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公務員言語理解習題精解(43)

字號:

1.如果有能力的人不是受外界的影響去追求“完美”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限制自己的探索,發(fā)現滿意的答案即可,那他們就能節(jié)省大量的精力。
    這段話表達了這樣的一種觀點()。
    A.有能力的人不應該追求完美
    B.人們應當限制自己的探索
    C.有時候,完美的方法并不一定是最經濟的
    D.人們不一定總要找到盡善盡美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通過廣告,企業(y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對消費者的需求進行調節(jié)和刺激,盡管如此,企業(yè)在根據對消費者的需求和市場容量的預測而制定生產計劃時,仍要承擔很大的風險,產品能否得到消費者的最終認可還是一個未知因素。
    這段話主要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 )。
    A.一個企業(yè)可以通過廣告來化解新產品銷售方面的風險
    B.一個企業(yè)可以有效地對消費者的需求進行調節(jié)
    C.一個企業(yè)的成功最終取決于消費者對其產品的認可
    D.一個企業(yè)最好以直銷方式直接把產品提供給消費者
    3.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時代,人們主要通過書籍交流思想和傳播信息。在書籍的閱讀中,我們得以進入用文字記載的悠久傳統。相反,電視則以現時為中心,所傳播的信息越具有當下性似乎就越有價值。文字是抽象的符號,作為一種媒介,它要求閱讀的同時必須思考。而電視直接用圖像影響觀眾,它有時甚至忌諱思考,因為思考會妨礙觀看。
    這段話主要說明的是( )。
    A.信息傳播媒介的變化會導致認識世界方式的變化
    B.書籍與電視傳播信息的手段的異同
    C.通過電視傳播信息會減少人們思考的時間
    D.悠久的傳統、歷史都必須通過書籍來傳播而不是電視
    4.一時一事的得失,似乎永遠困擾著我們,永遠是生命的煩惱之泉。倘若能真正將其置之度外,煩惱就真正超脫了。其實,真正值得煩惱的命題在于:生命的價值究竟應以何種形式作何種轉化,對于這個千古之謎,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卻沒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權威的教科書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
    這段話主要說明的是( )。 .
    A.多數人的煩惱來自于一時一事的得失
    B.千百年來沒有人知道生命的價值究竟應以何種形式作何種轉化
    C.教科書并不能給人們關于生命意義的答案
    D.人們真正應該思考的是怎樣轉化生命的價值而不是一時一事的得失
    5.在國際上,不乏政府主導建立社會團體的做法,政府主導建立社會團體的目的是擴大自己履行職能的范圍和空間。有人稱這類非政府組織為政府的非政府組織,這些組織在客觀上常常成為執(zhí)行政府某種職能的“準部門”。
    這段文字直接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 )。
    A.國際上的非政府組織常常執(zhí)行政府某種職能
    B.國際上的非政府組織都是政府主導建立
    C.很多政府主導建立的社會團體往往能執(zhí)行政府職能
    D.政府主導建立社會團體的目的是利用這些社團
    1. C 解析:材料通過“不是叾?菂”引出結論:不刻意地追求“完美”可能就會節(jié)省大量的精力,論述的是“追求完美”與“精力”的關系,即,刻意追求完美也許不是最經濟的。正確答案是C。
    2. C 解析:材料以廣告的有限作用襯托出“產品能否得到消費者的最終認可”對企業(yè)成功與否所起的關鍵性作用。選項C符合材料的主要意思。A、B片面強調了廣告方面的作用,D項的內容材料未涉及。
    3. A 解析:這段材料選自周國平的《波茲曼的詛咒》。材料分別介紹了以文字和電視為主要傳播媒介下的受眾特征,說明了信息傳播媒介的變化會導致人們思考方面的變化,也就是認識世界方式的變化。B中的“傳播信息的手段的異同”沒有切中材料要害。 C沒有揭示出兩種對比下的深刻涵義。D中的“必須通過書籍來傳播而不是電視”違背了常識,也不是材料的推論。
    4. D 解析:材料提到“其實,真正值得煩惱的命題在于:生命的價值究竟應以何種形式作何種轉化。”這里的“其實”承上啟下,說明“一時一事的得失”不是真正值得煩惱的,真正值得煩惱的應該是“生命的價值究竟應以何種形式作何種轉化。”選項D準確地表達了這個意思。A項沒有切中要害。BC項是對“對于這個千古之謎,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答案,卻沒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權威的教科書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的片面轉述,而這句話的真正涵義是“真正值得煩惱的命題”,也就是說人們應該自己去思考。
    5. C 解析:從原文最后一句“這些組織在客觀上常常成為執(zhí)行政府某種職能的‘準部門’。”可以看出C項正確。A項偷換了概念,把“政府的非政府組織”偷換為“國際上的非政府組織”。B項犯了絕對化的錯誤,在文中找不到與“都”對應的詞語。D項提到“利用”,這與材料的意思明顯不符,得不出這樣的觀點。
    
行測真題 行測答案 申論真題 申論答案 面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