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海外:盤點各國大學生的課余生活

字號:

在大學時代,同學們總會彼此詢問一個同樣的問題:這個周末有什么活動嗎?大學生度周末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去參加社會實踐,不但能賺生活費,還能了解社會;可以借周末睡個舒適覺;可以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可以進自習教室學習充電,或進圖書館借本小說消遣;還可以一起去打打球……總之,在周末可以盡量讓自己過得充實有意義些。那么國外的大學生在周末或者沒有課的時候會做什么呢? 最可愛的澳大利亞學生
    你能想到這個到處有著可愛袋鼠的活力國家,大學生們的周末是熱衷于公益事業(yè)嗎?而事實上,澳大利亞的大學生們就是這么“有愛”。他們的父母多是虔誠的基督教徒,會教育自己的孩子從小要去愛別人。所以,這些孩子成年進入大學校園后,就會利用周末的閑暇時間去社會的各個角落做義工。如去養(yǎng)老院里看護老弱病人,清掃偏僻的道路,聯(lián)合起來抗議獵殺野生動物,抑或走在街頭宣傳消除種族歧視……總之,他們在用行動告訴我們,原來世界很有愛。 最正統(tǒng)的英國大學
    莎士比亞不愧是英國大學生的偶像,他們愛他愛到骨子里,就連周末,正值青春期的大學生也會跑到古老的戲劇院去觀看文藝復興時期的經(jīng)典劇目,夠“紳士”的。當然,大學生中也不乏前衛(wèi)人士,他們會選擇抱上一桶爆米花,在電影院待上整個下午,來度過“愉快的周末”。而英國的諸多大學也十分支持學生的這種愛好,設(shè)立各類戲劇和電影社團,并對學生出售低廉的戲票及電影票。休閑藝術(shù)兩不誤,原來“紳士”是這樣煉成的。
    最無趣的法國大學生
    超沒技術(shù)含量的周末,要不怎么說法國人有點木呢。居然有75%的法國大學生的周末是抱著電視度過。而且還喜不自勝地從一臺開始不停調(diào)下去,甚至還要拿出87%的時間來收看廣告。Oh my god(天哪)!誰能想到浪漫、熱情的法國年輕一代會是這樣過周末的呢?不過說到電視節(jié)目,法國的“廣電局”就連《死亡游戲》——這類在電視上對參賽者進行高壓電擊,直至哀求聲全無,才意猶未盡地關(guān)掉電閘的綜藝節(jié)目都能熱播,就不難想象,為啥法國電視這么吸引年輕的大學生了,玩的就是心跳嘛。
    最自由的德國大學生
    爭強好勝的日耳曼民族,連休假在歐洲都是“冠軍”。據(jù)統(tǒng)計,德國人每三天中就有一天休息。而大學生的假期更多,一般來說,每年可享受約一百五十天的假期。于是,周末旅游,就成了大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誰讓歐洲那么小,景點那么多,好像北京地鐵下一站似的。想周末把這些好動的“未來戰(zhàn)車”困在家里都難,而德國各級政府的教育部門及諸多大學,也會提供有關(guān)咨詢服務(wù),協(xié)助學生與其他國家的有關(guān)機構(gòu)聯(lián)系。因為德國大學生的這種旅游出行十分節(jié)儉,且主要以學習語言為目的,經(jīng)費更是平時打工積攢的,這可以讓他們帥氣地背起行囊看世界。
    最勤勞的日本大學生
    日本大學生可是出了名的物質(zhì)至上。不過可贊的是,他們夠獨立,很少向家長伸手來滿足自己的欲望。多數(shù)大學生會選擇在周末等課余時間去打工賺錢,點滴積攢。因為他們寧可“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也要膨脹地買到那塊心頭肉。而那塊肉可能只是某個明星的寫真,抑或最新出版的動漫……而對于日本大學生的各種打工方式,日本政府全不干預。政府認為反正大學生是最好的消費群體,可以正當?shù)卮碳はM拉動內(nèi)需,促進日本的經(jīng)濟不斷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