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C 【解析】原文第一句指出一系列由遺產引起的不好的社會現象。第二句是提出開征遺產稅的必要性,這句話也是原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故正確答案為C。
19.C 【解析】題干主要說明:法律陪審員不但需要專業(yè)的人員,而且也需要普通人的參與,只有這樣,法律才有真正的效力,司法過程也是如此。由此可見,題干主要是針對“法律怎樣才能得到有效地遵守”這一問題來闡述觀點的。A項“外人”的指代不清,不能選;B項,文中雖然也涉及到法庭程序的問題,但其主旨并不在此,也不能選;D項是一個觀點而不是問題,因此也不能選。
20.B 【解析】這段話首句是一個“雖然……但是……”句型,這種句型強調的是“但是”之后的內容,即“仁、義、禮、智始終貫穿與中國倫理學的發(fā)展中”,選項C和D是對B的具體說明,所以答案為B。
21.D 【解析】這段話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權觀,指出了個人人權和集體人權的辯證關系,闡述了人權是個人權利和集體人權的統(tǒng)一。A、B、C項,只是復述文意,不能概括全文大意,故正確答案為D。
22.A 【解析】這段話的核心意思在于第二句,即“出版市場建設必須以出版物市場為中心”,第一句說明的是原因。B、C、D項在文中都有所提及,但不能概括全文大意,故答案為A。
23.D 【解析】從這段話可以知道,三個研究機構的科學家通過獨立研究取得的成果使“人類戰(zhàn)勝癌癥的努力前進了一大步”,但并不是完全克服了癌癥,所以答案選D。
24.C 【解析】文章在肯定我國土地資源總量居世界前列的基礎上,指出“由于人口眾多和地形多樣化的原因,土地人均占有量和已利用土地資源中耕地的人均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數。”即我國土地資源相對貧乏。故選C。
25.C 【解析】片段中前大部分指出職業(yè)技術教育和市場經濟有直接關系,應根據市場的需求而調整,后部分則指出也有一些和市場經濟沒有直接關系的職業(yè)技術教育的專業(yè)。故選C。
第二部分 數量關系
一、數字推理
26.C 【解析】前一項減后一項得到25,16,9,4(平方數列),括號內應填115。
27.D 【解析】后一項減前一項得到8,27,64,125(立方數列),括號內應填225。
28.D 【解析】此題中前五項的差分別為3,6,12,24,構成首項為3,公比為2的等比數列,因此第六項與第五項的差應為48,故第六項為48+47=95。
29.C 【解析】從第三項開始,后一項都是前面所有項之和,即1+3=4,1+3+4=8,1+3+4+8=16,故第六項為1+3+4+8+16=32。
30.C 【解析】6=23-2,24=33-3,60=43-4,120=53-5,210=63-6。
31.D 【解析】2-1=12,6-2=22,15-6=33,31-15=42,56-31=52。
19.C 【解析】題干主要說明:法律陪審員不但需要專業(yè)的人員,而且也需要普通人的參與,只有這樣,法律才有真正的效力,司法過程也是如此。由此可見,題干主要是針對“法律怎樣才能得到有效地遵守”這一問題來闡述觀點的。A項“外人”的指代不清,不能選;B項,文中雖然也涉及到法庭程序的問題,但其主旨并不在此,也不能選;D項是一個觀點而不是問題,因此也不能選。
20.B 【解析】這段話首句是一個“雖然……但是……”句型,這種句型強調的是“但是”之后的內容,即“仁、義、禮、智始終貫穿與中國倫理學的發(fā)展中”,選項C和D是對B的具體說明,所以答案為B。
21.D 【解析】這段話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權觀,指出了個人人權和集體人權的辯證關系,闡述了人權是個人權利和集體人權的統(tǒng)一。A、B、C項,只是復述文意,不能概括全文大意,故正確答案為D。
22.A 【解析】這段話的核心意思在于第二句,即“出版市場建設必須以出版物市場為中心”,第一句說明的是原因。B、C、D項在文中都有所提及,但不能概括全文大意,故答案為A。
23.D 【解析】從這段話可以知道,三個研究機構的科學家通過獨立研究取得的成果使“人類戰(zhàn)勝癌癥的努力前進了一大步”,但并不是完全克服了癌癥,所以答案選D。
24.C 【解析】文章在肯定我國土地資源總量居世界前列的基礎上,指出“由于人口眾多和地形多樣化的原因,土地人均占有量和已利用土地資源中耕地的人均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數。”即我國土地資源相對貧乏。故選C。
25.C 【解析】片段中前大部分指出職業(yè)技術教育和市場經濟有直接關系,應根據市場的需求而調整,后部分則指出也有一些和市場經濟沒有直接關系的職業(yè)技術教育的專業(yè)。故選C。
第二部分 數量關系
一、數字推理
26.C 【解析】前一項減后一項得到25,16,9,4(平方數列),括號內應填115。
27.D 【解析】后一項減前一項得到8,27,64,125(立方數列),括號內應填225。
28.D 【解析】此題中前五項的差分別為3,6,12,24,構成首項為3,公比為2的等比數列,因此第六項與第五項的差應為48,故第六項為48+47=95。
29.C 【解析】從第三項開始,后一項都是前面所有項之和,即1+3=4,1+3+4=8,1+3+4+8=16,故第六項為1+3+4+8+16=32。
30.C 【解析】6=23-2,24=33-3,60=43-4,120=53-5,210=63-6。
31.D 【解析】2-1=12,6-2=22,15-6=33,31-15=42,56-31=52。
公務員備考輔導 | 行測輔導 | 申論輔導 | 模擬試題 | 考生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