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解析:九年級第一課 責任與角色同在
山東肥城儀陽教研室 李永民
山東肥城儀陽中學 張建國
【知識縱覽 高屋建瓴】

?
【攻堅克難 學海導航】
1.責任的含義是本課的難點之一。在學習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一是要注意結合自身的實際。想一想,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哪些事情是自己應該做的(如認真學習,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孝敬父母,遵守社會公德等等),哪些是不應該做的(如打架斗毆,奢侈浪費,沉溺網(wǎng)絡等等);二是結合特定的職業(yè)進行分析,如教師就應該教書育人,而不應當侵犯學生權利;警察就要維護社會安定,而不應當對人民的安危漠不關心;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要執(zhí)政為民,而不應當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等。通過這兩方面的分析你就會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也有不應該做的事情,責任就是一個人應當做的或者不應該做的事情。
2.承擔責任對個人的后果是本課的難點。承擔責任既會付出代價,也會得到回報??梢越Y合自己的一次承擔責任的過程和結果,或者結合社會上一些模范人物如孟祥斌、在抗擊冰雪災害和抗擊汶川大地震(如邱光華、蔣小娟、蔣敏等人)過程中的一些突出人物來分析,從而認識到為承擔責任付出一定的代價,如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給自己帶來負擔,也有可能會因失敗而受到責備、處罰甚至失去生命等;我們在承擔自己責任的時候,不僅對他人有好處,自己也可能獲得回報,如贏得自尊和自信,使自己獨立性更強,得到他人的承認等。但是需要明確我們不能因為害怕付出代價而不承擔責任,因為承擔責任是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命題預測 把握方向】
在來年中考思想品德考試中對本課的考查,一般會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來入手。宏觀角度即從是什么、為什么來考查,具體表現(xiàn)為:責任的含義、承擔責任會帶來影響等;微觀角度可從以下角度來考查:在學習和生活中哪些事情是自己應該做的、哪些是不應該做的來考察責任的含義;選擇謝延信等人信守承諾的故事來考查責任的來源;選擇系列英模人物如邱光華、張泉靈、孫國利等人先進事跡來考查承擔責任即會付出代價,又能收到一定的回報及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幾種表現(xiàn)等知識點。
【關注社會 鏈接熱點】
1.2007年9月18日,全國道德模范評選揭曉。李明素、王樹先、文枝花、袁隆平、曹于亞等53人獲得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yè)奉獻、孝老愛親模范,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責任。
2.2008年2月17日,2007年《感動中國》評選揭曉。獲得2008年《感動中國》榮譽的人物是:中國航天事業(yè)奠基人錢學森;國家科學技術大獎獲得者閔恩澤;黨的理論傳播者方永剛;細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謝延信;香港教育界的傳奇夫妻鐘期榮、胡鴻烈;用愛心喚醒英雄的妻子羅映珍;為保護群眾生命財產(chǎn)犧牲的空軍飛行員李劍英;被稱為湖南張海迪的殘疾人李麗;堅守醫(yī)德的醫(yī)生陳曉蘭;為救落水者犧牲的年輕軍人孟祥斌。此外,感動中國還向“嫦娥一號”衛(wèi)星研制開發(fā)團隊表達了特別致敬。他們在付出代價的同時也得到了人們的贊譽。
3.在2008年1月抗擊冰雪災和“5·12” 抗震救災的過程中涌現(xiàn)出了無數(shù)模范人物。1月21日羅海文、羅長明、周景華三位電力工人在搶險過程中犧牲。
4.在汶川地震中干部、群眾、解放軍戰(zhàn)士忠實履行職責,舍小家顧大家;黨中央指示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抗震救災,眾志成城。全國人民攜手并肩,幫助汶川人民戰(zhàn)勝災難,重建家園。他們的這種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體現(xiàn),是我們戰(zhàn)勝一切災害的強大精神動力。
【回眸中考 總結提升】
1.(2008·湖北武漢)“助人為樂模范”、“見義勇為模范”、“敬業(yè)奉獻模范”……從2007年首次評出的53名全國道德模范身上,我們對責任有了進一步理解。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①只有人人盡到自己的責任,才能共建和諧美好的社會 ②要自覺承擔責任,努力做負責任的公民 ③在社會生活中,不同的社會身份負有相同的責任 ④責任產(chǎn)生于社會關系之中的相互承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參考答案:B??刹捎门懦▉砼懦?,③的說法本身有錯誤。
2.(2008·山西太原)小王在家里主動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在學校努力學習,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在社區(qū)主動擔任衛(wèi)生監(jiān)督員。小王的這些行為表明()
A.責任產(chǎn)生與社會關系之中的相互承諾
B.人因不同的社會身份而負有不同的責任
C.承擔責任意味著付出代價獲得回報
D.青少年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知識和參加勞動
參考答案:B。注意讀懂題干中消亡的身份在不斷變化。
3.(2008·浙江溫州)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fā)生8級地震.地動山搖之間.一座座樓房夷為平地,成千上萬的生命被廢墟掩埋,一幕幕自救、互救、救援的場景感動著我們。
場景:北川中學的王甜甜同學是地震的幸存者。在離開一片廢墟的北川時,她在日記中這樣寫到:“北川,我的家,我們會回來看你,你養(yǎng)育了我,你的建設我一定會參與.你是我們的家,永遠的家!”
王甜甜同學這番話語感動了大家。得到人們的贊賞。從社會責任的角度談談人們?yōu)槭裁促澷p她?
參考答案:因為她是負責任的公民。負責任是一個人的立身之道,一個人正是在對責任的承擔中才體現(xiàn)出社會價值和人生意義;負責任才能建立一個更美好的社會,做負責任的公民,對于祖國建設非常重要。
分析: 答題需要從個人和社會的角度闡述。
4.(2008·廣東汕頭)材料:5月12日發(fā)生在四川汶川的8級特大地震,給人民生命財產(chǎn)造成重大損失。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tǒng)一部署和直接指揮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擔責任。災區(qū)干部群眾、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迅速出動,合力抗震救災。醫(yī)護人員大力搶救傷病人員,防疫人員消毒防疫,社會各界組織募捐活動,至5月24日12時,共接收國內(nèi)外捐贈款物261.01億元。
汕頭市民余漢藩,自掏腰包買了30多萬元物資,不顧自身的安危于5月19日親自運送到重災區(qū)四川綿竹。他表示,能為災區(qū)人民做點事,盡一份責任,很值得!
九年級(1)班的同學看到這些新聞后,擬舉行“抗震救災,你我有責”主題班會。請
你參與完成下列活動內(nèi)容。
(1)【點題概括】材料中的各種人員共同承擔了什么樣的責任?
(2)【事理分析】列舉一件你感觸較深的抗震救災的事例,運用九年級第一單元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要求事理結合)
(3)【行動體驗】在這次抗震救災中,你有什么實際行動?在行動中你感悟到什么?
答案要點:(1)各種人員共同承擔了對社會的責任。
(2)事例(略)。分析事例可從下面三個方面展開:抗震救災中,他們履行社會責任,不計較代價與回報,這種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表現(xiàn)。正因為有他們履行責任,我們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溫暖,更加充滿愛和希望。作為公民,應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主動為國分憂、勇?lián)厝?、與國家共渡難關,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3)實際行動(略)。行動感悟:熱心公益。服務社會,使自身的價值在奉獻中提升。能圍繞著“自覺承擔責任,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來談即可給分。
分析:解答第一問要注意找他們服務的對象;解答第二問要注意從他們所作所為的實質(zhì)及意義去分析;解答第三問要著眼于怎么辦。
【學以致用 達標測評】
一、單項選擇題
1.責任是我們一生都不可回避的話題。臺灣著名國學大師耕云先生說“人活在責任和義務里”。下列對責任認識正確的是( )
①責任是一個人應該做的事情
②責任產(chǎn)生于社會關系中的相互承諾
③責任就是法律規(guī)定的我們必須做的和不能做的事情
④責任是一個人不應該做某些事情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08年2月17日,2007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結束。對愛情忠貞,對老人孝順,人如其名,信守一生的謝延信當選。這說明()
A.責任來源于承諾
B.身份不同,責任就不同
C.責任涵蓋了人們生命歷程的全部
D.同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責任也不同
有人在一首名為《責任》的小詩中寫道:工人的責任是建造高樓大廈;農(nóng)民的責任是種出糧食、鮮花;軍人的責任是保國衛(wèi)家;醫(yī)生的責任是治病救人、消除傷疤;教師的責任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培養(yǎng)千里馬;學生的責任是陶冶情操、學好知識文化。據(jù)此回答3—4題。
3.小詩說明( )
A.承擔責任只是職業(yè)的要求
B.社會角色不同,責任不同
C.承擔責任是成年人的事情,與我們未成年年人無關
D.責任只是一種道德上的要求
4.從詩中可以看出,我們承擔著各種各樣的責任。那么,誰首先對“我”負責?( )

?
A.國家 B.學校 C.家長 D.自己
5.對漫畫中“某主管領導”的言行認識不正確的是( )
A.這是認真追究責任、嚴格管理的表現(xiàn)
B.這是缺乏責任感,推卸責任的體現(xiàn)
C.這種做法不利于查找工作中的失誤,杜絕事故的再次發(fā)生
D.這位“主管領導”應該增強責任意識,認真反省自己的不足
6.自古以來,人類歷史上就有一批仁人志士,他們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憂國憂民。下列詩句或格言能夠體現(xiàn)著一點的是()
①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宋)
②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清)
③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宋)
④只為家庭活著,這是禽獸的私心;只為一個人活著,這是卑鄙;只為自己活著,這是恥辱。 ──奧斯特洛夫斯基(蘇聯(lián))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fā)生強烈地震,在地震中,東汽中學一棟教學樓頃刻坍塌。當時,教師譚千秋正在這棟教學樓的教室里上課。危急時刻,他用雙臂將四名高二(1)班的學生緊緊地掩護在身下。13日晚上,當人們從廢墟中將他扒出來時,他的雙臂還張開著,趴在課桌上,手臂上傷痕累累,后腦袋被樓板砸得凹了下去,獻出了年僅51歲的生命,而四名學生則在他的保護下成功獲救。譚千秋,用雙臂將死神攔在自己胸前。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 )
A.譚千秋老師忠實地履行了一名教師的職責
B.無私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體現(xiàn)
C.履行責任就要有時付出生命的代價
D.只有在遇到危難時才要求我們承擔責任
8.2008年4月20日,《朝聞天下》欄目主持人文靜就節(jié)目當中打哈欠一事向廣大觀眾和網(wǎng)民致歉的致歉。很多觀眾認為,這實際上是一件很普通,很正常的事,文靜卻較了真,并向廣大觀眾以致歉信的方式道了歉。對此分析有誤的( )
A.用合理的方法及時糾正自己的過失,也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xiàn)
B.只有人人關愛集體,集體才真正成為我們依戀的家
C.角色不同,責任不同
D.承認錯誤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xiàn)
9.

?
對右邊漫畫分析正確的是()
①他們雖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都承擔著支援災區(qū)的責任②他們都熱心公益,積極服務社會③它說明不負責任將付出很大的代價④他們能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0.狄更斯說:人能盡自己的責任,就可以感覺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這杯苦酒的滋味給抵消了。劉易斯卻說:責任有時使人厭煩。對此我們應該這樣認識( )
A.狄更斯的話是正確的,因為承擔責任能獲得回報
B.劉易斯的話是正確的,因為承擔責任會付出代價,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C.兩個人的話都是錯誤的,因為快樂與否與責任無關
D.兩個人的話都有道理,因為承擔責任既會得到回報,也會付出代價
二、非選擇題
11.【辨析明理】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多所學校倒塌,在地動山搖的那一刻,都江堰某中學教師范美忠選擇了獨自逃跑,把學生丟在了后面。5月22日,范美忠將這段經(jīng)歷在博客中公開,成為輿論焦點。隨后!在這種生死抉擇的瞬間,只有為了我的女兒我才可能考慮犧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親,他再次發(fā)表言論:“我是一個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卻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犧牲自我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我也不會管的?!?這一言論再次將范美忠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有人認為他是不對的違背了職業(yè)道德;也有人認為在危急時刻選擇自己的生命,是一種本能,不應該苛責。
結合本課所學知識,請你評析一下范美忠的言行。
12.2008年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后,邱光華積極請戰(zhàn)參加抗震救災,主動承擔急難險重飛行任務,在氣候復雜多變、通信聯(lián)絡不暢的情況下,冒著生命危險,頻繁執(zhí)行汶川、北川、茂縣等重災區(qū)的飛行任務,先后飛行63架次,運送救災物資25.8噸,輸送救災人員87人,轉移受災群眾234人,為抗震救災作出了突出貢獻。5月31日,邱光華同志率機組執(zhí)行運送受傷群眾任務,因高山峽谷局部氣候瞬時變化、突遇低云大霧和強氣流撞山失事,與機組成員一起不幸遇難,以身殉職。社會各界群眾自發(fā)從四面八方為英雄邱光華送行。
(1)邱光華為救人失去了生命說明了什么?
(2)邱光華犧牲后,社會各界群眾為其送行這一事實說明了什么?
(3)邱光華的事跡對你的成長有何啟示?
參考答案:
1.D2.A3.B4.D5.A6.D7.D8.C9.B10.D
11.我認為范美忠的言行是錯誤的。作為一名教師,他負有保護學生的職責。在危難之際丟下學生不管,獨自逃命,是一種怯懦的表現(xiàn),是缺乏責任感的體現(xiàn),應該受到人們的譴責。
12.(1)承擔責任要付出代價。
(2)承擔責任會得到回報,比如人們的贊許和認可。
(3)要增強責任意識,要勇于為社會、為他人做貢獻,面對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等等。
作者簡介:李永民,研究生學歷,多次被評為肥城市優(yōu)秀教師,泰安市、肥城市教科研先進個人,泰安、肥城市政治學科帶頭人,泰安市優(yōu)質(zhì)課一等獎,肥城市教學能手,泰安、肥城市教學質(zhì)量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先后主編了《優(yōu)化管理合作發(fā)展》《題鏈頻道》、《創(chuàng)新課堂優(yōu)化作業(yè)》《成功單元計劃》《中考總復習》《經(jīng)典題組》《成功訓練計劃》《冠軍得主》等書,參編了《全國中考熱點試題》《新題王》《紅燭講解》《中學第二教材》《探究在線》《新課程-中考評價》《中考全程檢測》《中考秘笈》《滾動遷移》等書。在《教學與管理》《政治課教學》《中考政治快遞》《中學生時政報》《中考時政導航》《新課程》《中學生思想品德報》《中學生政史地》《中學課程輔導》《小龍人報》《少年智力開發(fā)報》《學習方法報——時政周刊》《考試報》《素質(zhì)教育報》《中考思想品德》《初中時政輔導》《時事雜志》《初中學習版》等刊物或報紙上發(fā)表文章或試題近500篇。是北京萬向教育出版中心、北京朗曼出版中心、安徽輝文出版中心的簽約作者,《中考思品快遞》《新課程》《中考時政導航》等報刊的特約編輯。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