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育染上了那么一絲功利味道,人們忽然發(fā)現(xiàn),“被”字居然在教育界如此橫行霸道。為了“高就業(yè)率”而生的“被就業(yè)”、為獲得各類文憑或證書的“被培訓”、以獲得升學加分為目的的“被特長”……數(shù)不勝數(shù)。而當我們將目光投向壯大的留學大軍,當留學漸從“精英教育”發(fā)展成為“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們不禁需要好好反思一下,那些揣著對未來的美好夢想,欲踏上海外求學之路的“準”留學生們,他們真為留學做好各方面準備了嗎?其中有沒有人是不自知地“被留學”了呢?
探討:“被留學”事出有因
業(yè)內(nèi)人士指出,放眼現(xiàn)今約140萬留學大軍,可以發(fā)現(xiàn)其組成日趨復雜多樣——從傳統(tǒng)“主力”大學生,而今逐漸上延至在職人士,下深入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年齡更小的孩子。由于他們的留學動機和留學目的各有不同,導致各類留學“痹癥”逐漸凸現(xiàn),“海歸”“海待”成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
而這些問題歸根結(jié)底,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他們不知不覺、不約而同地“被留學”了。有教育學家認為,如今很多學生意欲留學,或是對留學的光環(huán)心生崇尚,或是被預期的高收入所吸引,或是對比周遭同學的選擇后盲目從眾,抑或是一味聽從家長的意見和安排……唯獨自己卻沒有能夠根據(jù)自身情況正確選擇留學,合理規(guī)劃,導致留學最終失敗。而與此同時,“被留學”也對留學界的各學者及專家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命題——在幫助準留學生“轉(zhuǎn)正”,順利踏上留學通途上的這一把手,究竟該怎么扶?從哪里扶?
觀點:留學應“以終為始”
對于“被留學”現(xiàn)象,有專家指出,其問題癥結(jié)出自部分學生和家長在考慮留學時過于“近視”。他們秉持“以始為終”的心態(tài),只將跨出國門作為留學成功與否的標志。每天樂此不疲地比較著大學的排名,盤算著專業(yè)是否熱門,關心錄取通知書什么時候到手,簽證能否順利過關……這就陷入了嚴重的留學申請的誤區(qū)。
其實對學生來說,出國深造是一項帶有前瞻性的教育投資。西方高等院校在招收國際學生時一般會遵循兩類原則:嚴進嚴出或?qū)掃M嚴出。無論這兩類原則在招生方法上有何區(qū)別,最終達成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嚴出”。所以學生如果有了留學意向,就不但要規(guī)劃如何走進國外大學的校門,更要好好思考,是否具備充分的實力能順利走出校門。專家指出,學生除了下猛力在考試成績和語言成績之外,還要更“遠視”些,在學術、文化適應、自我規(guī)劃等方面也做好準備。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