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八下第一課 國家的主人 廣泛的權利
山東省鄒平縣碼頭中學 張桂學
【知識縱覽 高屋建瓴】
-

?
【攻堅克難 學海導航】
-
1.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是本課的重點
-
我國公民的權利是廣泛的,涉及各個領域,但是要注意,權利多并不意味著可以濫用。在行使權利時,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視他人的權利,要維護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規(guī)定。否則,可能就會做出違法甚至犯罪的事情??山Y合正反兩方面的案例,來分析正確行使權利的必要性,并從中把握正確行使權利必須做到的四項要求。
-
2.人民與公民是本課的難點
-
人民和公民是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最好采用比較的方法來探討。公民是法律確認的,是一個法律概念,指的是個人。公民是在法律上享有一定權利和承擔相應義務的主體。人民是政治概念,它的對立面是敵人,人民通常是指整體。在我國,現(xiàn)階段的人民包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以及一切擁護社會主義和擁護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者,而人民的敵人只包括極少數(shù)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制度的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故公民的范圍比人民的范圍要廣泛得多。
-
【命題預測 把握方向】
-
公民權利一直是考查的重點內容,縱觀各地期末考試卷,可知此知識點主要以選擇、案例分析的形式出現(xiàn),設問靈活多樣,開放性較強。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要結合相關熱點案例來分析,如結合兩會中代表們共商國事,來分析國家的性質、公民的權利等;結合不能正確行使權利受法律制裁的案例來分析如何正確行使權利等。
-
【關注社會 鏈接熱點】
-
1. 2008年11月17日,甘肅隴南因30多名拆遷戶集體到隴南市委上訪,而引發(fā)打砸搶燒事件,造成69名武警、2名民警受傷,110間房屋和22輛車被燒毀。
-
2. 2009年1月22日,社會關注的三鹿系列刑事案件,分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和無極縣人民法院等4個基層法院一審宣判,21名被告人被判刑。他們的不法行為對廣大消費者特別是嬰幼兒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損害。
-
3.2009年2月10日,西藏自治區(qū)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尼瑪次仁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說,截至目前西藏有關部門共羈押了拉薩“3·14”嚴重打砸搶燒事件犯罪嫌疑人953名,其中76人已依法宣判。
-
4.2009年1月19日,南國都市報報道,一批討薪未果的農民工在華銀大廈附近路段強行將過往的車輛攔住,致交通堵塞一個半小時。南大橋下龍昆北路從北往南方向的交通,被百余名農民工攔斷,車輛排起了長龍。農民工的行為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
-
【回眸中考 總結提升】
-
1.(2008·浙江溫州)2008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向社會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固食品安全法(革案)》,廣泛征求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該法律草案廣泛征求民意的做法表明
-
A.我國人民可以直接決定國家一切事務 B.所有公民都可以制定法律
-
C.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xiàn) D.該法律是我國的根本大法
-
參考答案:C。點撥:食品安全法草案廣泛征求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來制定,這能充分體現(xiàn)人民群眾的需求。故答案C是正確的。此外也可以采取排除法排除掉選項ABD。
-
2.(2008·福建安溪)“亂放鞭炮”被列為2008年過年最不雅行為,因為它影響了別人正常的生活,這告訴我們 ( )
-
A.我們在行使自己權利的時候要尊重和維護他人的權利
-
B.亂放鞭炮是違法犯罪行為,我們不要做法律禁止的事
-
C.我們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
D.放鞭炮影響了他人正常的生活,應當給予取締
-
參考答案:A。點撥:亂放鞭炮會給他人的生命、財產帶來危害,所以是不尊重和維護他人權利的表現(xiàn)。故答案為A
-

?
-
①扔不扔東西是個人的自由
-
②我們不贊同這種行為
-
③對這種行為應該有寬容之心
-
④隨地扔東西影響了市容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
參考答案:D。點撥:隨地扔東西會污染、破壞環(huán)境,有損他人、社會的利益,所以對這種行為不能寬容。故選擇肢①③是錯誤的,應該排除掉。
-
4.(2008·重慶,略有改動)從2008年3月26日起,重慶市三峽博物館、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等景點免費開放。中學生小胡和小吳在參觀景點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部分景點非常擁擠,一些設施遭受破壞,便將上述情況及改進意見寫在紙上,一方面向有關部門反映,一方面張貼在景區(qū)的顯要位置,向參觀者宣傳。
-
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
-
(1)請你溫馨提示他倆,在行使權利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
(2)他倆可以通過哪些渠道表達自己的看法,請你出出主意。
-
參考答案:
-
(1)要依法行使權利。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權利;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權利。
-
(2)第一、向人大代表反映;第二、直接向國家機關或工作人員反應;第三、通過新聞媒體曝光。
-
【學以致用 達標測評】
-
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將它的字母填在題后括號內。)
-
2008年11月10日,湖北省潛江市人民法院對天門城管打人致死案作出判決,判定城管孫代榜、熊巍等人有期徒刑。至此,震驚全國的“城管打死人案”落下帷幕。該案中魏文華因用手機拍攝孫代榜等人與村民沖突的場面而被孫等活活打死。據(jù)此回答7~8題。
-
1.湖北省潛江市人民法院通過判處孫代榜、熊巍等人有期徒刑來維護魏文華的合法權益,這說明公民的權利具有 ( )
-
A.立法保障 B.司法保障 C.憲法保障 D.國家保障
-
2.這一案例給我們的啟示是 ( )
-
①法律是保護公民權利的利劍?、诼毼桓叩娜瞬皇芊杀Wo?、垡獙W會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④法律是制裁違法犯罪行為的工具
-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
3.

?
-
①她已不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②她已成為新加坡公民?、鬯巡荒茉傧碛形覈竦娜繖嗬、芙窈笏龑⒉荒茉趪鴥葟氖卵菟囀聵I(yè)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
4.在我國,公民和人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對二者的區(qū)別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
①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②公民涵蓋的范圍比人民小?、酃窈w的范圍比人民的范圍大,它包括人民也包括敵人?、芩鼈兊姆秶耆嗤紝儆诜筛拍?BR>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5.2009年1月14日,山西朔州市中級法院對轟動一時的朔州市二中“學生弒師案”作出一審宣判,被告人李某某被判處無期徒刑。李某某因對班主任郝旭東懷恨在心,便用彈簧刀將其殺害。案例說明 ( )
-
①法律通過制裁各種侵權行為,保障公民的權利 ②對他人權利的侵害就是對自身權利的侵害?、鄯墒枪駲嗬钪匾⒆钣行У谋U稀、芄癖仨氁婪ㄐ惺箼嗬?BR>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6.2009年1月14日,來自貴州的農民工秦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農民工秦某在向老板討要工錢未果的情況下,把老板打成重傷。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①法律不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②公民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酃褚婪ňS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軕椃ê头少x予公民的權利是虛假的、不真實的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7.“既然我有權利,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這句話錯在 ( )
-
①不懂得世界上從來不存在“絕對”的權利 ②不懂得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的權利?、壑豢紤]個人利益,不去維護國家、集體利益,是法律所不允許的?、懿欢脵嗬荒茉诜稍试S的范圍內行使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8.2008年10月14日,法制日報報道:北京“天之驕子”小區(qū)的60余名業(yè)主因發(fā)現(xiàn)購買的房屋質量不好,在準備前往朝陽區(qū)建委投訴時,在東三環(huán)主路阻斷了4條車道,影響了交通秩序。后被警察送進了看守所拘留了5天。上述材料告訴我們 ( )
-
①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谝院戏ǖ姆绞叫惺箼嗬、蹜椃ê头少x予公民的權利是虛假的、不真實的 ④公民在行使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集體的利益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我國公民行使權利和自由時應遵循的一條總原則是 ( )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B.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
-
C.我國公民享有的自由和權利是平等的、廣泛和真實的
-
D.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時,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
10.2008年10月12日,海南警方成功破獲一起利用互聯(lián)網侮辱、誹謗案件,誹謗者已被刑事拘留。海南某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因與漢中萬邦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發(fā)生合同糾紛,便利用互聯(lián)網虛構事實,對漢中萬邦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及其負責人楊某進行侮辱誹謗,在社會上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案例說明( )
-
①公民沒有言論自由?、谘哉撟杂刹皇菬o限制的絕對自由 ③濫用言論自由是法律不允許的?、苎哉撟杂蓹嘁诜稍试S的范圍內行使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二、非選擇題
-
11.2008年11月17日,甘肅隴南市武都城區(qū)30多名拆遷戶集體到市委信訪室上訪,要求對隴南市行政中心搬遷后,他們的住房、土地、今后的生活等問題如何安排作出答復,引來部分群眾圍觀,致使市委大門一時擁堵。后在少數(shù)別有用心的人煽動利用下,一些人沖擊隴南市委機關,砸壞部分車輛和辦公設施。一些信訪干部和公安民警被打,60多人身受重傷。后相關涉案人員均受到了法律制裁。
-
(1)有人說,上述搬遷戶是在行使自己的上訪自由,不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你覺得呢?
-
(2)上述材料對你有何啟示?
-
12.材料一:2008年10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提出要嚴格界定公益性用地和經營性用地的范圍,縮小強制性征地的范圍,合理補償農民,解決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
-
材料二:濱州市某企業(yè)擴建廠房征用了農民劉剛的土地。劉剛因土地補償問題與該廠負責人員發(fā)生爭執(zhí)。劉剛對其強制征收土地不滿,于是將有關情況寫了一張大字報貼在該廠的廠門口,造成了不良影響。
-
(1)請你對上述行為進行簡要的評析。
-
(2)請你給劉剛想想辦法,告訴他應該怎么辦?
-
13.

?
-
(1)上述案例說明了什么?
-
(2)結合實際談一下,當你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你會如何做?
-
-
參考答案:
-
1.B2.D3.A4.B 5.A6.C7.D8.B9.D10.B
-
11.(1)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上訪自由不是無限制的絕對自由,應該采用合法的方式行使。上述材料中的上訪者沖擊、毆打維持秩序的信訪干部、公安干警,砸毀辦公設施,這充分說明他們沒有采用合法的方式行使其信訪自由,故應該受到法律制裁。
-
(2)我們要正確的行使權利。我們要依照法律保護自己的權利,依法制止各種侵權行為,使自己的權力不受侵害;要采用合法的方式行使權利,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不得損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和自由;要尊重和維護他人權利。
-
12.(1)由材料一中的決定可以看出,該企業(yè)侵犯了劉剛的合法權益。而劉剛維權的方式也是不可取的,是違法的。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的權利,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
-
(2)他應該采用合法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比如可以向有關部門或媒體反映情況,或到法院起訴,依法解決問題。
-
13.(1)上述案例說明法律是通過制裁各種侵權行為,來保障公民的權利;法律是保障人們權利的法寶,有了法律,人們就有了維權的利劍。
-
(2)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我們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恢復被侵害的權利,賠償造成的損失,懲罰侵權者,討回公道。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