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點擊二 說明的方法和語言
考點透視
說明方法歷來是說明文閱讀試題的“保留節(jié)目”。近年來,考查的重心逐漸由對說明方法本身的辨析轉移到以對說明方法的作用的理解為主。說明文的語言特點一般來說是平實、簡明、準確的,但也不排斥生動、具體、形象甚至模糊。而且近年來具有文學性或思辨性色彩的“科普作品”或“科學小品”常常受到命題者的青睞,頻頻出現(xiàn)在全國各地的中考試卷中。而說明文語言的運用,不但是和說明的對象及特征相適應,而且是與說明方法的使用相關聯(lián)的。一般而言,下定義、列數(shù)據(jù)、分類別和用圖表時語言比較平實、簡明,打比方、舉例子時語言往往比較生動、具體、形象。而對說明文語言準確性的理解,要打破思維的慣性,不要只認為精確的語言或數(shù)據(jù)才是準確的,應該認識到有時模糊的語言和數(shù)據(jù)會顯得更客觀,更有分寸感,更符合實際,也同樣表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說明文的科學性。
實例精析
[例二]漢文讀物的特質
⑴一切用漢字“寫”成的讀物,都稱為漢字讀物。它時包括古今,地涵蓋中外,型不分集散,體無論科藝,言不別文白……漢文讀物既具有一般讀物的基本性質,又有其獨具的特質。
⑵漢字是人類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世代傳承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文字,因此,漢字讀物有著悠遠的歷史源流。自甲骨文以來,漢文字體雖幾經(jīng)變易,都沒有使文字出現(xiàn)斷代情況,更沒有產(chǎn)生新的文字系統(tǒng)。正因如此,才使歷代典籍得以流傳并保留至今。今天的漢文字讀者依然能讀得到并大部分讀得懂先秦的典籍乃至四五千年前的甲骨文章,這在世界歷史上不能說不是一個奇跡。
⑶漢文讀物能用最少的文字負載最大的信息量,其信息密度相對很高。同拼音文字讀物相比,漢文讀物具有明顯的符號簡約性。相同內(nèi)容的一篇文章,漢文要比拼音文字篇幅小得多;同一本著作,拼音文字的書要比漢文的書厚許多。在聯(lián)合國使用的五種工作文字文件中,漢文讀物總是最薄的一種。有學者認為,在語義信息量相當?shù)臈l件下,一個漢字字符所含的語義信息相當于3.7個英文字符所含的信息量。
⑷漢文讀物比起拼音文字容易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使讀解形象生動,意趣盎然。漢字本身就富于聯(lián)想性。漢字由象形開端,終于大部分演變成會意,占漢字90%的形聲字,不僅形旁有表意作用,大部分聲旁也有表意作用。象形和會意是漢字聯(lián)想的兩扇大門。漢文的詞語也往往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漢語中不少詞匯、成語、典故本身就是前人運用比喻、比擬、借代、夸張、摹狀等形象思維創(chuàng)造的言語成果,當讀者讀到這些詞時,就不是僅僅對字面義的直接攝入,而自然會從更廣遠的詞語義域展開聯(lián)想。例如,“螢雪”一詞是刻苦讀書的意思,但它立即會使人聯(lián)想到晉代車胤以螢火蟲的微光照書夜讀和孫康映著雪光讀書的情景。這樣的聯(lián)想無疑會加大思維的廣闊度和讀解的深刻度。
⑸漢文讀物在形式上具有審美特點。首先,漢字形體的圖像性先天具有一種審美基因,加之書寫工具的不同,筆墨運用的變化,布局結構的安排等,使字體顯得千姿百態(tài),神采飛揚,氣韻生動。其次,相鄰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短語、句子,如果結構類型相同,字數(shù)相等,位置一致,就會形成平行、整齊的句式結構,看上去悅目,使人產(chǎn)生一種句式均齊的美感。再次,漢語音節(jié)樂感很強。如果利用押韻、疊音、雙聲、疊韻、反復、回文等手段,讓相同的聲母或韻母在語流中有節(jié)律地重復再現(xiàn),在聽感上就會形成一唱三嘆,回環(huán)婉轉的音樂美。漢文讀物語言的音律美,為誦讀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⑹漢文讀物內(nèi)涵淵深,外延博大,縱貫古今,深入人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讀書人。
⒈通讀全文,概括漢文讀物的特質。
(1) (2)
(3) (4)
⒉第⑶段劃線句子運用了 和 的說明方法,要說明的是 。
⒊第⑶段劃線句中加點的“在語義信息量相當?shù)臈l件下”能否刪去?為什么?
⒋請用一句簡短的話概括第⑷段劃線句子所舉的例子,并說說舉這個例子有什么表達作用。
⒌“螢雪”一詞能使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請你再寫出一個詞語,并簡述由此聯(lián)想到的情景。
解析與點撥:
第1題考查對信息的捕捉、篩選、概括能力。答案要點是:悠遠性、簡約性、聯(lián)想性、審美性。
第2題考查對說明方法及其表達作用的辨析理解能力。常見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打比方、分類別、舉例子、作比較、列數(shù)字、用圖表等,要能夠正確理解和辨析。說明方法的運用是為說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服務的,答題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它具體說明了什么,表達了什么。答案是:作比較、列數(shù)字,漢文讀物具有明顯的符號簡約性。
第3題考查對說明文語言的理解分析能力。說明語言的主要特點是準確性,所謂準確,就是符合客觀實際。如何理解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呢?語言準確主要體現(xiàn)在表示程度、范圍、依據(jù)、估計等修飾限制性詞語的恰當使用上,例如《向沙漠進軍》中說,對于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護草皮和灌木,“防止過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來?!边@里的“過度”、“任意”均用得非常恰當有分寸,意思是說,不是不能砍伐,而是砍伐不能“過度”,不是不能放牧,而是放牧不能“任意”。但要注意的是有時把話說得肯定是準確,有時說得不肯定也是準確。例如,《中國石拱橋》中說:“《水經(jīng)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边@里的“大約”、“可能”表示估計,說得不肯定但很準確。因為這是根據(jù)目前手頭現(xiàn)有的資料寫成的,這樣說留有余地,不把話說絕對,更符合客觀實際。這道題的答案是:不能,“語義信息量相當”是兩種字符語義信息量作比較的前提(限制條件),如果刪去,就無從比較了。
第4題考查語言概括能力和對說明方法的表達作用的理解能力。分析說明方法的表達作用要與說明對象的特征相聯(lián)系,還要考慮說明的效果,如準確、清楚、生動、形象、具體等。答題時要根據(jù)具體語境來分析。答案是:“螢雪”一詞會使人聯(lián)想到車胤和孫康讀書的情景,形象具體地說明了漢文的詞語能引起讀者的聯(lián)想,加大思維的廣闊度和讀解的深刻度。
第5題考查語言積累和聯(lián)想能力,很有特色。答案示例:知音,俞伯牙彈琴遇到鐘子期,兩人相知相交的故事。
例1的第1、3題,例2的第2、4題都是有關說明方法的題目;例2中的第3題是關于說明文語言的題目。不管是說明方法還是說明文語言,都是從文章的技法角度來考查對說明文的閱讀理解。下面我們就來做幾個比較典型的題目。
專項練習
(一) 古代的樓
⑴樓,在中國自古有之?!墩f文》曰:“樓,重屋也?!惫蕛蓪踊騼蓪右陨系姆课萁凶鰳恰浅话憔幼∮弥?,還有登高觀覽的景樓,防御性的城(門)樓、角樓、箭樓、譙樓、敵樓,報時傳號議事的鐘樓和鼓樓,娛樂美食休閑的戲樓、酒樓和茶樓,珍藏書、畫、經(jīng)卷的藏經(jīng)樓藏書樓,跨在街巷上,下面可以通行的過街樓,南方城鎮(zhèn)為行人蔽雨遮陽的騎樓……
⑵景樓,是山水園林中最常見的建筑,它們或江河湖泊之畔,或山巔峰巒之上,依山就勢,靈活多變,登臨可仰,憑欄可俯,是觀景的最佳去處。更有不少景樓,因文人墨客的詩畫引人遐思而情景交融。如著名的“岳陽天下樓”,登樓遠眺,“白銀盤里一青螺”的君山島和八百里洞庭湖湖光山色盡展眼前。
⑶樓的“家族”中,最多見的是建在城墻的樓。昔日城墻上都建有城(門)樓、角樓、箭樓、譙樓。北京現(xiàn)存的正陽門(內(nèi)城正門)城樓、天安門(皇城正門)城樓、午門(紫禁城正門)城樓都挺拔巍峨,雄偉壯觀。更有那紫禁城四個城角上都有一座“九梁十八柱”的角樓,結構精巧,玲瓏美觀。萬里長城上有數(shù)以百計的雄關要塞,每座關城上都建有關(城)樓,東端有山海關城樓,西端有嘉峪關城樓。
⑷古代的戲樓、酒樓、茶樓遍布城鄉(xiāng)。最氣派的戲樓要數(shù)頤和園內(nèi)的德和園大戲樓。上下三層,演員可以從天而降,也可以從地下鉆出,雪花可以從“天井”上飄下來,水景也可以從“地井”中噴出,藝術效果十分逼真。較有名氣的酒樓有陽谷縣的獅子樓、杭州的樓外樓。前者因“武松斗殺西門慶”的故事而聞名,后者因林升“山外青山樓外樓”的詩句而得名。
⒐選文第1段劃線句子中加點的“兩層或”三個字能否刪去?為什么?
⒑文章第1段中運用了分類別的說明方法說明了什么?其分類的依據(jù)是什么?
⒒文中多處用到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請找出一處,分析其表達作用。
例子:
表達作用:
(二)
⑴濕地是地球上獨特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與人類的生存、繁衍息息相關,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tài)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態(tài)資本之一,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tài)系統(tǒng)?!秶H濕地公約》認為,濕地系指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的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或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咸水、咸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 濕地的主要類型包括:沼澤地,湖泊濕地,河流濕地,淺海、灘涂濕地,人工濕地等。
⑵濕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種獨特功能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享有“生命的搖籃”、“地球之腎”、“物種基因庫”等美譽。它不僅為人類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資源,而且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涵養(yǎng)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調(diào)節(jié)氣候、補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蝕以及保持生物多樣性和珍稀物種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濕地僅占地球表面6%,卻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種提供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tài)功能。
⑶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資源,可以促進經(jīng)濟、社會和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但是目前我國濕地面臨各種威脅。
⑷盲目圍墾和過度開發(fā)造成天然濕地面積削減、功能下降。近40年來。我國已有50%的瀕海灘涂不復存在,全國近1000個天然湖泊消亡,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澤退化。濕地生物資源和水資源過度利用,造成濕地生物種類減少,威脅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濕地污染嚴重,水質不斷惡化。近岸海域屢受赤潮污染,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全國大型河流61%的河段因被污染失去了飲用水的功能。東部地區(qū)湖泊、河流的污染和富營養(yǎng)已成為公害。
⒓根據(jù)選文內(nèi)容,給“濕地”下個定義。(不超過30字)
⒔第⑵段中劃線的句子用了兩個數(shù)據(jù),說明的作用是什么
⒕說明文語言的的特點是準確、嚴密,請從本文中找出一處最能體現(xiàn)這一特點的語句,
具體分析其語言的準確與嚴密。
語句:
分析: 答案:9.不能,因為刪去了“兩層或”三個字,意思就變成達到三層的房屋才開始叫做樓,而兩層的就不能叫做樓了,這顯然不符合原意,也不合事實。10.說明了樓的功用類型很多;分類依據(jù)是樓的功用(或用途)。⒒答案示例:第⑵段中以“岳陽樓”為例,生動具體地說明了不少景樓因文人墨客的詩畫引人遐思而情景交融?!、贾笌в懈鞣N水體的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地帶?!、骄唧w清晰地說明了濕地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珍稀物種方面的重要作用?!、敬鸢甘纠喝绲谒亩?“盲目圍墾和過度開發(fā)造成天然濕地面積削減、功能下降”一句中,“盲目”和“過度”兩個詞用得非常準確嚴密,表明了對天然濕地并不是絕對不能圍墾和開發(fā),而是要有計劃、適度。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