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志愿填報奇怪現(xiàn)象日益突出

字號:


    玩IPAD讀小說
    “當進入高中的第一刻,我就抱定了必須走出去的信念。我可不希望人生最黃金的四年在迷茫和蹉跎中度過”,手握康奈爾大學錄取通知書的90后男孩徐博仁說著,臉上卻透露出一絲與年齡不相稱的成熟。
    
    最新消息 2012年6月15日 14:20
    )前一天,當同學們還在為即將到來的“大戰(zhàn)”輾轉反側時,徐博仁正拿著他的IPAD躺在床上閱讀英語(論壇)小說。
    【高考是否統(tǒng)一命題再引爭議 多省份傾向統(tǒng)一】據(jù)悉,就是否延續(xù)分省命題還是改為全國統(tǒng)一命題,很多省份都傾向于恢復此前的全國統(tǒng)一命題。但像上海、江蘇這樣教育發(fā)達省份,仍然希望能夠保持自主命題權。
    ?
    6月7日,星期四,今天考的第一門是語文。一早,徐博仁便趕到了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延安中學考場門口,等待著和自己寒窗三年的高中同學。
    記者發(fā)現(xiàn),除了送考的家長,與徐博仁一樣的同齡人也不在少數(shù)。仔細一問才明白,原來他們或被國內名校保送,或被國外大學錄取,都是同學們眼中的“牛人”。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考生開始不把高考當做升學的唯一通道,以往“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情形正在悄然發(fā)生變化。用上海一所市重點中學資深高三班主任錢斌的話來說,高考的吸引力在“不斷減弱”,這些跳過高考的學生在學校里都有一個共同的稱謂“不考族”。
    “不考族”:
    日趨龐大的群體
    正如錢斌所說的那樣,近年來,“不考族”的規(guī)模正在不斷擴大。以上海為例,當?shù)貛姿鶄鹘y(tǒng)意義上的名牌高中,其應屆高三畢業(yè)班中,近半數(shù)的學生都在高考前已經(jīng)明確了自己的去向。
    在以外語教學見長的上外附中,學校今年219名即將畢業(yè)的學生中,有80多名學生已經(jīng)獲得國外高校的錄取通知書,80多人被保送,只剩下不到40人要繼續(xù)參加高考。記者了解到,上外附中往年畢業(yè)生去向,三成出國留學 (微博) 、三成保送直升,剩下接近四成的學生參加高考。而在今年,出國的人數(shù)明顯增加。
    而另一所名校復旦附中的情況也非常類似。該校本屆畢業(yè)生400人,高考前確定出國的有103人,占26%,另有162人被保送,各高校預錄取135人。而在近期的微博上,有人甚至將這兩所學校稱為“神一樣的學?!?。
    復旦附中副校長吳堅表示,高三學生選擇去讀洋大學很早就有,只是原來僅存在于個別學生。直至最近幾年,參加洋高考、去國外讀本科漸成風氣,“這種現(xiàn)象在一些優(yōu)質高中尤為突出”。
    專業(yè)從事高中生出國培訓的業(yè)內人士孫敬濤告訴記者,他們公司近幾年一直在分析選擇出國的高中生,“我們制作了一條曲線,發(fā)現(xiàn)前幾年的都是比較平穩(wěn)的,直到2007年,人數(shù)突然呈現(xiàn)井噴式增長”。
    記者調查后發(fā)現(xiàn),高三學生放棄高考選擇留洋規(guī)模日益擴大并非上海一地。有消息說,武漢一所重點中學一個年級有接近40人拿到美國高校的錄取通知,集體放棄高考。
    在中國教育研究機構日前發(fā)布的《2012年高招報告》中,近4年來,全國高考人數(shù)下降了140萬人,高考呈現(xiàn)出“三放棄”的態(tài)勢,即放棄報名、放棄填報志愿和放棄錄取報到。數(shù)據(jù)顯示,2008年是全國高考人數(shù)的峰值,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1050萬人,此后開始逐年遞減,1020萬、946萬、933萬,直到今年的900萬。
    跟風派:
    用留學避高考得不償失
    不過,有不少普通高中的高三任課老師告訴記者,在浩浩蕩蕩的高中生留洋大軍中,也有是跟風的,或者對通過高考考上好學校沒有信心的,才走上留學這條曲線救國的途徑。
    記者以學生家長的名義到一家上海的留學中介了解詳情,該中介負責人稱,只要孩子想出國,即便成績再差也可以保證申請到國外大學,但前提是一切要根據(jù)他們的要求來做。記者隨后詢問具體價格,僅語言預科學習,半年就要花費7萬多元。這名負責人也承認,現(xiàn)在都是獨生子女,“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從孩子出生起就打在了每個家長的心上,“孩子經(jīng)歷的每個階段都不能落下。看著身邊朋友的孩子都出國了,自然就要不惜代價把孩子送出去”。
    澳大利亞商貿委員會負責人閻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留學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不能因為高考成績不理想就草率出國,“如果語言不達標,還得耽擱一年,得不償失”。閻軍說,澳大利亞歡迎中國的優(yōu)秀學子,但對于那些自身條件不過硬,或者把出國用來逃避高考的學生,澳大利亞高校只會不斷提高門檻。
    “洋大學”掐尖:
    國內高校優(yōu)秀生源的流失
    而對國內的高校來說,其實真正的威脅還是尖子生越來越多地離開。有些已經(jīng)被國內名校提前錄取的尖子生,一旦收到國外大學的offer,就會放棄國內錄取?!斑@背后折射出中國整個教育體系的危機”,
    復旦大學招生辦主任丁光宏坦承,國外大學“掐尖”成功,也就意味著國內高校優(yōu)秀生源的隱性流失。
    在上海某名牌高中,選擇出國學生的幾乎都有高考一本分數(shù)線以上的實力。已收到10余所美國大學錄取通知的崔琰接受采訪時正在上網(wǎng)查找旅游的信息,過幾天,她還要去考個駕照?!案呖记耙呀?jīng)知道了自己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所以趁著這段時間多學一點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或者出去開開眼界”。
    學生痛陳:
    “國內教育理念完全顛倒”
    隨著中學生出國人數(shù)的上升,出國的渠道也越來越多。除了出國中介、名牌高中的國際部之外,還有專門從高一入學就開始將學生往洋高考方向培養(yǎng)的辦學機構。在上海,上師大附屬劍橋國際學院就屬于其中一例。
    高考前,該??偣灿?00人的高三年級中,有12人同時被牛津大學錄取,創(chuàng)下了牛津大學有史以來在中國同一所學校同一屆學生中錄取人數(shù)新紀錄。在已有的4屆畢業(yè)生中,100%被國外正規(guī)大學錄取,其中有81名畢業(yè)生被世界排名前10位的頂尖高校錄取,255名畢業(yè)生被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學錄取。
    已經(jīng)手握美國萊斯大學錄取通知書的90后女孩韓佳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難掩興奮之情,“與國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同,這里不需要重復做題,也不需要經(jīng)常為考試犯愁。如同朋友一樣的外教,讓我們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而不是像國內高中那樣逼著死記硬背”。
    利用課余時間,韓佳穎在繁忙的高三階段還能組織起一個cosplay社團。上師大劍橋國際學院的老師告訴記者,學校里像韓佳穎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全面發(fā)展是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一個大方向,這也是國外高校所青睞的類型”。
    韓佳穎說,國外高校更看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獨立思辨性,以及個人的愛好和特長,特別是高中階段有沒有參加過社會實踐活動等,“就比如從報考SAT,到體檢、辦理簽證,都是我自己完成的”。韓佳穎笑著對記者說,自己從初中起就抱定只要條件允許就一定要出去讀大學的愿望,“國內的教育理念是中小學該玩的時候不玩,到大學真正該努力的時候卻開始放松了,整個都顛倒了”。
    專家解析:
    折射出對國內教育的失望
    統(tǒng)計顯示,目前,在海外的中國留學生僅每年支出的學費、生活費為所在國做出的“貢獻”美國290億元、澳大利亞900億元、英國200億元。
    高昂的費用,但家長和學生依然樂此不疲,甚至愿意為此拒絕國內名校拋來的橄欖枝?!斑@是一種理念上的差別”,上海師范大學教育領域教授吳遵民表示,高考過分強調分數(shù)對學生的評價,導致中小學校不得不將考試分數(shù)視為“最高指標”,有些還與教工的獎懲掛鉤,“直接后果便是我們的孩子從小缺失人格教育,不懂得如何培養(yǎng)獨立的思想。分數(shù),耗盡了學生所有的精力”。
    丁光宏則認為,高考的實質就是“各地考試部門把考生按照分數(shù)從高到低排序,然后像發(fā)牌一樣發(fā)給學校。必須承認,這種方式可以在目前環(huán)境下保證相對公平,但作為錄取的雙方,考生和學校卻都失去了本該屬于自己的選擇權”。
    教育專家熊丙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更是預測,只要我國高校的辦學質量沒有切實提高,教育制度沒有真正改革,中學生放棄高考、選擇留洋的群體只可能越來越龐大,“雖然目前正在進行一些諸如自主招生等有益的嘗試,但收效并不明顯”。熊丙奇說,逐年遞增的出國人數(shù)背后,折射出的是學生和家長對國內教育的失望和不信任,“如果越來越多的孩子放棄高考,這對中國的教育究竟意味著什么?這種現(xiàn)象應當引起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
    
高考志愿填報指南 大學排名 專業(yè)排名 高考熱門專業(yè)
高考志愿填報時間 高考志愿填報系統(tǒng) 征集志愿 什么專業(yè)就業(yè)前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