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海外編譯組[liuxue86.com]為大家提供的新西蘭相關留學譯文:《新西蘭華人臺胞景小佩建言:家書一札(之二)》11月04日報道。
據新西蘭中華新聞網消息:海峽兩岸自古是一家,身居海外的臺灣同胞同樣以一份對祖籍國無限熱愛的民族情懷,時時牽掛和關心著祖國“家”中的事,新西蘭臺胞景小佩女士原是《臺灣聯(lián)合報》記者,曾獲得臺灣新聞界最高榮譽“金鼎獎”,目前是新西蘭知名的華人時政評論家,她將以一名臺胞的視角陸續(xù)以傳寄家書的形式,發(fā)表家書一札。每一封家書,都會以不同主題和從不同角度提出她的觀點或建議。本文是她的第二篇建言。
和諧社會,從禮起始
在臺灣出生,長大的一代(我們稱臺灣人第一代),如我,從小的經歷中最受影響的一句社會教育詞,就是:[請把:"謝謝,請,對不起"---要經常掛在嘴邊.]----于是,廣播電臺也好,學校機關墻壁,教室辦公室電影院廣告中,隨時抬眼就是這句話------然后,我從小的生活中漸漸多了三句最笑靨最溫馨的社會人際潤滑劑在磨和著你我-----今天,它成了我們臺灣族群的特質,人人都很自然地展現友善與尊重.
后來,兩岸開放交往,初接觸時,雖然有感大陸朋友的豪邁與不拘小節(jié),但是,習慣溫婉的臺灣人常會被一些行為與交談用語給嚇到,相對的,大陸朋友也總覺得臺灣人客氣得過了分!
我老公是上海人,有時請他遞個東西給我,我一定會說聲:[謝謝,麻煩你了.]-----他初時不語,還有些臉紅;后來竟至不悅!他低吼道:[自家人這么客氣,你不覺得有點虛偽嗎?]---我愕然.后來他見我母親也如此習慣,常對他說:[請你---],[謝謝,...],[對不起,...]---他更惶恐.---沒辦法,少數服從多數,他也漸漸接受,而且也習慣了.有時,他回上海探親,遇到一群朋友相處時,一句對不起謝謝,甚至到商店買東西也給售貨員說謝謝時,那些人驚訝地瞪著他,像看到怪物,或者也靦腆地嚅嚅回一句小小聲的:[不客氣...]
那是1994年的記憶了.現在大陸的整體變化大,可是在文化禮節(jié)上仍多顯過于羞怯.我在家常看大陸的電視,尤其喜歡看中央臺的節(jié)目,水平高又有深度.現在推出的單元:"走基層",我最是不放過,看得舒服,因為------能走基層,證明國家富裕了,有暇力了,可以往內部底層去找問題正視問題想法子去解決問題了----我心坦蕩蕩地要把底基拉開透氣,曬太陽---這是一項陽光國策!許多草根性的生活困苦,是過去政府艱難時只能被生生活埋了的,不敢也無力去檢視的;----而現在,開始做了!我心里很是激動.
但是,我也看到瑕疵!
我常見那些深入偏鄉(xiāng)的記者們,在與當地農工交談訪問時,語調尚可,但是用詞太欠缺自重與對對方的尊重,都是一句:[喂,問你一聲,你們這狀況是怎么回事?]-------全中國(不止,有了大耳朵大鍋,全世界都在看)都在盯著,請中央電視臺的記者群們帶頭來段社會禮節(jié)教育示范好嗎?請這樣說:[對不起老大爺,向您請教一下.......謝謝您的說明.]
請多說幾次,別在意初起對方的詑異----說多了,會成為習慣,我相信這種普及力影響力會收效非常大的,比課堂上教師的諄諄勸誘力都深廣-----中央電視臺記者身分本就令人稱羨,他們是另一種社會偶像與高格調的模范,他們的思維方式邏輯與遣詞用語都是夠格讓全國老百姓學習的------那么,請你們幫忙帶頭教育民眾注意禮節(jié)用語.
不要以為這是小事!中國的人口太多太多(我每向紐西蘭人介紹中國人口數,必得到他們張口結舌的響應,那個數字,他們甚至沒有概念!),加上國家富了現代化了,科技文明計算機硬件太空探秘的進速,中國都走得太快,快到整個國家的老百姓在震動大搖晃中與周遭所有的個體,都在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很容易受傷也被傷,許多莫名的糾紛引發(fā)起來,法律還沒跟上解釋與保護或制裁,這時候,禮節(jié),能讓我們緩下腳步來稍做停歇,這個緩沖,就能教我們讓過了他人也護住了自己!
這就是社會和諧的起歩!而所有的文明進歩,只能從和諧中產生與扎根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要小看了一句人際的禮節(jié)用語,對目前的中國而言,它很重要----請中央臺走基層的在地采訪記者,打頭陣帶引吧----全國都在看,臺灣同胞也在等,等著找共識來認同彼此!
和諧社會,從禮起始
在臺灣出生,長大的一代(我們稱臺灣人第一代),如我,從小的經歷中最受影響的一句社會教育詞,就是:[請把:"謝謝,請,對不起"---要經常掛在嘴邊.]----于是,廣播電臺也好,學校機關墻壁,教室辦公室電影院廣告中,隨時抬眼就是這句話------然后,我從小的生活中漸漸多了三句最笑靨最溫馨的社會人際潤滑劑在磨和著你我-----今天,它成了我們臺灣族群的特質,人人都很自然地展現友善與尊重.
后來,兩岸開放交往,初接觸時,雖然有感大陸朋友的豪邁與不拘小節(jié),但是,習慣溫婉的臺灣人常會被一些行為與交談用語給嚇到,相對的,大陸朋友也總覺得臺灣人客氣得過了分!
我老公是上海人,有時請他遞個東西給我,我一定會說聲:[謝謝,麻煩你了.]-----他初時不語,還有些臉紅;后來竟至不悅!他低吼道:[自家人這么客氣,你不覺得有點虛偽嗎?]---我愕然.后來他見我母親也如此習慣,常對他說:[請你---],[謝謝,...],[對不起,...]---他更惶恐.---沒辦法,少數服從多數,他也漸漸接受,而且也習慣了.有時,他回上海探親,遇到一群朋友相處時,一句對不起謝謝,甚至到商店買東西也給售貨員說謝謝時,那些人驚訝地瞪著他,像看到怪物,或者也靦腆地嚅嚅回一句小小聲的:[不客氣...]
那是1994年的記憶了.現在大陸的整體變化大,可是在文化禮節(jié)上仍多顯過于羞怯.我在家常看大陸的電視,尤其喜歡看中央臺的節(jié)目,水平高又有深度.現在推出的單元:"走基層",我最是不放過,看得舒服,因為------能走基層,證明國家富裕了,有暇力了,可以往內部底層去找問題正視問題想法子去解決問題了----我心坦蕩蕩地要把底基拉開透氣,曬太陽---這是一項陽光國策!許多草根性的生活困苦,是過去政府艱難時只能被生生活埋了的,不敢也無力去檢視的;----而現在,開始做了!我心里很是激動.
但是,我也看到瑕疵!
我常見那些深入偏鄉(xiāng)的記者們,在與當地農工交談訪問時,語調尚可,但是用詞太欠缺自重與對對方的尊重,都是一句:[喂,問你一聲,你們這狀況是怎么回事?]-------全中國(不止,有了大耳朵大鍋,全世界都在看)都在盯著,請中央電視臺的記者群們帶頭來段社會禮節(jié)教育示范好嗎?請這樣說:[對不起老大爺,向您請教一下.......謝謝您的說明.]
請多說幾次,別在意初起對方的詑異----說多了,會成為習慣,我相信這種普及力影響力會收效非常大的,比課堂上教師的諄諄勸誘力都深廣-----中央電視臺記者身分本就令人稱羨,他們是另一種社會偶像與高格調的模范,他們的思維方式邏輯與遣詞用語都是夠格讓全國老百姓學習的------那么,請你們幫忙帶頭教育民眾注意禮節(jié)用語.
不要以為這是小事!中國的人口太多太多(我每向紐西蘭人介紹中國人口數,必得到他們張口結舌的響應,那個數字,他們甚至沒有概念!),加上國家富了現代化了,科技文明計算機硬件太空探秘的進速,中國都走得太快,快到整個國家的老百姓在震動大搖晃中與周遭所有的個體,都在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很容易受傷也被傷,許多莫名的糾紛引發(fā)起來,法律還沒跟上解釋與保護或制裁,這時候,禮節(jié),能讓我們緩下腳步來稍做停歇,這個緩沖,就能教我們讓過了他人也護住了自己!
這就是社會和諧的起歩!而所有的文明進歩,只能從和諧中產生與扎根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要小看了一句人際的禮節(jié)用語,對目前的中國而言,它很重要----請中央臺走基層的在地采訪記者,打頭陣帶引吧----全國都在看,臺灣同胞也在等,等著找共識來認同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