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同來源看到一組有趣的數(shù)據(jù):中國的中產(chǎn)階層正在快速增長,有的預計到2015年中國的中產(chǎn)階層人數(shù)將超過美國的人口,還有人估計到那時候,這個數(shù)字將達到6億人!難怪現(xiàn)在把孩子送到國外上學已經(jīng)不只是讀研或上大學本科,來美國讀中小學的小留學生也越來越多了。但是不少家長有個疑問:因為孩子的英語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跟上班,會不會面臨留級呢?
其實這不僅僅是外國家長的擔心,對學業(yè)跟不上趟的中小學生是否要留級,在美國是一個已經(jīng)爭論了上百年的老大難問題了。上個星期美國著名的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還專門就這個問題舉辦了一個研討會,教育政策專家,哈佛大學、加州大學等名校學者,以及一百多位教育工作者就此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不同意見的交鋒非常尖銳。
美國關于學業(yè)成績不佳的中小學生是否要留級,歷史上有幾次大的轉(zhuǎn)折。
盡管有少數(shù)人持不同意見,但是早先的教育觀念和實踐,讓學業(yè)跟不上班的學生留級,似乎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這種狀況在1970年代發(fā)生了變化。
20世紀中期的民權運動對美國社會生態(tài)的影響深入到所有角落,中小學生留級問題也未能幸免。留級對孩子自尊心的打擊,對這些人今后一生帶來的負面影響,成為教育政策制定者不可回避的問題。Social Promotion,亦即盡管未能掌握當前課業(yè),但是考慮到社會影響,讓這樣的孩子與其他人一樣升級,或者按照其結果翻譯為“自動升級”,成為1970年代的主流。
到了1980年代,自動升級政策的負面影響逐漸浮出臺面。美國沒有全國統(tǒng)一高考,所謂的大學升學水平測試都是民間機構舉辦的,其成績只是高校錄取的因素之一,而且有的學校根本就不要求學生提交這類考試成績。所以那些雖然拿到高中畢業(yè)文憑,但是基礎實在太差的學生進入大學之后,往往自己就打了退堂鼓,中途退學的比比皆是。即使那些高中畢業(yè)就去上職業(yè)學校,或者直接參加工作的孩子,如果是在自動升級政策下拿到畢業(yè)文憑的,也往往面臨知識欠缺、工作不能勝任的問題。
到了1990年代,這個問題已經(jīng)非常嚴重,以至克林頓總統(tǒng)在1999年的國情咨文里說:如果拿到文憑都不會閱讀的話,這樣的孩子不能讓他們高中畢業(yè)。如果掌握不了課業(yè),我們不能讓他們從一個年級升到下一個年級??肆诸D與小布什當政時期,推出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等政策,越來越多的州政府和地方學區(qū)采用分級測試的辦法,不但用它來檢查學生的學業(yè)水平,作為是否留級的標準,而且也是對學校和教師進行考核的重要指標。
從1990年代以來,美國中小學生每年留級的比例最高達到過15%,進入高中之前,有的學區(qū)的孩子30%到50%曾經(jīng)留過級。因為美國的中小學都是義務教育,學生留級自然會占用教育資源,據(jù)估計,因為留級,每年納稅人要多負擔130億美元。如果進一步考察留級生的構成,人們發(fā)現(xiàn)男生、非裔或西語裔等少數(shù)族裔、低收入家庭子女和英語為非母語的孩子留級的比例明顯偏高。因為如此,升級還是留級再次成為教育界熱烈爭論的課題。
以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助理教授、哈佛肯尼迪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計劃副主任韋斯特,和佛羅里達州卓越教育基金會的布拉格女士為一方,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吉摩生教授為另一方,就中小學生留級政策的利弊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通過佛羅里達州一項五年的實驗觀察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學業(yè)跟不上的孩子在留級之后,頭一兩年的表現(xiàn)有明顯的提高,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平均學習成績逐漸與本年級同學拉平,顯示留級有助于讓差生達到既定的教育目標。
但是反對意見則列舉了美國自從1929年以來近一個世紀上百次的研究資料,說明留級無論對學業(yè)成績,還是社交能力、行為性格、向?qū)W態(tài)度等,總體結果都是負面的。
在討論中,我發(fā)現(xiàn),多數(shù)人的意見是在保留留級這個選項的同時,重視三年級之前孩子們的閱讀能力的提高。人們都不否認,如果在三年級之前,基本閱讀能力不過關的話,對今后無論是文史地還是數(shù)學生物及科學學科的學習,都會帶來很大的困難。大家還一致同意,對城市貧民區(qū)與新移民或少數(shù)族裔的學生,應該加強輔導,讓他們中的差生盡量能夠跟班。
下面的資料來自美國教育委員會(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希望能夠給送孩子到美國讀中小學的家長們參考。
亞利桑那、阿肯色、加利福尼亞、康涅狄格、特拉華、佛羅里達、佐治亞、艾奧瓦、馬里蘭、蒙大拿、俄亥俄、俄克拉何馬、田納西、弗吉尼亞等14個州與哥倫比亞特區(qū),如果三年級閱讀水平測試未達標,不能升級到四年級。
此外,科羅拉多、印第安那、肯塔基、明尼蘇達、新墨西哥、紐約、北卡羅來納、北達科他、羅德島、南卡羅來納、德克薩斯、猶他、佛蒙特、華盛頓、西弗吉尼亞、威斯康辛與懷俄明等17個州,從學前班到三年級之間至少要進行一次閱讀能力測試,以決定學生是否要進行補習。
其實這不僅僅是外國家長的擔心,對學業(yè)跟不上趟的中小學生是否要留級,在美國是一個已經(jīng)爭論了上百年的老大難問題了。上個星期美國著名的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還專門就這個問題舉辦了一個研討會,教育政策專家,哈佛大學、加州大學等名校學者,以及一百多位教育工作者就此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不同意見的交鋒非常尖銳。
美國關于學業(yè)成績不佳的中小學生是否要留級,歷史上有幾次大的轉(zhuǎn)折。
盡管有少數(shù)人持不同意見,但是早先的教育觀念和實踐,讓學業(yè)跟不上班的學生留級,似乎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這種狀況在1970年代發(fā)生了變化。
20世紀中期的民權運動對美國社會生態(tài)的影響深入到所有角落,中小學生留級問題也未能幸免。留級對孩子自尊心的打擊,對這些人今后一生帶來的負面影響,成為教育政策制定者不可回避的問題。Social Promotion,亦即盡管未能掌握當前課業(yè),但是考慮到社會影響,讓這樣的孩子與其他人一樣升級,或者按照其結果翻譯為“自動升級”,成為1970年代的主流。
到了1980年代,自動升級政策的負面影響逐漸浮出臺面。美國沒有全國統(tǒng)一高考,所謂的大學升學水平測試都是民間機構舉辦的,其成績只是高校錄取的因素之一,而且有的學校根本就不要求學生提交這類考試成績。所以那些雖然拿到高中畢業(yè)文憑,但是基礎實在太差的學生進入大學之后,往往自己就打了退堂鼓,中途退學的比比皆是。即使那些高中畢業(yè)就去上職業(yè)學校,或者直接參加工作的孩子,如果是在自動升級政策下拿到畢業(yè)文憑的,也往往面臨知識欠缺、工作不能勝任的問題。
到了1990年代,這個問題已經(jīng)非常嚴重,以至克林頓總統(tǒng)在1999年的國情咨文里說:如果拿到文憑都不會閱讀的話,這樣的孩子不能讓他們高中畢業(yè)。如果掌握不了課業(yè),我們不能讓他們從一個年級升到下一個年級??肆诸D與小布什當政時期,推出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等政策,越來越多的州政府和地方學區(qū)采用分級測試的辦法,不但用它來檢查學生的學業(yè)水平,作為是否留級的標準,而且也是對學校和教師進行考核的重要指標。
從1990年代以來,美國中小學生每年留級的比例最高達到過15%,進入高中之前,有的學區(qū)的孩子30%到50%曾經(jīng)留過級。因為美國的中小學都是義務教育,學生留級自然會占用教育資源,據(jù)估計,因為留級,每年納稅人要多負擔130億美元。如果進一步考察留級生的構成,人們發(fā)現(xiàn)男生、非裔或西語裔等少數(shù)族裔、低收入家庭子女和英語為非母語的孩子留級的比例明顯偏高。因為如此,升級還是留級再次成為教育界熱烈爭論的課題。
以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助理教授、哈佛肯尼迪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計劃副主任韋斯特,和佛羅里達州卓越教育基金會的布拉格女士為一方,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吉摩生教授為另一方,就中小學生留級政策的利弊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通過佛羅里達州一項五年的實驗觀察結果,我們可以看到,學業(yè)跟不上的孩子在留級之后,頭一兩年的表現(xiàn)有明顯的提高,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平均學習成績逐漸與本年級同學拉平,顯示留級有助于讓差生達到既定的教育目標。
但是反對意見則列舉了美國自從1929年以來近一個世紀上百次的研究資料,說明留級無論對學業(yè)成績,還是社交能力、行為性格、向?qū)W態(tài)度等,總體結果都是負面的。
在討論中,我發(fā)現(xiàn),多數(shù)人的意見是在保留留級這個選項的同時,重視三年級之前孩子們的閱讀能力的提高。人們都不否認,如果在三年級之前,基本閱讀能力不過關的話,對今后無論是文史地還是數(shù)學生物及科學學科的學習,都會帶來很大的困難。大家還一致同意,對城市貧民區(qū)與新移民或少數(shù)族裔的學生,應該加強輔導,讓他們中的差生盡量能夠跟班。
下面的資料來自美國教育委員會(Educ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s),希望能夠給送孩子到美國讀中小學的家長們參考。
亞利桑那、阿肯色、加利福尼亞、康涅狄格、特拉華、佛羅里達、佐治亞、艾奧瓦、馬里蘭、蒙大拿、俄亥俄、俄克拉何馬、田納西、弗吉尼亞等14個州與哥倫比亞特區(qū),如果三年級閱讀水平測試未達標,不能升級到四年級。
此外,科羅拉多、印第安那、肯塔基、明尼蘇達、新墨西哥、紐約、北卡羅來納、北達科他、羅德島、南卡羅來納、德克薩斯、猶他、佛蒙特、華盛頓、西弗吉尼亞、威斯康辛與懷俄明等17個州,從學前班到三年級之間至少要進行一次閱讀能力測試,以決定學生是否要進行補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