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信息管理碩士項目(International Master in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MMIT ),作為伊拉斯莫斯世界(Erasmus Mundus)計劃的一部分,是由法國Paul Cezanne Aix-Marseille III大學IAE Aix Graduate管理學院(IAE Aix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at Université Paul Cezanne Aix-Marseille III),芬蘭Turku經(jīng)濟學校(Turku School of Economics)以及荷蘭Tilburg大學(Tilburg University)三所學校共同創(chuàng)辦的。
我們這群自稱為IMMITer的年輕人,在這個兩年的碩士項目里,共同譜寫了一段難忘的回憶。每學期我們都要更換一個授課地點——從法國到芬蘭再到荷蘭,所幸每一次的遷徙我們?nèi)嗤瑢W都在一起,因而即使是全新的環(huán)境,對我們來說也不會過于陌生。我們的IMMIT之旅始于2007年,此后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充滿了未曾想象的奇妙歷險。這個項目聚集了來自中國、柬埔寨、埃塞俄比亞、印度、馬來西亞、墨西哥、荷蘭、巴基斯坦、葡萄牙、塞爾維亞、特立尼達、越南和津巴布韋等十三個國家的二十一個項目成員,這使得它成為了跨文化交流的絕好平臺。這個項目的主旨是為了加強國際關系,促進多文化交流,以及增強各國合作,從而讓我們能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地發(fā)展。而今,我們同學之間建立了跨越國界的美好友誼,我們漸漸熟諳彼此的文化,我們將IMMIT視為我們的大家庭—— 顯而易見,這個項目是成功的。我們不僅有機會彼此了解世界各地的傳統(tǒng)和生活方式,同時在歐洲的生活和旅行也使得我們對歐洲文化和多元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最終讓我們具備了以歐洲為中心,延伸至全球的文化背景。
法國
歐洲,擁有著古老的建筑,燦爛的文化和豐富的歷史。她始終張開臂膀,熱情地歡迎著世界各地的學生前來學習和探索。我們作為第一批IMMITer,在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地區(qū)艾克斯市(Aix-en-Provence)開始了第一個學期。在IAE的學習非常靈活,法國教授對于課程計劃的改動也猶如家常便飯,這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一個意外。同時,我們還有機會聆聽來自世界各地的教授講課,比如加拿大的,英國的,美國的,等等。在IAE的課程似乎更傾向于實踐性而非學術性。當然,在法國的學生生活顯然不僅僅是學習——很多教授布置的作業(yè)都是“到處走走”,“聊聊天”,“認真體驗生活”,“享受這美好的天氣”, “并且,一定要講法語”!在法國豐富多彩又激動人心的旅行讓我們深深愛上了這片土地和人民——法式大餐,奶酪,紅酒,法國人,熱情、從容的生活方式……或者,也可以什么都不做,用一個下午靜靜地坐在露天咖啡館懶懶的看著整個世界在眼前經(jīng)過……另外,從法國能夠方便地進入其他地中海沿岸國家,諸如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這對我們來說真是一份旅行大禮!作為熱愛生活的年輕學生,我們當然不會讓這機會從手中溜走,因為這樣的機會也許一生只有一次。
芬蘭
當美好的夏季離我們遠去時,我們告別了法國蔚藍海岸的燦爛陽光,來到了天寒地凍的“北極”——芬蘭,開始了我們的第二學期。我們聽說這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之一,嚴冬的溫度可以達到零下三十攝氏度,甚至海水都會結冰,再甚至汽車都能在上面行駛!不過,我們IMMITer怎么可能向寒冷屈服呢?我們當然好好地活了下來,而且,我們居然全都愛上了這個神奇的國度!芬蘭以她特別的方式迎接了我們,外冷內(nèi)熱,正如她的人民。這里的桑拿,伏特加,圣誕老人全都聞名于世,芬蘭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和驚喜根本不亞于法國!在我們的學校TSE,我們學習了更多的學術研究方法。這里的學術氛圍簡單而執(zhí)著,完全沒有拐彎抹角和油腔滑調。這里提倡獨立思考,剽竊是被嚴令禁止的。如同他們的學術習慣,芬蘭文化也同樣嚴謹直接。雖然陽光有時整日都被烏云所遮蔽,雖然這里的冬天充斥著寒冷與黑暗,但是芬蘭人都十分的熱心腸,而且他們所提供的服務與設施都是最棒的!他們最大限度地使用科技來方便生活,比如我們居然可以用手機來啟動付費的洗衣機。此外,這里的學生生活非常美妙,得益于校方和各個學生組織的精心安排。我們享受了多次學生旅行、聚會以及其他一系列社交活動——比如語言伙伴,芬蘭朋友,以及一位生活輔導員——他們幫助我們最快的適應生活環(huán)境,融入當?shù)氐纳缃蝗?。當快到學期末尾的時候,我們越來越熱愛這樣的芬蘭式生活,特別是當夏季快要來臨,這美好的情感在陽光下無限地增長。
荷蘭
在我們還沒回過神來的時候,季節(jié)就悄悄地變化了。我們又一次像遷徙的鳥兒一樣飛到了另一個國度:荷蘭,我們在一起學習生活的最后一站。因為住房的安排,我們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總是住在相互鄰近的地方了;由于荷蘭允許不同的課程選擇,我們甚至不能經(jīng)常在同一個教室里學習。但是這些都無法阻止我們?nèi)ダ^續(xù)珍惜共度的時光,分享我們這個大家庭帶來的樂趣。相較于前面兩所學校,Tilburg大學更像一所“大學”,因為它擁有更多的教學樓,更多的學生,更大的教室。這兒的學習更大程度上依賴于自學,與業(yè)界也有更緊密的聯(lián)系——不少教授都是企業(yè)的顧問。談及學生的生活,我們大概是被芬蘭的優(yōu)越條件慣壞了,初來乍到的時候我們非常失落:擁擠而昂貴的住房,對于國際學生沒有任何優(yōu)惠的公共交通,被商業(yè)化的學生餐廳和書店......但是,我們IMMITer怎么會被這點事情嚇倒?好好生活最重要!于是,美麗的落葉驅走了雨季所帶來的失落。我們很快就很“荷蘭”的騎上了自己的自行車,我們的尖叫聲在De Efteling[1]的過山車上響徹云霄,我們在裝滿“垃圾食品”的“墻”上堂而皇之的揪出一個油炸的“Kroket”[2], 我們在風車前面爭先恐后的拍著照,我們一起享受著那個在淡季的Port Zélande[3]度過的“奢侈”周末,我們浩浩蕩蕩的沖向阿姆斯特丹……同時,對于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而言, “紅燈區(qū)”或者“咖啡店”[4]這樣的詞匯當然也是在荷蘭第一次真正見識到。說實話我自己很震驚,不敢相信世界上這種存在的合理性。荷蘭所帶給我們的記憶,怎么說呢?應該只能用“極端”來形容了吧——極端的美麗和極端的陰暗并存。
論文,實習以及畢業(yè)
在項目的最后一個學期,我們的大家庭分開了,大家前往不同的國家實習。其中有十位在荷蘭,六位在芬蘭,三位在法國,各有一位在瑞士和中國。
我們的實習得到了不少公司的支持,包括 Accenture (荷蘭), Business & Decision (瑞士), If P&C Insurance Company (芬蘭), ING (荷蘭), Nokia (芬蘭), Nokia Siemens Networks (芬蘭), Osiatis (法國), P&G (荷蘭), Shell (荷蘭)和 ST Microelectronics (法國)。同時,還有一些同學在TSE和Tilburg大學進行了純學術研究。我們的論文廣泛涵蓋了IT相關領域的各種課題,與前沿的學術研究和商業(yè)實踐都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我們這第一批IMMITer的故事在2009年的六月終于迎來了“大團圓”,我們二十一個“家庭成員”都無一掉隊的畢業(yè)了!畢業(yè)典禮在普羅旺斯的??怂故心菭N爛的陽光里舉行。正如故事的開始,我們又一次相聚在同一個地點,與我們最親愛的教授和校務老師一道舉杯,慶祝我們兩年來難以忘懷的友誼,慶祝我們豐碩的學術成果,慶祝我們并肩走向的璀璨未來。三個不同國家、不同學校的文憑是對我們努力學習的最好嘉獎。懷揣著大家的祝福,我們踏上了新的征程。
如今,雖然我們分別已久,但是我們依舊通過我們那個名叫“IMMIghTy”的Google Group保持著頻繁的聯(lián)系。雖然我們天各一方,雖然我們各自忙著截然不同的生活,只要有那么一個時候,電腦里閃現(xiàn)了一封來自Google Group的“垃圾郵件”,我總會會心一笑,兩年的美好時光又浮現(xiàn)在眼前,IMMIT這個大家庭仍然裝在心里。希望我們那“Share and Care”的精神能夠由我們——這群可愛的IMMITer們傳播到世界各地!
我們這群自稱為IMMITer的年輕人,在這個兩年的碩士項目里,共同譜寫了一段難忘的回憶。每學期我們都要更換一個授課地點——從法國到芬蘭再到荷蘭,所幸每一次的遷徙我們?nèi)嗤瑢W都在一起,因而即使是全新的環(huán)境,對我們來說也不會過于陌生。我們的IMMIT之旅始于2007年,此后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充滿了未曾想象的奇妙歷險。這個項目聚集了來自中國、柬埔寨、埃塞俄比亞、印度、馬來西亞、墨西哥、荷蘭、巴基斯坦、葡萄牙、塞爾維亞、特立尼達、越南和津巴布韋等十三個國家的二十一個項目成員,這使得它成為了跨文化交流的絕好平臺。這個項目的主旨是為了加強國際關系,促進多文化交流,以及增強各國合作,從而讓我們能夠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地發(fā)展。而今,我們同學之間建立了跨越國界的美好友誼,我們漸漸熟諳彼此的文化,我們將IMMIT視為我們的大家庭—— 顯而易見,這個項目是成功的。我們不僅有機會彼此了解世界各地的傳統(tǒng)和生活方式,同時在歐洲的生活和旅行也使得我們對歐洲文化和多元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最終讓我們具備了以歐洲為中心,延伸至全球的文化背景。
法國
歐洲,擁有著古老的建筑,燦爛的文化和豐富的歷史。她始終張開臂膀,熱情地歡迎著世界各地的學生前來學習和探索。我們作為第一批IMMITer,在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地區(qū)艾克斯市(Aix-en-Provence)開始了第一個學期。在IAE的學習非常靈活,法國教授對于課程計劃的改動也猶如家常便飯,這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一個意外。同時,我們還有機會聆聽來自世界各地的教授講課,比如加拿大的,英國的,美國的,等等。在IAE的課程似乎更傾向于實踐性而非學術性。當然,在法國的學生生活顯然不僅僅是學習——很多教授布置的作業(yè)都是“到處走走”,“聊聊天”,“認真體驗生活”,“享受這美好的天氣”, “并且,一定要講法語”!在法國豐富多彩又激動人心的旅行讓我們深深愛上了這片土地和人民——法式大餐,奶酪,紅酒,法國人,熱情、從容的生活方式……或者,也可以什么都不做,用一個下午靜靜地坐在露天咖啡館懶懶的看著整個世界在眼前經(jīng)過……另外,從法國能夠方便地進入其他地中海沿岸國家,諸如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這對我們來說真是一份旅行大禮!作為熱愛生活的年輕學生,我們當然不會讓這機會從手中溜走,因為這樣的機會也許一生只有一次。
芬蘭
當美好的夏季離我們遠去時,我們告別了法國蔚藍海岸的燦爛陽光,來到了天寒地凍的“北極”——芬蘭,開始了我們的第二學期。我們聽說這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之一,嚴冬的溫度可以達到零下三十攝氏度,甚至海水都會結冰,再甚至汽車都能在上面行駛!不過,我們IMMITer怎么可能向寒冷屈服呢?我們當然好好地活了下來,而且,我們居然全都愛上了這個神奇的國度!芬蘭以她特別的方式迎接了我們,外冷內(nèi)熱,正如她的人民。這里的桑拿,伏特加,圣誕老人全都聞名于世,芬蘭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和驚喜根本不亞于法國!在我們的學校TSE,我們學習了更多的學術研究方法。這里的學術氛圍簡單而執(zhí)著,完全沒有拐彎抹角和油腔滑調。這里提倡獨立思考,剽竊是被嚴令禁止的。如同他們的學術習慣,芬蘭文化也同樣嚴謹直接。雖然陽光有時整日都被烏云所遮蔽,雖然這里的冬天充斥著寒冷與黑暗,但是芬蘭人都十分的熱心腸,而且他們所提供的服務與設施都是最棒的!他們最大限度地使用科技來方便生活,比如我們居然可以用手機來啟動付費的洗衣機。此外,這里的學生生活非常美妙,得益于校方和各個學生組織的精心安排。我們享受了多次學生旅行、聚會以及其他一系列社交活動——比如語言伙伴,芬蘭朋友,以及一位生活輔導員——他們幫助我們最快的適應生活環(huán)境,融入當?shù)氐纳缃蝗?。當快到學期末尾的時候,我們越來越熱愛這樣的芬蘭式生活,特別是當夏季快要來臨,這美好的情感在陽光下無限地增長。
荷蘭
在我們還沒回過神來的時候,季節(jié)就悄悄地變化了。我們又一次像遷徙的鳥兒一樣飛到了另一個國度:荷蘭,我們在一起學習生活的最后一站。因為住房的安排,我們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總是住在相互鄰近的地方了;由于荷蘭允許不同的課程選擇,我們甚至不能經(jīng)常在同一個教室里學習。但是這些都無法阻止我們?nèi)ダ^續(xù)珍惜共度的時光,分享我們這個大家庭帶來的樂趣。相較于前面兩所學校,Tilburg大學更像一所“大學”,因為它擁有更多的教學樓,更多的學生,更大的教室。這兒的學習更大程度上依賴于自學,與業(yè)界也有更緊密的聯(lián)系——不少教授都是企業(yè)的顧問。談及學生的生活,我們大概是被芬蘭的優(yōu)越條件慣壞了,初來乍到的時候我們非常失落:擁擠而昂貴的住房,對于國際學生沒有任何優(yōu)惠的公共交通,被商業(yè)化的學生餐廳和書店......但是,我們IMMITer怎么會被這點事情嚇倒?好好生活最重要!于是,美麗的落葉驅走了雨季所帶來的失落。我們很快就很“荷蘭”的騎上了自己的自行車,我們的尖叫聲在De Efteling[1]的過山車上響徹云霄,我們在裝滿“垃圾食品”的“墻”上堂而皇之的揪出一個油炸的“Kroket”[2], 我們在風車前面爭先恐后的拍著照,我們一起享受著那個在淡季的Port Zélande[3]度過的“奢侈”周末,我們浩浩蕩蕩的沖向阿姆斯特丹……同時,對于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而言, “紅燈區(qū)”或者“咖啡店”[4]這樣的詞匯當然也是在荷蘭第一次真正見識到。說實話我自己很震驚,不敢相信世界上這種存在的合理性。荷蘭所帶給我們的記憶,怎么說呢?應該只能用“極端”來形容了吧——極端的美麗和極端的陰暗并存。
論文,實習以及畢業(yè)
在項目的最后一個學期,我們的大家庭分開了,大家前往不同的國家實習。其中有十位在荷蘭,六位在芬蘭,三位在法國,各有一位在瑞士和中國。
我們的實習得到了不少公司的支持,包括 Accenture (荷蘭), Business & Decision (瑞士), If P&C Insurance Company (芬蘭), ING (荷蘭), Nokia (芬蘭), Nokia Siemens Networks (芬蘭), Osiatis (法國), P&G (荷蘭), Shell (荷蘭)和 ST Microelectronics (法國)。同時,還有一些同學在TSE和Tilburg大學進行了純學術研究。我們的論文廣泛涵蓋了IT相關領域的各種課題,與前沿的學術研究和商業(yè)實踐都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我們這第一批IMMITer的故事在2009年的六月終于迎來了“大團圓”,我們二十一個“家庭成員”都無一掉隊的畢業(yè)了!畢業(yè)典禮在普羅旺斯的??怂故心菭N爛的陽光里舉行。正如故事的開始,我們又一次相聚在同一個地點,與我們最親愛的教授和校務老師一道舉杯,慶祝我們兩年來難以忘懷的友誼,慶祝我們豐碩的學術成果,慶祝我們并肩走向的璀璨未來。三個不同國家、不同學校的文憑是對我們努力學習的最好嘉獎。懷揣著大家的祝福,我們踏上了新的征程。
如今,雖然我們分別已久,但是我們依舊通過我們那個名叫“IMMIghTy”的Google Group保持著頻繁的聯(lián)系。雖然我們天各一方,雖然我們各自忙著截然不同的生活,只要有那么一個時候,電腦里閃現(xiàn)了一封來自Google Group的“垃圾郵件”,我總會會心一笑,兩年的美好時光又浮現(xiàn)在眼前,IMMIT這個大家庭仍然裝在心里。希望我們那“Share and Care”的精神能夠由我們——這群可愛的IMMITer們傳播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