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
根據(jù)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進一步推進素質(zhì)教育,積極落實新課改精神,著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備較高的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能力,為進一步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二、教學現(xiàn)狀及教學重點
由于我縣初中教育,學生語文基礎(chǔ)普遍不夠扎實,學生語文素質(zhì)明顯落后于其它幾個縣的學生,再者,在高中教學中一直存在著重理輕文的現(xiàn)象,大部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重視不夠,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督促強化學生學習語文的意識,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還有我省今年全面深入推進新課標,課程內(nèi)容增加了,課時減少了,這要求我們教師努力探索教學新路子,大力提高課堂效率,努力做到教、學、練的有機結(jié)合。
教學重點:1、落實好基礎(chǔ)知識;2、搞好學生的閱讀和寫作;
三、具體措施
1、集體備課
大家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充分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嚴格按照學校要求,一周一次集體備課。
2、積累本督查,老師要定期檢查學生的積累本,督促學生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3、寫作
4、繼續(xù)充分利用課前5分鐘。
四、教學進度及分工安排
進度計劃(必修三)
課章節(jié) |
課 題 |
課時 |
周次 |
主備 |
閱讀鑒賞 第一單元 |
1. 2. 3. |
4 3 3 |
1周 2周 |
張金生 |
表達交流一 |
多思善想 學習選取立論的角度 單元檢測 |
2 2 |
3周 |
魏玉民 |
閱讀鑒賞 第二單元 |
4. 5. 秋興八首(其一) 詠懷古跡(其三) 登高 6. 7. 馬嵬(其二) |
3 3 3 2 |
4周 5周 |
趙振明 高曉燕 |
表達交流二 |
學會寬容 學習選擇和使用論據(jù) |
1 |
|
馬筱雪 |
梳理探究一 |
交際中的語言運用 單元檢測 |
1 2 |
6周 |
解文文 |
閱讀鑒賞 第三單元 |
8.寡人之于國也 9.勸學 10.*過秦論 11.*師說 |
2 2 2 2 |
7周 |
邰翠玲 |
表達交流三 |
善待生命 學習論證 |
1 |
8周 |
宋西娟 |
梳理探究二 |
文學作品的個性化解讀 單元檢測 |
2 2 |
|
張金生 |
閱讀鑒賞 第四單元 |
12.動物游戲之謎 13.宇宙的邊疆 14.*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 |
2 2 3 |
9周 |
魏玉民 |
表達交流四 |
愛的奉獻 學習議論中的記敘 |
1 |
10周 |
邰翠玲 |
梳理探究三 |
語文學習的自我評價 單元檢測 |
1 2 |
|
高曉燕 |
|
其中考試 |
|
11周 |
|
表達交流五 |
討論 |
1 |
|
解文文 |
名著導讀 |
《紅樓夢》 《高老頭》 |
|
課外 |
邰翠玲 |
|
|
|
|
|
進度計劃(必修四)
課章節(jié) |
課 題 |
課時 |
周次 |
主備 |
閱讀鑒賞 第一單元 |
1.竇娥冤 2.雷雨 3.*哈姆萊特 |
3 3 2 |
12周 |
魏玉民 |
表達交流一 |
解讀時間 學習橫向展開議論 單元檢測 |
2 2 |
13周 |
馬筱雪 |
閱讀鑒賞 第二單元 |
4.柳永詞兩首 望海潮(東南形勝) 雨霖鈴(寒蟬凄切) 5.蘇軾詞兩首 念奴嬌 赤壁懷古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6.辛棄疾詞兩首 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7.*李清照詞兩首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聲聲慢(尋尋覓覓) |
3 3 3 3 |
14周 15周 |
解文文 高曉燕 |
表達交流二 |
發(fā)展幸?!?/b>學習縱向展開議論 |
1 |
|
宋西娟 |
梳理探究一 |
邏輯和語文學習 單元檢測 |
2 2 |
16周 |
趙振明 |
閱讀鑒賞 第三單元 |
8.拿來主義 9.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10.*短文三篇 |
2 2 2 |
17周 |
邰翠玲 |
表達交流三 |
確立自信 學習反駁 |
1 |
18周 |
張金生 |
梳理探究二 |
走近文學大師 單元檢測 |
1 2 |
|
魏玉民 |
閱讀鑒賞 第四單元 |
11.廉頗藺相如列傳 12.蘇武傳 13.張衡傳 |
3 2 2 |
19周 |
馬曉雪 |
表達交流四 |
善于思辨 學習辯證分析 |
1 |
20周 |
解文文 |
梳理探究三 |
影視文化 單元檢測 |
2 2 |
|
高曉燕 |
表達交流五 |
辯論 |
1 |
|
宋西娟 |
|
其末考試復習 |
|
21周 |
|
名著導讀 |
莎士比亞戲劇 《談美》 |
|
課外 |
邰翠玲 |
小編精心推薦
教學計劃 | 培優(yōu)補差工作計劃 | 學困生轉(zhuǎn)化工作計劃 | 教研工作計劃 | 教師工作計劃
小編精心推薦
教學計劃 | 培優(yōu)補差工作計劃 | 學困生轉(zhuǎn)化工作計劃 | 教研工作計劃 | 教師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