不僅僅是對海岸的愛情,是更廣闊的對世間萬物所懷的滿腹的愛情,這博大的愛情閃耀著母性的光輝——“愛情的真諦就是清醒”,因為愛著這世界,所以哪怕“徹夜不眠讓我形容憔悴”,也要守護著這個世界,它的和諧,它的美。
在這里,我們恰恰看到了詩人自己的形象,詩人正應是這世間種種美好價值的守護者,正如詩的末尾所寫:“這就是我的生活;這就是我終生的工作”,在這里,海浪的形象已經(jīng)幻化為詩人自己的堅定的聲音。
詩中海浪的形象是極為感人的。她對情侶海岸一往情深,愛的熱烈,愛的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許下忠誠的誓愿;傍晚,她又為愛情唱著祈禱的詩篇。潮漲時,她熱情洋溢,緊緊與情人擁抱;潮退了,她難舍難分,依戀地撲倒在情侶的腳下。面對她這誠摯熾烈的情愛,海岸是異常感激的,他親吻她,還容忍了她的“任性”。但與海岸連在一起的“礁石”,卻不同情她、理解她,不管她如何向他獻媚、微笑,傾吐心聲,始終裝聾作啞,置之不理。他這種態(tài)度,使海浪感到傷感、苦惱。寂靜的夜晚,大地萬物都在睡神環(huán)抱中沉沉酣睡,唯有她輾轉反側,難以安眠。然而,她的戀情并沒有因此而減退,也沒有因此而動搖對愛情的信念,決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這樣消磨歲月”,顯示出無限的忠誠。海浪對海岸的這種態(tài)度,也正是詩人對祖國深厚情愛的反映。
海浪除具有人的特點,能借以很好地表達詩人的情感外,還具有浪的特點。如她的“任性”,總不能平靜的心胸,晨昏情感的變化,潮水漲落時不一的舉動等等。
(2)問題探究:
“嗚呼!徹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縱使我滿腹愛情,而愛情的真諦就是清醒?!边@里的連結詞使用合常規(guī)嗎?為什么這樣用?
不合常規(guī)。這也正是散文詩不同于抒情散文的地方。這里用“然而”或“但是”來替換“縱使”,在語義上更明白一些,語法上也較符合規(guī)范。不過,“縱使”,至少在漢語里有鮮明的強調意味。用在這里,使文意為之一緊,因而在效果上不僅獲得了某種轉折的味道,而且使這段話在語義層次上變得更為豐富和有氣勢。和詩的結尾聯(lián)系在一起,凸現(xiàn)出詩人一種類似我們熟悉的“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形象。
4、《雨之歌》
(1)感知內涵
這首散文詩的絕大部分,雨的形象是一個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潤萬物,同時也把距離遙遠的事物聯(lián)結起來(“傳情的信使”)。值得注意的是在詩中對擬人手法的靈活的多方面運用:一方面是對雨的擬人化處理,從第三節(jié)“我哭”開始,由此引起一系列相關意象“——花草,云彩和田野等等——”相應加以擬人化,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時時在變化,或擬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擬人很微妙地轉換為擬物,例如第六節(jié)“我從湖中升起,借著以太的翅膀翱翔、行進”,似乎又獲得了一只鳥的形象,此外,除了自然界的具體的物象之外,一些抽象的事物也常常被擬人化,如第二節(jié)“清晨的女兒”中的清晨,以及第五節(jié)“不動聲色的死神的懷抱”中的死亡,可以說是運用擬人于無形。
文中的空間感依然是寬廣浩大的,天上地下,雷電云雨,山河湖海,無所不至,但由于擬人手段的廣泛運用,使文中的世界成為一個“人之境”。不過,直到第七節(jié)“窗戶上的玻璃”和“敏感的心扉”出現(xiàn),才真正引出了人的世界。
原來,萬物有靈,只是因為人的存在,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因為有靈性的人的存在,有了他們的凝視,萬物才顯出人間的情態(tài),有了他們的聆聽,雨點的敲擊才構成一種樂曲。也是因為人的存在,雨才獲得了一種新的使者的身份——在潺潺的雨水中,我們敏感的心靈常常被引領著去觸及那些平日常常離我們很遙遠的記憶、夢想,一個深邃的精神的世界。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著一個循環(huán),正如愛情在人類世界中意味著一個循環(huán),它滋潤生命,傳遞著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紀伯倫散文詩中的世界總處在運動之中,嘆息、淚水和微笑只是人類世界運動過程的諸面,而自然,乃是人類世界的一面運動著的鏡子。
(2)問題探究:
①作者在短小的篇幅里分別用了哪幾種形象來描繪雨?
銀線,珍珠,傳情的信使,大海的嘆息,天空的淚水,田野的微笑。
②雨的形象有什么特點?作者借雨歌頌了什么?
雨是一位奉獻者和使者,歌頌了無私的愛與奉獻精神。
③你是怎樣理解“塵世人生也是如此:開始于盛氣凌人的物質的鐵蹄之下,終結在不動聲色的死神的懷抱”這句話的?
(自由理解)
④為什么“我”哭,山河卻在歡樂?根據(jù)第三段文意回答。
下了雨,河水漲了,可以澆灌田野、花草。
⑤用一句話概括1-4段的內容。
雨水滋潤了大地。
⑥解釋第六段中“吻”和“擁抱”在文中的意思。
指雨水澆灌花草、樹木。
⑦這首散文詩采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采用了擬人化的手法,表現(xiàn)了詩人對自然、生活的熱愛和對奉獻者的贊美。
5、小結:
紀伯倫《組歌》與一般哲理詩一樣,也采用擬人化手法,但又與一般哲理詩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種哲理為目標,而是最終形成一個有豐富感性內容的,難以被抽象為簡單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個博愛者的形象,從中可以看到詩人自己的影子,詩人是世間種種美好事物的守護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個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潤萬物,也把距離遙遠的事物聯(lián)結起來。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