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網[liuxue86.com]為即將留學的中國學生提供留學新聞:《香港學生發(fā)明揚威美國 港生有望成“星之子”》05月21日報道。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香港學生憑發(fā)明再度揚威國際大賽。每年一度在美國匹茲堡舉行的“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香港學生取得兩項二等獎及一項三等獎,創(chuàng)下香港歷年參賽的最佳成績。
英皇書院學生提交的“化學檢測酸堿毒氣警告器”項目,與中華基金中學學生提交的“光合微生物紙狀燃料電池”項目,雙雙摘下二等獎,一眾創(chuàng)意無限的學生有望成為新一代“星之子”。
獲獎港生昨晚凱旋返港,安排他們參賽的香港機構周四將舉行發(fā)布會。今年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已是63屆,吸引來自全球70個國家和地區(qū)逾1500名學生參加。其中,英皇書院的中七生伙拍中五師弟,以“化學檢測酸堿毒氣警告器”奪得化學組二等獎及1500元美金的獎學金。
英皇的發(fā)明隊伍曾多次揚威香港及海外發(fā)明大賽,曾發(fā)明以導電塑料“聚苯胺”應用于探測氣體泄漏的“膠流電”。英皇書院校長胡陳美好對學生獲獎感到高興,今日將在早會向全校學生公布喜訊,“他們雖在研發(fā)過程得到師兄與老師協(xié)助,但主辦單位不準教師隨行,他們參賽只能靠自己表現(xiàn),能夠得獎不容易?!?BR> 在能源及交通組別同獲二等獎的中華基金中學,中四生黃耀德、潘駿生與崔雍建,以米飯及香蕉等含糖食物作為燃料,利用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及綠藻還原性的光合作用,制作閉合電路,變成微生物電池發(fā)電,該項發(fā)明去年曾在港“卓越科研創(chuàng)新大賽”奪得冠軍。此外,圣保祿學校中七生黃萃榆以粟米芯、花生殼等湯渣加熱,研制可吸走污水中廢物的“吸附劑”,獲環(huán)境管理組別三等獎及美金1000元獎學金。
香港學生以往亦曾多次在“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揚威,2004年僅14歲的小發(fā)明家陳易希在工程學科獲二等獎,翌年獲國際天文聯(lián)會把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陳易希星”表揚,被譽為“星之子”。聯(lián)會其后在07、08及10年以該賽事中獲獎及入圍港生命名小行星,預料今屆獲獎港生很大機會獲推薦命名,成為新一代“星之子”。
今屆比賽總冠軍由美國中學生以預測胰臟癌研究獲得,而兩岸學生表現(xiàn)亦相當突出,中國代表隊囊括11個學科獎,包括2個一等獎及5個專項獎,創(chuàng)下參賽12年來的最佳成績。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香港學生憑發(fā)明再度揚威國際大賽。每年一度在美國匹茲堡舉行的“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香港學生取得兩項二等獎及一項三等獎,創(chuàng)下香港歷年參賽的最佳成績。
英皇書院學生提交的“化學檢測酸堿毒氣警告器”項目,與中華基金中學學生提交的“光合微生物紙狀燃料電池”項目,雙雙摘下二等獎,一眾創(chuàng)意無限的學生有望成為新一代“星之子”。
獲獎港生昨晚凱旋返港,安排他們參賽的香港機構周四將舉行發(fā)布會。今年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已是63屆,吸引來自全球70個國家和地區(qū)逾1500名學生參加。其中,英皇書院的中七生伙拍中五師弟,以“化學檢測酸堿毒氣警告器”奪得化學組二等獎及1500元美金的獎學金。
英皇的發(fā)明隊伍曾多次揚威香港及海外發(fā)明大賽,曾發(fā)明以導電塑料“聚苯胺”應用于探測氣體泄漏的“膠流電”。英皇書院校長胡陳美好對學生獲獎感到高興,今日將在早會向全校學生公布喜訊,“他們雖在研發(fā)過程得到師兄與老師協(xié)助,但主辦單位不準教師隨行,他們參賽只能靠自己表現(xiàn),能夠得獎不容易?!?BR> 在能源及交通組別同獲二等獎的中華基金中學,中四生黃耀德、潘駿生與崔雍建,以米飯及香蕉等含糖食物作為燃料,利用酵母菌的呼吸作用及綠藻還原性的光合作用,制作閉合電路,變成微生物電池發(fā)電,該項發(fā)明去年曾在港“卓越科研創(chuàng)新大賽”奪得冠軍。此外,圣保祿學校中七生黃萃榆以粟米芯、花生殼等湯渣加熱,研制可吸走污水中廢物的“吸附劑”,獲環(huán)境管理組別三等獎及美金1000元獎學金。
香港學生以往亦曾多次在“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揚威,2004年僅14歲的小發(fā)明家陳易希在工程學科獲二等獎,翌年獲國際天文聯(lián)會把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陳易希星”表揚,被譽為“星之子”。聯(lián)會其后在07、08及10年以該賽事中獲獎及入圍港生命名小行星,預料今屆獲獎港生很大機會獲推薦命名,成為新一代“星之子”。
今屆比賽總冠軍由美國中學生以預測胰臟癌研究獲得,而兩岸學生表現(xiàn)亦相當突出,中國代表隊囊括11個學科獎,包括2個一等獎及5個專項獎,創(chuàng)下參賽12年來的最佳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