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長查詢相關信息,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特別搜集匯總了中考語文資料以供參考:
一、積累與運用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玄虛( ) 渺茫( ) 誆騙( ) 慨嘆( )
省悟( ) 依賴( ) 麻醉( ) 籠罩( )
家譜( ) 脊梁( ) 摧殘( ) 誣蔑( )
2.品味語言,說說加點詞語在句中的作用。
從公開的文字上看起來:兩年以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著國聯(lián),也是事實;現(xiàn)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國聯(lián),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
3.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辭方法。
(1)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2)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xiàn)在也何嘗少呢 ( )
(3)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
4.下列句子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對他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單位領導決定連篇累牘,在會上公開批評。
B.大家認為他提出的這條建議很有價值,都隨聲附和表示贊成。
C.這些偽劣藥品的危害駭人聽聞,藥品市場非整頓不可。
D.最近幾年,各種各樣的電腦學習班越來越多,簡直到了汗牛充棟的程度。
5.請你依照下面的例句,再寫兩個句子。
要求:內(nèi)容相關,句式相同。
例句:人生,是一個神秘的故事,我們期待著最美的情節(jié)。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思考領悟
閱讀下邊文段,完成文后各題。
從公開的文字上看起來:兩年以前,我們總自夸著“地大物博”,是事實;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著國聯(lián),也是事實;現(xiàn)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國聯(lián),改為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了——卻也是事實。
于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單據(jù)這一點現(xiàn)象而論,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來信“國聯(lián)”,都沒有相信過“自己”。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jīng)有過“他信力”,自從對國聯(lián)失望之后,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一個轉(zhuǎn)身,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漸玄虛起來了。信“地”和“物”。還是切實的東西,國聯(lián)就渺茫,不過這還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賴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虛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時就找不出分明的結(jié)果來,它可以令人更長久的麻醉著自已。
中國人現(xiàn)在是在發(fā)展著“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現(xiàn)在的新東西,現(xiàn)在只不過日見其明顯,籠罩了一切罷了。然而,在這籠罩之下,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這一類的人們,就是現(xiàn)在也何嘗少呢 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仆后繼的戰(zhàn)斗,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于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說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則可,倘若加于全體,那簡直是誣蔑。
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為據(jù)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6.文中論敵的論點是什么
7.上文中論敵的論據(jù)是什么
8.上文中作者批駁論敵的論點后,有針對性地提出的自己的論點是什么
9.能證明作者論點的論據(jù)是什么
10.寫駁論文,要善于找出批駁的“突破口”,所謂“突破口”,就是對方謬誤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抓住它,就能擊中其要害。聯(lián)系全文,作者是以什么為突破口 為什么
三、探究創(chuàng)新
閱讀下邊文段,完成文后各題。
“醉翁之意不在酒”
王嵎生
美國原以為一旦軍事占領伊拉克,其他問題便可迎刃而解。未想到鯨吞容易消化難,陷于被動挨打局面。布什總統(tǒng)的支持率由“9·11”事件時的89%一路下降到50%左右,民眾對他的外交認可率只有44%。為了穩(wěn)住陣腳,爭取連任,布什總統(tǒng)在相當無奈的情況下,叉打出一張“推動全球民主化事業(yè)”的王牌。最近,他在美國民主基金會發(fā)表演說時強調(diào),對伊戰(zhàn)爭是美國“推進新一輪全球民主化進程的開始”,是“撫育民主所必須采取的步驟”,可能像冷戰(zhàn)時期對付蘇聯(lián)一樣,需要花幾十年的時間,而且要為之“甘愿做出犧牲”。
布什這張牌出手后,在國際上引起廣泛議論和質(zhì)疑。美國馬里蘭大學教授、中東問題專家希伯萊·德雷哈米指出,布什強調(diào)阿拉伯世界婦女的政治權(quán)利,可他對婦女沒有投票權(quán)的科威特卻進行了贊揚,而對早有投票權(quán)的伊朗和敘利亞卻橫加指責,因為后者反對美國的中東政策,特別是美國在巴以沖突問題上的立場。這說明,重要的“不是誰更加民主”,而是“誰是美國的朋友,誰是美國的敵人”。阿拉伯一位外交官說得更有意思:“你對他(布什)贊揚得越多,那你的民主也就越多?!?BR> 其實,美國這種“醉翁之意不在酒”和雙重標準的政策行為,歷史土早已有之。當年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有人問富蘭克林·羅斯??偨y(tǒng),為什么美國不反對反而支持拉丁美洲某個國家殺人如麻的獨裁者,羅斯福就直言不諱地回答說,那個獨裁者“也許是個狗娘養(yǎng)的,但他是我們(美國)的狗娘養(yǎng)的”。去年4月,委內(nèi)瑞拉發(fā)生未遂政變。美洲國家組織在華盛頓召開緊急會議,所有成員都執(zhí)行《美洲國家憲章》而進行強烈譴責,唯獨美國持相反立場,受到國內(nèi)一些主流媒體的批評。《紐約時報》指出,“政變”什么時候可以不被稱為“政變”呢 如果美國認為這不是一場“政變”,那就不是,那就是“政府更迭”。在拉美,美國一直傾向于讓對美友好的面孔出現(xiàn)在總統(tǒng)府里,不論他們穿不穿軍裝,只要對美國忠實可靠就行。
可見,在美國一些人的心目中,“民主”不過是一桿大旗,它的顏色是可以隨著美國的利益和政策而變化的?!白砦獭碑斎灰膊皇且达嫛懊裰鳌敝?。君不見他手里握有兩把尺子呢!
(選自2003年11月12日《光明日報》)
11.題目“醉翁之意不在酒”中,“醉翁”指________,“酒”指________。
12.作者寫作此文的目的,是為了批駁什么
13.作者列舉美國處理“阿拉伯世界婦女的政治權(quán)利”和“委內(nèi)瑞拉發(fā)生未遂政變”事件中的不同態(tài)度,意在證明什么
14.阿拉伯一位外交官說的“你對他(布什)贊揚得越多,那你的民主也就越多”。羅斯福直言不諱說的那個獨裁者“也許是個狗娘養(yǎng)的,但他是我們(美國)的狗娘養(yǎng)的”。文章引用這二人的話有什么作用
15.試簡析這篇文章的語言特點。
供你自主研學
—、1.xuán miǎ0 kuāng kǎi xǐng 1ài zuì zhào pǔ jǐ cuī miè
2.“總”字表示自夸、夜郎自大是由來已久;“只”字表示唯洋是崇,不相信自己;“一味”表示愚昧成習,頑固不化。
3.(1)排比 (2)反問 (3)比喻
4.C
5.答案舉例:“人生,是一部雄渾的交響樂,我們期待著最激昂的樂章”“人生,是一幅多彩的畫卷,我們期待著亮麗的色彩”“人生,是一條涓涓的溪流,我們期待著絢麗的浪花”等。
二、6.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
7.①總自夸地大物博。 ②只希望著國聯(lián)。③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
8.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9.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
10.以論敵的論證為突破口,論敵的論證存在以偏概全的致命弱點,所以作者抓住其要害,駁倒論敵的論點。
三、11.美國 民主
12.布什所宣揚的對伊戰(zhàn)爭是美國“推進新一輪全球民主化進程的開始”,是“撫育民主所必須采取的步驟”。
13.誰的民主多少,完全取決于是不是美國的朋友,對朋友是一把尺子,對敵人又是一把尺子。
14.一個一針見血揭露了美國宣揚的“民主”的本質(zhì),一個不打自招地說出了心中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共同揭露了美國所謂“民主”的本質(zhì)。
15.語言辛辣犀利、有力,似匕首,似投槍,諷刺意味強,感情色彩濃。
中考相關信息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
?
語文試題 | 數(shù)學試題 | 英語試題 | 政治試題 | 物理試題 | 化學試題 | 歷史試題 |
語文答案 | 數(shù)學答案 | 英語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學答案 | 歷史答案 | 政治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