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高考復習教師“放手”學生“作主”》新聞由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中國教育報06月19日報道。
表面是演講和答辯,實際是通過演講和答辯,讓學生自己研究高考試題——
澳大利亞 高考復習學生“作主”
■許序修
一年的高考剛剛結(jié)束,高考之前的復習時間非常緊張,老師巴不得把課堂時間用夠用足,誰也不敢跨越雷池一步,更不敢隨意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然而,在澳大利亞霍爾姆斯學院,教師就敢于跨出這一步,把復習時間交給學生,并產(chǎn)生了良好的效果。
從被動備考到自主學習
那是2節(jié)12年級(相當于我國高三年級)的英語演講訓練課。演講之前,教師首先出示2000年至2010年的高考英語主觀題,然后向?qū)W生說明演講的過程要求:第一,15個學生分成5個組,每組從中選擇挑出任務一或任務二。抽出任務一的以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闡釋問題為主,抽出任務二的以比較異同、分析異同、闡釋特點或規(guī)律為主;第二,圍繞發(fā)現(xiàn)的問題或異同,每組選派一個人進行演講,其他同學可以補充,演講要條理清楚、中心突出、簡明扼要、鮮明透徹;第三,同學針對演講的內(nèi)容提出問題,演講者要對同學提出的問題進行答辯,最后由教師給予歸結(jié)和評價;第四,整個過程的言語交流只能用英語(可以媒體輔助),不能用其他語言;第五,準備時間半小時。
這時,我才恍然大悟。表面上說是英語演講訓練課,實際上是把英語備考復習課變成學生自主的“問題發(fā)現(xiàn)課”、“異同比較課”、“分析交流課”、“英語演講課”,并以英語演講和答辯貫穿其間。
發(fā)現(xiàn)、比較、分析和闡述問題
各組一一抽好題目,各就各位。我觀察到,各組學生都不急于打開電腦,而是先討論思考,研究分析題目,或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或從中比較異同,并進行初步的分析和闡述。同時,老師巡視其間,針對每組學生的疑問進行點撥,但也不忘提醒學生除了發(fā)現(xiàn)、比較、分析和闡述外,還要設想同學會從哪個角度、哪個層次、哪個方面提出問題。大約10多分鐘過后,陸續(xù)有學生打開電腦。我問:“為什么要用到電腦?”學生答:“查閱一下別人對該試題的看法、分析和評價,看看自己的認識、理解與他人相差有多遠,以幫助修改和完善自己的分析和闡述”。這時,老師緩緩巡視其間,口中不時地發(fā)出肯定和贊揚的聲音。在教師的肯定和贊揚下,學生們學得更有勁,也更有效率。不足半個小時,有的小組已把發(fā)現(xiàn)的問題、比較的異同和要闡述的主要觀點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在電腦上,陸續(xù)地向教師報告已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學習任務。
然后,第二階段的學習過程開始了。各組的學生代表一一上臺演講。每組10分鐘,其中5分鐘演講、5分鐘答辯。每個演講者都能恰到好處地發(fā)揮媒體的作用,輔助自己的演講,演講時也都能圍繞試題的特點,或提出問題,或比較異同,而且能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演示得體,富有條理性和邏輯性。補充者都能發(fā)現(xiàn)答辯者的缺陷,補充得恰到好處,從而有效地彌補了缺漏。提問者都能有的放矢,而且提的問題都很有針對性。答辯時,演講者都能針對同學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有理有據(jù)。更可貴的是,學生在演講和答辯中,既能闡明發(fā)現(xiàn)問題或異同的具體依據(jù),又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和策略。至于教師的歸結(jié)和點評,則是貫穿其間,雖了無痕跡,但入腦入心。
讓學生自己研究高考試題
表面上是演講和答辯,實際上是通過演講和答辯,讓學生自己研究高考試題,在研究高考試題的同時,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比較異同、分析問題、陳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觀點和立場,掌握解答高考試題的思路、方法和策略,真是一箭多雕,做法奇特而巧妙,切實而高效。
課后,我問中國來的留學生:“對此類課你們有什么感受?”“最深的感受就是由我們自己研究高考試題,這樣理解得深、記憶得牢?!薄澳憧矗覀兊睦蠋煻噍p松,就那么點評幾下,那么多的難題就解決了?!睂W生們說得不亦樂乎。
是啊,這2節(jié)課給我們的震撼不在課程本身,而在什么是真正以人為本,什么是真正以學生為主體,什么是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表達、自主解決問題,什么是教學的規(guī)律性、靈活性和有效性。課堂教學問題既是文化問題,更是思想和觀念問題。有什么樣的思想和觀念,就有什么樣的課堂教學。因此,這2節(jié)課值得我們仔細玩味和深入反思。(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
《中國教育報》2012年6月15日第7版
表面是演講和答辯,實際是通過演講和答辯,讓學生自己研究高考試題——
澳大利亞 高考復習學生“作主”
■許序修
一年的高考剛剛結(jié)束,高考之前的復習時間非常緊張,老師巴不得把課堂時間用夠用足,誰也不敢跨越雷池一步,更不敢隨意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然而,在澳大利亞霍爾姆斯學院,教師就敢于跨出這一步,把復習時間交給學生,并產(chǎn)生了良好的效果。
從被動備考到自主學習
那是2節(jié)12年級(相當于我國高三年級)的英語演講訓練課。演講之前,教師首先出示2000年至2010年的高考英語主觀題,然后向?qū)W生說明演講的過程要求:第一,15個學生分成5個組,每組從中選擇挑出任務一或任務二。抽出任務一的以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闡釋問題為主,抽出任務二的以比較異同、分析異同、闡釋特點或規(guī)律為主;第二,圍繞發(fā)現(xiàn)的問題或異同,每組選派一個人進行演講,其他同學可以補充,演講要條理清楚、中心突出、簡明扼要、鮮明透徹;第三,同學針對演講的內(nèi)容提出問題,演講者要對同學提出的問題進行答辯,最后由教師給予歸結(jié)和評價;第四,整個過程的言語交流只能用英語(可以媒體輔助),不能用其他語言;第五,準備時間半小時。
這時,我才恍然大悟。表面上說是英語演講訓練課,實際上是把英語備考復習課變成學生自主的“問題發(fā)現(xiàn)課”、“異同比較課”、“分析交流課”、“英語演講課”,并以英語演講和答辯貫穿其間。
發(fā)現(xiàn)、比較、分析和闡述問題
各組一一抽好題目,各就各位。我觀察到,各組學生都不急于打開電腦,而是先討論思考,研究分析題目,或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或從中比較異同,并進行初步的分析和闡述。同時,老師巡視其間,針對每組學生的疑問進行點撥,但也不忘提醒學生除了發(fā)現(xiàn)、比較、分析和闡述外,還要設想同學會從哪個角度、哪個層次、哪個方面提出問題。大約10多分鐘過后,陸續(xù)有學生打開電腦。我問:“為什么要用到電腦?”學生答:“查閱一下別人對該試題的看法、分析和評價,看看自己的認識、理解與他人相差有多遠,以幫助修改和完善自己的分析和闡述”。這時,老師緩緩巡視其間,口中不時地發(fā)出肯定和贊揚的聲音。在教師的肯定和贊揚下,學生們學得更有勁,也更有效率。不足半個小時,有的小組已把發(fā)現(xiàn)的問題、比較的異同和要闡述的主要觀點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在電腦上,陸續(xù)地向教師報告已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學習任務。
然后,第二階段的學習過程開始了。各組的學生代表一一上臺演講。每組10分鐘,其中5分鐘演講、5分鐘答辯。每個演講者都能恰到好處地發(fā)揮媒體的作用,輔助自己的演講,演講時也都能圍繞試題的特點,或提出問題,或比較異同,而且能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演示得體,富有條理性和邏輯性。補充者都能發(fā)現(xiàn)答辯者的缺陷,補充得恰到好處,從而有效地彌補了缺漏。提問者都能有的放矢,而且提的問題都很有針對性。答辯時,演講者都能針對同學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有理有據(jù)。更可貴的是,學生在演講和答辯中,既能闡明發(fā)現(xiàn)問題或異同的具體依據(jù),又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和策略。至于教師的歸結(jié)和點評,則是貫穿其間,雖了無痕跡,但入腦入心。
讓學生自己研究高考試題
表面上是演講和答辯,實際上是通過演講和答辯,讓學生自己研究高考試題,在研究高考試題的同時,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比較異同、分析問題、陳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觀點和立場,掌握解答高考試題的思路、方法和策略,真是一箭多雕,做法奇特而巧妙,切實而高效。
課后,我問中國來的留學生:“對此類課你們有什么感受?”“最深的感受就是由我們自己研究高考試題,這樣理解得深、記憶得牢?!薄澳憧矗覀兊睦蠋煻噍p松,就那么點評幾下,那么多的難題就解決了?!睂W生們說得不亦樂乎。
是啊,這2節(jié)課給我們的震撼不在課程本身,而在什么是真正以人為本,什么是真正以學生為主體,什么是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表達、自主解決問題,什么是教學的規(guī)律性、靈活性和有效性。課堂教學問題既是文化問題,更是思想和觀念問題。有什么樣的思想和觀念,就有什么樣的課堂教學。因此,這2節(jié)課值得我們仔細玩味和深入反思。(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
《中國教育報》2012年6月15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