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國各地中考已陸續(xù)結束,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長查詢相關信息,出國留學網中考頻道特別搜集匯總了中考歷史知識點以供參考:
魏晉玄學
魏晉玄學:中國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與世俗所謂玄學、玄虛實有不同?!靶边@一概念,最早出現于《老子》:“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睋P雄也講玄,他在《太玄?玄摛》說:“玄者,幽摛萬類,不見形者也?!蓖蹂觥独献又嘎浴氛f:“玄,謂之深者也?!毙W即是研究幽深玄遠問題的學說。魏晉時人注重《老子》、《莊子》和《周易》,稱之為“三玄”,而《老子》、《莊子》則被視為“玄宗”。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簡介
魏晉玄學,為魏晉時代思想主流,與先秦諸子、兩漢經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當代新儒家皆為中國哲學史之重要脈絡。
兩漢時期,經學尤其是以公羊傳為代表的今文經學獨尊,漢武帝時被列入官方意識形態(tài)作為朝廷入仕干祿之門;而步入東漢,雖今古文逐漸彌合趨同,但由於光武帝劉秀本身便以讖緯立國,遂使經學日益讖緯化,以白虎觀會議為經學國教化,神學化之標志。天人、陰陽、符應等觀念大盛,使學術依附政治,而流於荒誕,深受王充、仲長統(tǒng)、荀悅等人批判;而古文經學雖偏重實證訓詁,但經過賈逵等人的政治調和,日漸讖緯,流於支離。在士人集團中,經歷了黨錮之禍,使本已開始陷入虛矯的東漢氣節(jié)更為凋敝噤聲。至漢末魏晉時,儒家經學雖仍為官方學術主流,然玄學風氣則隨名士清談逐漸流行,以《老子》、《莊子》、《易經》為討論張本,喜好討論有無、本末等玄理,論辨深具理致。

?
何晏 石碑拓像
漢末,由於天下大亂,劉表於荊州,招致士人,當地局勢大體安定,文士、學者多前往歸附,日漸形成特殊學風,後人研究有稱為荊州學派者。荊州學風,逐漸舍棄象數、吉兇等說法,而改以義理內容為主。
漢代時,氣化思想、宇宙生成論盛行,演述陰陽、天人等論題。而魏晉時期,此類討論漸往形而上學形式發(fā)展,以王弼、郭象為其代表。而漢代對人性的討論,逐步發(fā)展成為魏晉時「才性」與「人物鑒賞」等論題,其中以劉劭《人物志》為其代表。當時政治勢力更替,局勢混亂,原有價值體系面臨挑戰(zhàn),「名教與自然」、「圣人論」亦隨之而起。
玄學含義
所謂魏晉玄學,與世俗所謂玄學、玄虛實有不同。觀念應出自《老子》,王弼注《老子》時,曾提出「玄者,物之極也?!埂感?,冥也。默然無有也。」,乃是探索萬物根源、本體等層次的觀念。對于當時所流行的相關論題,魏晉人又稱為 「名理」之學,詳加分析事物觀念,考究「形名」、「言意」等論題。
玄學由來
漢末隨著儒家經學的衰微,黨錮諸名士遭到政治暴力的摧殘與壓迫,一變其具體評議朝廷人物任用的當否,即所謂清議,而為抽象玄理的討論;另一個原因就是魏初正始年間的改制運動,倡自何晏、夏侯玄。作為一種新思潮的魏晉玄學,它吸收道家精神形態(tài),所討論的問題,是從《周易》、《老子》、《莊子》三本經典而來,以老莊思想為骨架,究極宇宙人生的哲理,即『本末有無』的問題,以講究修辭與技巧的談說論辯方式而進行的一種學術社交活動。其發(fā)展并非要取代儒家,而是要調和儒道,使儒道兼容。
魏晉玄學可分前后兩期,魏末西晉時代為清談的前期,是承襲東漢清議的風氣,就一些實際問題和哲理的的反復辯論,亦與當時士大夫的出處進退關系至為密切,可概括地分為正始,竹林和元康三時期,在理論上有老或莊之偏重,但主要的仍是對于儒家名教的態(tài)度,即政治傾向的不同。正始時期玄學家中,以何晏、王弼為代表,從研究名理而發(fā)展到無名;而竹林時期玄學家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皆標榜老莊之學,以自然為宗,不愿與司馬氏政權合作;元康時期玄學家以向秀、郭象為代表;東晉一朝為清談后期,清談只為口中或紙上的玄言,已失去政治上的實際性質,僅止作為名士身份的裝飾品,并且與佛教結合,發(fā)展為儒、道、佛三位一體的趨勢。
代表人物
何晏
王弼
阮籍
嵇康

?
嵇康
向秀
裴頠
郭象
張湛
中考相關信息請關注出國留學網中考頻道......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