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學日趨低齡化

字號:

據(jù)日本《中文導報》報道,高考曾被中國學生視為改變命運的“新時代科舉”,不過近年隨著中產階層家庭經(jīng)濟條件愈加富足,越來越多高中生選擇出國留學。
    數(shù)據(jù)顯示,出國舉試“洋高考”的學生連年增多,有的家長甚至讓子女在中學、小學階段就“外漂”留洋,催生“洋中考”、“洋小六會考”這些低齡留學潮。
    中國恢復高考35周年,考生數(shù)量今年超過900萬名,錄取率也升至75%。即便如此,今年仍將有200多萬名考生落榜,須自尋出路或復讀一年,明年再卷土重來。
    盡管最新調查發(fā)現(xiàn),約七成90后打工者認為“高考改變命運”的時代已成為過去,但有一定經(jīng)濟能力的新一代中青年父母,仍堅信一紙大學文憑的重要性。
    他們無法改變制度,又不忍見孩子承受闖關的煎熬痛苦,也不想背負陪“太子”、“格格”考試的精神包袱,就通過各種方式盡早把孩子送出國門。
    過去四年,中國出國留學的人數(shù)保持年均20%以上增長,去年更創(chuàng)下34萬的歷史新高。他們當中近一半人出國讀大學,其余10多萬學生中,有不少是在高中或高中以前就轉軌海外,在海外完成基礎教育,然后直接升上洋大學。
    當然,中小留學生群體里,不乏成績特別優(yōu)異、提前參加海外名校的入學試、最終成功考上的尖子學生;但更大量的是成績優(yōu)良,甚至成績不上不下的中等生,他們最終成功避開了競爭殘酷的中國高考,在海外接受優(yōu)質高等教育,實現(xiàn)“條條大路通羅馬”。
    出現(xiàn)種類繁多的留學服務
    廣州、浙江、四川到重慶,中國一線至三線城市近年來興起的各類中外高中合辦課程、民辦實驗學校和私人學習中心,就以種類繁多的“出洋”服務,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已在重慶落戶15年的華新國際學校,最早期曾為中國學生辦“洋高考”,但過后發(fā)現(xiàn)到新加坡私立學校念書的大專與大學生無法很好地融入新加坡社會,之后轉而針對中小學生教授一對一的英文、數(shù)學、歷史等課程,幫助他們在三個月到10個月時間里,考取新加坡的政府中學和小學。
    新加坡創(chuàng)辦人陳培芝受訪時指出,一些在當?shù)亟逃w系中成績平平的學生,在沉重的壓力下,學習士氣難免受到影響,認為自己再努力也是徒勞;但在家長決定送他們出國后,他們在短時期突擊學習,專攻英語,目標細化,進步反而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