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育英堂西院自學區(qū)域,男孩子們正在自習。

?
育英堂西院大門。
齊魯晚報訊 擁有29年校齡的育英堂在菏澤鄆城張夏莊村已經(jīng)“住”了十來年,培育出至少3名北大、復旦等國內頂尖高校的博士生。該校受到了一部分人的歡迎,也遭到了更多人的質疑。適齡兒童不去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卻來這里學習。教育部門給它的定性是違法的。近幾個月來,記者通過多種途徑接近這個教育機構,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前不久,記者趕赴(山東)菏澤鄆城探訪這個教育機構——育英堂。此前有家長透露,該機構只依靠熟人介紹生源,不和陌生人打交道,“學校處于地下狀態(tài)”。根據(jù)家長提供的地址,記者來到育英堂所在地鄆城張夏莊村。從村口至村委600多米距離里,記者向6名村民打聽,竟沒有一人知道育英堂的存在。記者在幾條胡同里來回穿梭,發(fā)現(xiàn)了橫批為“詩禮傳家”的對聯(lián),這才找到育英堂。門前沒有掛牌子,外表看只是普通的院落,簡陋的瓦房。
育英堂的鄰居宮女士介紹,這所學校10年前就在這安家,但她一直不知道叫啥名字,也不知道是教什么的。只是早上能聽見孩子們念英語和文言文,夏天能看到他們在屋子后面的楊樹林學習,有時還能看見他們騎車買菜?!斑@些孩子只顧低頭走路,問啥都不回答。”
打著考察學校的名義,記者在經(jīng)過對方一番盤查后,終于進入該學校。這里共4座民居,分為較小學生學習區(qū)、較大學生學習區(qū)和居住區(qū)。小學生的地盤在東院,由“先生”也就是唯一的老師羅福勝親自監(jiān)管;十幾歲的學生由二十多歲的大學生管理。男女生的自學教室及住宿場所分別占據(jù)西、北兩院;剩下的南院承擔了流動教室和廚房的功能。這四個院落都是老師租的。
“別看學校不起眼,走出去的可都是厲害人?!睂W生兼管理員劉紅梅透露,已有不少于3個師哥師姐在這里考上了北大、復旦等頂尖高校的博士生。在此影響下,育英堂存在的29年間,從最初幾名學生擴大到如今的近百名學生,而且廣西、青海、內蒙古及黑龍江等地均有慕名而來者。
“潛伏”十年 村民不知情
怕學生分心 春節(jié)不能回家
根據(jù)年齡和學習程度分配,這里共有5個班級。其中,新進學生的第一任務是學習蒙學、國學知識,《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論語》等都是他們的必修課,此外還要學數(shù)學;學生要在讀經(jīng)書的同時,逐一攻讀自考課程。這里的學生不學理化生,沒有體音美;學生們以書本為綱,不接觸電腦及手機。據(jù)了解,育英堂擅長于漢語言文學和英語言文學教學,學生們自考專業(yè)也多是這兩種。
在西院男孩子的自學區(qū)域里記者看到,12平方米大小的堂屋里擠下了8張課桌,半個籃球場大小的院落是他們的活動場所。院外,不時傳來當?shù)睾⒆拥逆音[聲;院內,學生們對闖入的陌生人絲毫不感興趣,只顧埋頭翻書。
為了實現(xiàn)經(jīng)書提高修養(yǎng)與苦讀考取文憑的目標,這里的管理是很嚴格的,幾乎實行封閉式教學。學校15公里范圍內的學生不招,防止?;丶业膶W生帶壞風氣;大學生是小學生的“保姆”,可以監(jiān)聽學生給家長的電話;嚴格控制學生出校次數(shù),擅自出校將被罰款;大部分節(jié)日甚至春節(jié)也不允許學生回家,除非家長強行帶走。說起做飯,他們每個人早就鍛煉成了行家里手。因為老師規(guī)定,14歲以上的孩子都要在較大學生的指導下輪流做飯。
盡管育英堂管理如此嚴格,學生們也有最高興的一天,那就是育英節(jié),每年陰歷九月初九,這是建校紀念日和老師的生日,也是每年校園唯一的節(jié)日。這一天,他們能熱熱鬧鬧地祭拜孔子,還能歡歡喜喜地湊份子改善伙食。
幫學生用最短時間 通過考試
“這年頭,手中不攥著名牌大學的高學歷,那還有多大奔頭?”育英堂校長兼唯一的老師羅福勝輕易不見外人,記者幾經(jīng)周折,終于見到了他。他認為,普通大學畢業(yè)生很難有出路,名校畢業(yè)才有發(fā)言權,360行中只有公務員、教師才叫飯碗。
羅福勝說,通常機制下,學生在初中及高中階段,硬著頭皮啥科目都得學,這些機械的教育規(guī)定對不少學生來說是“被選擇”。而育英堂則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幫助學生用最短的時間考試。
“我這里最普通的學生也能考上山師英語言文學的自考本科。”羅福勝輕描淡寫地說。但在29年的教學中究竟培養(yǎng)出多少名校學生,他沒有透露,他的學生管理員對此也是閃爍其詞。
學生家長郜老漢是羅福勝的座上客,對這位羅校長頗為熟悉。他說:“老羅人稱羅半仙,人家一眼看過去,選入該校的學生十個有八個能考上大學?!臂蠞h解釋,羅福勝曾是鄆城師范的老師,他按自己的方法把自己的兩個孩子送進名校,這可能是他探索教育之道的動力所在。
一年學費生活費 加起來一萬六
在育英堂,只有一位老師,也就是育英堂負責人羅福勝。他的主要任務是思想教育。來自青海的朱文孝認為:只要聽老師的話,按老師說的做,就能出人頭地。他認為老師的精英教育理念號住了社會人才需求的脈搏。
其他的“老師”就是師哥、師姐了,有考出去的研究生,假期回校指導,也有在校學習的。育英堂推行“傳、幫、帶”教學,即年齡稍大學生指導稍小學生。育英堂里作業(yè)不重,它的教學目的就是幫助學生考取文憑。僅通過自學與助學,掌握應考知識后參加自考,考取本科證。有的單位招人會限制非全日制本科生,這些學生就一竿子打到底,繼續(xù)考取名校研究生、博士生。
在十四五歲學生的課桌上,《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外國作品選》等大學教材赫然入目。一名20多歲的管理員指著一位埋頭學習的男孩說:“瞧,他才十來歲,就基本搞定大專課程了。”照此計算,這里的學生拿到??谱C可比正常渠道早四五年。育英堂負責人說,不用擔心沒有學籍,因為自考允許社會考生參加。學生在依次取得??谱C、本科證后,就可以順藤摸瓜考取研究生。
記者了解到,該校2009年、2010年的學費及住宿費每年達3400元左右,2011年漲到5900元。各個年齡段學生的繳費標準都一樣。家長還要每月打給孩子近千元的各項花費,一年也要一萬元左右,這樣一年共需投入16000元。“辛苦打工一年,不夠孩子學費錢。”已經(jīng)在此退學的胡福壯的父母告訴記者,不僅如此,看到自家孩子和平時伙伴交流時,“人家說十句,他跟不上七句,我們就有些著急了?!?BR> (本文來源:大眾網(wǎng)-齊魯晚報 作者:梁斌 崔如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