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是成功留學的基礎

字號:

一位媽媽找到我,說自己的孩子已經(jīng)高二了,成績一般,學習比較努力,從小也很聽話的女孩,但理科的學習總不得要領。孩子突然表達了想要出國的念頭,這位媽媽很糾結……
    其實,這樣情況的家庭不止一個,很多家長都會對孩子的“突然襲擊”感到措手不及。之前乖巧的孩子,似乎一瞬間變成很有主意的大人。這些孩子都有一些共同點:成績不是特別突出,相對比較聽話,突然冒出的留學的念頭……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溝通:把孩子當成大人
         首先,擺在家長面前的問題是要了解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和高中階段的孩子溝通是最需要技巧的。因為他們往往非常的自我,非常逆反,他們會普遍反對家長的過度保護。即使是非常“乖”的孩子,往往自己心理也有很深很深的一個世界。而如果不注意方法,就很容易達到相反的效果。
       比如,當年,我就很逆反的離開了家,去外地上高中。后來,在高二的時候,是學競賽最苦的時候。我爸爸做了幾個小時的火車,來到我的高中,一見面第一句話就說:“我是來給你減壓的……”我心想,還不錯。然后,接著說:“不用非得考北大清華,真的不用非得北大清華,不要有壓力……”我爸爸是個很淳樸的人,他說話也太直白了。但是,當時作為孩子的我,心理得多鬧心……
    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笑話,就是因為我的父親心理還是沒有把我當成一個大人,沒有站在我的角度想這個問題。一個在學習壓力最大的時候的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和關懷,含蓄一點的,不要太直白的。畢竟,高中生都認為自己是大人了,被父母“無微不至”關懷的還是比較丟人的……
    包括做重要決定的時候,也是一樣的,孩子肯定會有所沖動,孩子肯定有很多想不清楚的地方,但是作為家長不要直接指出這些“幼稚”,而是要把孩子作為一個大人,作為家庭的平等的一員,跟孩子溝通:
       為什么要出國?
       是為了一個專業(yè),還是為了大學的學術環(huán)境;是為了美國的文化,還是為了逃避中國的高考……必須理性的來一起分析這些問題,傾聽孩子的觀點。
       出國之后的路大概有些什么想法?
       是繼續(xù)去美國讀研究生,還是回國來;是工作還是創(chuàng)業(yè);是走學術路線,還是從商從政……
    這些都是可以探討的話題,但是切記,要保持和孩子的“平等”不要說教,不要強加觀點給孩子。
       
         支持:做孩子最強大的后盾
       然后,家長面臨的問題就是:支持,還是不支持?
       答案是肯定是支持。這個支持并不是無條件的給孩子提供有關出國的一切,而是要支持孩子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支持孩子規(guī)劃自己的將來,支持孩子探索自己的職業(yè)傾向,支持孩子追求自己的理想。其實,父母的支持一直都是孩子最需要的。我之前和我的學生聊天,說關于出國時候,作為留學生的痛苦。我說,很多出國的人會感到淡淡的“鄉(xiāng)愁”……然后,他們馬上打斷了我。他們說,我們90后,可沒有那么文藝范兒,我們頂多想念一下父母罷了。的確,代溝已經(jīng)很明顯:80后出國為了追求事業(yè)和成功,他們的羈絆是祖國,是中國的文化;90后出國是為了追求理想和自我,他們的羈絆往往是父母了。他們雖然平時和父母可能會吵架,但是他們心理真正唯一看重的也就是父母的支持了。
       
       引導:激發(fā)孩子的斗志
       但是,畢竟作為父母,家長們還是要對孩子的未來有一定的掌控的,不能讓孩子在充滿岔路的人生路上亂碰壁。那么影響孩子的主要方式,就是激發(fā)孩子的斗志了。
       本文開始時候提到的這些孩子為例,他們往往就是在國內的高壓競爭下,產(chǎn)生了一點“逃避”的想法,而且他們在中國的教育制度中,也很難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在國外的大學里,他們很多人會如魚得水。
       但是,成績平平的確并不會讓你的留學路變得很平坦。所以這些孩子們還是要在英語方面,在綜合能力展現(xiàn)方面多下些功夫的。所以,作為家長,就可以跟孩子一起做研究,研究對比留學美國的利和弊。讓孩子自己經(jīng)過研究,分析后,理性的做出這個決定。并且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孩子自己也會意識到自己需要準備些什么,會有斗志努力拼一下。畢竟高考只有一次,而托福和SAT每年都有很多機會,所以拼一拼還是比較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