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基礎、理清脈絡
歷史開卷考試對同學們的要求更高。因此,在復習過程中首先要熟練掌握課本中的基礎知識。因為,政治歷史同堂考試,教材及其他資料多,時間比較緊張;歷史學科側重考查能力,試卷非常靈活,因此只有將教材熟練地消化,答題時才能得心應手。
在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后,還應該注意形成知識的脈絡化,將分散的知識點有規(guī)律地串聯(lián)起來,這實際上是理解和運用層次的要求。例如:復習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單元《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我們就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把握:列強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及其影響;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實;對這段歷史的感悟。
二、創(chuàng)設情境、分析探究
歷史中考中,試題的設計往往通過巧妙地設置各種情境來表現(xiàn),注重考查學生自主與合作的探究性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這種題型的主要特點是探究性和開放性。2010年以“時間”為主題設置問題,考查大家的學科能力。其實我們的課本中就設置了很多這類問題,如八年級下冊第15課《展示五彩繽紛的社會生活》,主要通過同學們自身的所見所聞,收集一些老照片、票證(糧票、布票、油票等),體會改革開放前后我國社會生活和人們生活方式發(fā)生的變化。九年級下冊第12課的“活動建議”,把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個人的成長經歷結合起來,每位同學都會有切身的感受。
三、聯(lián)系教材、緊貼現(xiàn)實
中考歷史命題緊扣《課程標準》,注重“三維目標”,側重能力考查,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現(xiàn)實的社會實際,加強歷史與現(xiàn)實的結合。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我省中考歷史試卷就設置了一個材料解析題;日本福島核泄漏,引起國際社會對核安全的高度關注,試卷中出現(xiàn)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引導同學們進行思考。今年我們關注的有辛亥革命100周年及中華民國的成立、尼克松訪華及中美建交等,要求同學們平時注意和積累。
今年對于老師來說,還應該關注新的《課程標準》,特別是其中添加的內容。如中國近代史添加了關于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三個失敗原因的分析,這與《課程標準》實驗稿相比要求學生認識角度不一樣。實驗稿多是從作用和價值上來要求,另外太平天國的要求有所增加,在實驗稿中只要求知道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的史實。新版《課程標準》對于歷史知識從“學習要點”、“學習提示”、“學習延伸”方面作要求,實際上更加具體。
四、考前梳理、培養(yǎng)技巧
在復習沖刺的關鍵階段,對考綱規(guī)定考點的掌握,知識脈絡化的梳理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我們應學會利用目錄,注意歷史事件的內在聯(lián)系:中國近代史中,近代化的艱難探索,學會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社會風尚等方面加以歸納。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兩極下的競爭”,課本從兩極世界格局的形成、二戰(zhàn)后的美國、二戰(zhàn)后蘇聯(lián)和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西歐的聯(lián)合和日本的崛起、二戰(zhàn)后亞非拉的民族解放運動等方面,條理清晰,聯(lián)系也非常密切。當然課本中的大量材料必須盡可能利用,學會從中提取有效歷史信息,來分析和解決問題。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