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語文課本知識 俗世奇人

字號:


    八年級下冊每課要點--20俗世奇人
    之一
    關(guān)于作者
    馮驥才 (1942~) 當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全國政協(xié)委員,著有長篇小說《神燈前傳》,中篇小說《啊!》、《神鞭》。
    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最近出版的小說集《俗世奇人》共收錄作家近二十篇作品,每篇寫一個人物,且篇幅短小,多數(shù)為《小小說選刊》轉(zhuǎn)載,其中《蘇七塊》、《認牙》等篇稱得上是現(xiàn)今為數(shù)不多的小小說精典之作。
    馮驥才是偏愛寫"俗世奇人"的,他的道理是:"碼頭上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生出各樣空前絕后的人物。"
    學習本文,先通讀全文,了解大概故事內(nèi)容。
    一、掌握如下內(nèi)容。
    1、為下列加紅的字注意。
    發(fā)蔫(  )起哄(  )綽號(  )怵(  )
    2、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自來:從來
    天衣無縫:計劃周密,不露形跡,無隙可尋;亦用以稱詩文之自然渾成,無斧鑿痕跡。文中形容刷子李的高超本領(lǐng)。
    大名鼎鼎:形容很有名氣的
    怵:害怕
    3、為下列多音字注意組詞。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哄┥           喝┥          模┥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二、課文內(nèi)容分析
    1、刷子李和泥人張的奇在什么地方?
    粉刷匠刷子李干完活全身不粘一個白點;泥人張從鞋底上取下一塊泥巴便單手捏出活人嘴臉。
    2、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寫刷子李之奇的?
    作者先描繪了天津碼頭的環(huán)境,為人物鋪墊了一個背景,然后再它他的奇妙絕活,接著又從他的小徒弟的視角印證了刷子李的真功夫。
    3、作者是如何寫泥人張之奇的?
    作者先寫泥人張手藝好,然后寫海張五對他的挑釁,人們都等著看他如何"應(yīng)答"。泥人張用鞋上的泥捏出了海張五的頭像,而海張五又侮辱他的手藝,泥人張對此毫無反應(yīng),次日,街市小雜貨攤上擺出了一二百個"海張五"的泥像。
    4、"刷子李"的行為是否有作秀之嫌?
    刷子李的行為的目的其實是在以極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了自己的技藝高超,其中流露出了他對于自己手藝的絕對自信和自豪,不妨看作是對自己的挑戰(zhàn)和較勁。
    5、作者在文章中為什么用"俗世奇人"作題目呢?
    文章中描寫了刷子李、泥人張均是"高手",這突出了一"奇"字,但是他們現(xiàn)實中的普通人,有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這突出了一"俗"字。
    6、"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有能耐的,吃素,發(fā)蔫,靠邊站著。"這一句話說明了什么,它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
    這一句話寫了天津碼頭上"優(yōu)勝劣汰"的生存法則,這是一個對仗工整的對偶句,在內(nèi)容上,前后對比,使表達生動傳神。
    7、"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這一句話在表現(xiàn)形式上有什么特點?
    作者在這一句話中運用了夸張的兵手法,突出了泥人張技藝高超,讀后能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問題探索。
    1、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本文語言有濃郁的"天津"方言的意味;文章的語言通過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表現(xiàn)力很強;此外,文章的語言比較短小精粹,活潑幽默。
    2、同學們可以學習本文的作者,觀察生活中存在的一種情景,用活潑幽默的語言把它表述出來。
    之二
    (三)《俗世奇人》
    1. 字詞:
    發(fā)蔫(niān) 擅(shàn)長 綽(chuò)號
    刷漿(jiāng) 難堪(kān) 一瞅(chǒu)
    發(fā)怔(zhēng) 褒(bāo)貶 怵(chù)
    摳(kōu) 戳(chuō) 瓢(piáo)
    發(fā)蔫:表現(xiàn)出精神不振。
    擅長:在某方面有特長。
    闊綽:排場大,生活奢侈。
    天衣無縫:神話傳說,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針線制作,沒有縫兒。比喻事物(多指詩文、話語等)沒有一點破綻。
    發(fā)怔:發(fā)呆。
    大名鼎鼎:形容名聲很大。鼎鼎:盛大的樣子。
    2. 作家作品簡介:
    馮驥才,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shù)研究院院長、著名作家。他長于天津,對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懷著一種近乎狂熱的激情。他以學者式的淵博和縝密,有條不紊地為天津文化傾注著心血:他對天津的歷史文化遺存進行過搶救性考察;他寫過不少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小說,如《神鞭》《三寸金蓮》《俗世奇人》等,從而挖掘天津人的集體性格,展示這個城市的形態(tài)和靈魂。其實,這些已超越了學術(shù)范疇,它對延續(xù)歷史文脈、保持個性魅力、清晰城市形象、促進天津未來發(fā)展等,都具有深層的意義……
    《俗世奇人》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初天津衛(wèi)市井生活為背景;天津衛(wèi),即今天的塘沽碼頭,天津的舊稱,是東南水路的門戶,有守衛(wèi)京都的意思。馮驥才偏愛寫“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碼頭上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生出各樣空前絕后的人物?!比纾骸八⒆永睢?、“泥人張”等。
    3. 整體感知:
    刷子李和泥人張的共同點是俗世奇人,他們都有拿手擅長的行當,可以說是有大本領(lǐng)大智慧。
    4. 問題探究:
    (1)“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手藝人靠手吃飯,求誰?怵誰?”揣摩這些話,作者對待手藝和手藝人持怎樣的態(tài)度?
    在作者看來,人有手藝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絕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
    (2)“刷子李”的行事是否有作秀之嫌?曹小三最關(guān)心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沒有白點是否本末倒置?
    如果刷子李手藝平平,專在保證“身上沒有白點”上下功夫,那就不但無用而且可笑。刷子李此舉的目的其實是在以極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自己的高超技藝,其中流露出對自己手藝的絕對自信和自豪,也不妨看作是對自己的挑戰(zhàn)和較勁。這一切如果有了雄厚的實力做后盾,就絕不能說是作態(tài)作秀,即便是作秀,他做得也確實“優(yōu)秀”?;蛘哒f,這是一種“包裝”,是一種廣告效應(yīng),完全無可非議。
    而曹小三的心態(tài)也屬正常。既然刷子李為自己立下了如此之高的標準,別人就必然會用這一標準來衡量他。
    (3)本文在語言上有何獨到之處?
    首先是濃郁的“天津”風味:“要哪沒哪”“就賽升天一般美”“架式挺?!薄耙粋€泥團兒砍過去”等都汲取了方言中的精華。
    其次,語言極具造型能力:“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fā)蔫,靠邊呆著”一句對稱工整,有對比,有比喻、夸張,將天津衛(wèi)碼頭上的世風描寫得淋漓盡致。
    再看寫刷子李刷墻的一段文字:
    “只見師傅的手臂悠然晃來,悠然晃去,好賽伴著鼓點,和著琴音,每一擺刷,那長長的帶漿的毛刷便在墻面‘啪’的清脆一響,極是好聽。啪啪聲里,一道道漿,銜接得天衣無縫,刷過去的墻面,真賽平平整整打開一面雪白的屏障?!?BR>    這哪是刷墻,簡直是在舞蹈,真有《庖丁解?!贰昂嫌谏A种?,乃中經(jīng)首之會”的風采。幾句簡單的白描,人物就立刻活在紙上。
    又如,泥人張捏好海張五頭像后,“他把這泥團往桌上叭地一戳”,一個“戳”字看出了泥人張內(nèi)心的憤怒、鄙夷與不屑,真是無可更易的一個字眼。
    此外,全文語句短小精粹,活潑幽默,又大有單口相聲的風味。
    5. 小結(jié):
    本文以兩位手藝人(刷子李、泥人張)的高超手藝為話題。作者均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lǐng)大智慧。情節(jié)雖然簡單,但安排得曲折有致,敘事一波三折。語言本色樸素,具有濃郁的“天津”風味,并且幽默傳神,極富表現(xiàn)力。
    ?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