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不能說走就走,需三思而后行。據(jù)出國留學網(wǎng):英國孟克希頓中學校長凱利說:“美國大學的選擇范圍比英國廣得多,而且良莠不齊。強烈建議不要選擇那些不在排行榜上的學校,也不要選擇人數(shù)很少或新成立的學校?!?BR> 地點也很重要。凱利認為,無論獎學金多么誘人,都不要去那些塵土飛揚、“土氣”十足的偏遠地區(qū)。“美國不都是你在電視上看到的沙灘、高樓大廈、國際化都市,有些州雖然有好大學,但環(huán)境欠佳,去哪里都要走很遠的路?!?BR> 此外,對自己的評價要切合實際?!安灰詾椋疑喜涣伺=?、劍橋還可以上耶魯?!被魻査拐f,“那是愚蠢的想法?!?BR> 曾在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教過書的哈佛大學歷史學教授弗格森說:“進哈佛的難度是進劍橋的2倍,只有7%的申請者成功。”耶魯?shù)纳暾埑晒β蕿?.5%,斯坦福大學的申請成功率為7.6%。
所有進入美國一流高校的學生很快會感覺到,那里的學習十分緊張?!督洕鷮W人》副主編鄧肯19歲的兒子就讀于霍普金斯大學,他比較了那里和英國大學的學業(yè)量,發(fā)現(xiàn)兩者相去甚遠。
美國留學讀本科好不好-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選擇美國留學。美國留學名校眾多,教育質量高,但是費用高昂且文化差異大,很多學生無法快速適應國外留學生活。
前兩天和一個親戚爭論到美國念本科好還是在中國念本科好。他持有在中國念本科好的態(tài)度,我的態(tài)度則有點不明確。
秉著真理越辯越明的原則,我準備羅列一些我認為美國本科的資源,也羅列了一些劣勢。我沒有羅列中國本科的資源,因為我自己了解很有限。
寫這篇文章絕不想要妄自蓋棺定論,只想開始一場討論。我自己在美國一所還可以的本科念了兩年有余,大事一無所成,但是嘗試頗多,在此寫些體會:
多元化的學術氛圍或許會輕易讓你迷失
專業(yè)課程相對比較靈活,各種出路的人都存在,不會逼著你往科研方向走。比如說,我見過想要做Banker的數(shù)學專業(yè),大四都快畢業(yè)了,最基本的證明該怎么寫都搞不清楚,但是這樣也可以從數(shù)學專業(yè)畢業(yè)。
當然,這里也有課程(對我來說)非常難,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或者各種熬夜寫證明。而我學術基礎不算很差,也非常努力。
總之,你可以選擇和Banker同學在一起輕松拿A,也可以選擇和數(shù)學大神在一起輕松被虐。但是,如果你想讓周圍縈繞著學術大神,也許去北大是個更好的選擇。
我有個學長,現(xiàn)在在美國東面一所牛逼哄哄的學校念數(shù)學。他經常跟我抱怨美國本科學生簡直太傻了,做不出題就在考卷上畫一個小怪獸。與此同時,我也認識在本科期間就在期刊上獨立撰稿發(fā)表的。
其實,這也是學校允許了多元的存在。這種多元性也影響了嚴肅的學術氛圍,讓人很難靜下心來學術。但是,真實的社會就是這樣的。就像我的導師所說:
“你想念哲學PHD么-你要知道,很多比你傻得多的人,正在幾百萬幾百萬美金地進賬。你如果耐得住這種寂寞,這就是你應該選擇的路徑。”
只有這種環(huán)境里,才能讓被迫學術的人被洗刷掉,喜歡鉆研的人浮出水面。
但是確是可以幫助你更早、更清晰地明確自我定位
總體來說,美國綜合大學的科研機會比較多。本科生想要加入世界頂尖的學者的實驗室,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比如,我在大一大二的時候就在一個世界頂尖做Astrophysics的教授手下打雜。也許是她個人的風格,我和她接觸交流機會很多,這讓我頗受裨益。(注:我這個時候也就18-19歲,除了半吊子C語言外,沒有什么特殊技能,這在中國幾乎是完全不可能的。)
我覺得上課其實并不能學到太多(比起看課本來說)。因為教授一般都會準備好一堆證明推導,然后一點一點“回憶”到黑板上,所以你是看不到他的思考過程的,直接看到結果。我覺得這種“回憶”對我毫無用處,因為我自己天賦一般,拿到新的問題還是搞不清楚如何思考。
但是,如果教授和你一起想一個她沒有完全想明白的問題,那么你就可以看,啊,原來她會先考慮這三條路徑,而我自己不這么思考問題:“為什么呢-到底誰的更好呢-”這種對比讓我恍然大悟。
通過這些在Research Group(研究小組)里面摸爬滾打的經歷,我除了和導師學習,也可以和同組的博士生、本科生學習。
另外,我也大概知道PHD的生活工作環(huán)境是什么樣的,甚至Research Group(研究小組)的人情政治是什么樣的。我也明白了,我不太適合走學術路線。同時,想要搞學術的人也可以盡早進入“征途”,得到獨立研究的機會。
我前一段時間在人人上看到有人寫的“上了博士才知道自己不喜歡生物”——說實話,這有點匪夷所思,因為上博士是一個巨大的投入,怎么能如此輕率決定!說簡單了,只有“我不能想象不學不研究XX”的人,才應該去上XX博士。
但是,如果之前沒有在研究小組里求生的經歷,這個決定不可能是理性、全面的。
導師的優(yōu)待——讓你少走一些彎路
另外一個好處是,申請PHD項目的時候,誰給你寫推薦信,寫你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有點“學術家庭樹”(Family Tree)的意味,在樹上的人去哪里都比較容易,在樹下的人很難爬進去,這和聰明與笨關系不大。
同理,文科和教授接觸,讓論文期刊編輯看你的文章,改你的文章的機會也有一些。我覺得這種談話對我也是頗有裨益。
>>>點擊進入出國留學網(wǎng)美國留學頻道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