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姑娘”獲牛津大學獎學金

字號:


     喜歡呆在實驗室做實驗的中國女研究生,從“實驗室姑娘”走到牛津大學獎學金錄取,她是通過怎樣的途徑和努力得到牛津大學青睞的呢?
    與博導的研究進行合理“化學反應”
    “如果說申請讀博是一場分析合成新型配合物的‘實驗’,那么我也只是像往常一樣,一步一步進行我的操作,制定計劃,與博導的研究理念進行合理反應,最后產(chǎn)生一個理想的‘結果’。”浙師大生化學院物理化學專業(yè)碩士生詹才宏一番輕松幽默的實驗室版“申博”總結,惹得學弟學妹們感慨不已。近日,這個喜歡待在實驗室里的研三姑娘,已經(jīng)收到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無機化學系含獎學金的博士錄取通知書。
    愛上實驗室 一坐就是幾小時
    準備儀器、稱量藥品、繪制晶體結構圖、計算鍵角鍵長……成為碩士研究生后,實驗室成了詹才宏的臨時“小窩”。在復雜的化學反應前觀測,詹才宏有時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從早上8點到晚上10點,“我們同課題的幾個女孩子為了吃飯經(jīng)常實行‘輪流監(jiān)測’,有時候就干脆叫外賣。”當然叫了外賣讓它一邊涼著也是經(jīng)常的事。詹才宏說:“我最大的興趣就是一個人靜靜地在實驗室里做實驗,因為喜歡,所以很坐得住。”
    “我們學理化的,如果不是為了混文憑,而是真要學點東西,去國外是個很好的選擇!”2009年,一位去新加坡留學讀博的同門師兄臨別時無意間的一番話,觸動了詹才宏。國外著名高校研究環(huán)境、思維模式,各種硬軟件條件的優(yōu)勢讓從小就愛鉆牛角尖、又酷愛實驗室的詹才宏心癢不已,“哪怕是學到一點點新的實驗方法,都是好的。”
    詹才宏默默下定決心,考博、搞學術,一條路走到底。
    “優(yōu)選法”申博一次成功
    申請國外名校博士生,首先自己底子要夠硬。研一暑假詹才宏加入中國晶體學會并參加了該學會全國性的學術會議;研二暑假她被選派去北京大學短期學習晶體知識,有了和國內(nèi)外知名學者面對面交流探討的機會;到了研三,她已陸續(xù)在各種學術期刊上發(fā)表研究成果,有兩篇關于配合物結構及性質(zhì)研究的論文還因其新穎性而被英國皇家學會雜志和美國化學學會雜志錄用。
    申博的“底子”逐漸硬朗了,但如何選擇國外高校的博導,選哪個博導,這都是申博海外的研究生繞不開的“技術活”。對此,詹才宏有自己的“優(yōu)選法”。
    “其實是否接受中國學生?招收博士男女比例如何?這些看似微小的問題對最終錄取結果卻至關重要。有的國外學者不招收中國學生,有些卻正看重中國學生扎實的基本功;有的教授認為他的研究課題不適合女生,很少錄取女研究生。所以,選擇喜歡招收中國學生、招收男女比例相當?shù)牟?,就是提高錄取概率的一個竅門。”此外,詹才宏還有一個原則,只找自己感興趣的研究課題,選擇與自己已有成果的研究領域相關的博導,這也是提高 “命中率”的一個辦法。
    “我所申請的牛津大學教授接受中國學生,而且男女招收比例大致為1∶1。”詹才宏寫了一封電子郵件給教授,信中主要討論了對他近期研究課題的一些想法以及自己的成果。嘗試的結果出乎意料,該教授對詹才宏的見解表示欣賞并建議她正式向牛津大學遞交申博材料。最終,通過了牛津大學的申請審核,詹才宏成功了。
    “申博只是一小步,如果對研究課題沒有興趣的話,要堅持‘混’完研究生是很辛苦的。”詹才宏很清楚自己的興趣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