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生物沖刺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字號: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綜合測評
    1.幾乎所有的靈長目動物,像獼猴、黑猩猩等,都過著等級森嚴的群居生活,下面與它們?nèi)后w中“首領(lǐng)”的產(chǎn)生關(guān)系最大的動物行為是:
    A.貯食行為;B.攻擊行為;
    C.繁殖行為;D.捕食行為。答〔 〕
    2.蜜蜂、白蟻、猴等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的重要特征是:
    A.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
    B.群體內(nèi)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
    C.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
    D. A、B、C都是。答〔 〕
    3.在一個狒狒群體中,最占優(yōu)勢的個體:
    A.往往最后享用食物;
    B.是一個雄性個體和一個雌性個體;
    C.是一個強壯的雄性個體;
    D.往往最后擁有配偶。答〔 〕
    4.動物的行為千奇百怪,下列動物行為中,不屬于動物“語言”的是:
    A.蚊叮咬人;
    B.雌蛾釋放性外激素;
    C.狗三條腿著地,一條后腿提起到處撒尿;
    D.蜜蜂的圓形舞。答〔 〕
    5.俗話說:“人有人言,獸有獸語?!蔽浵佒饕怯媚姆N“語言”進行交流的?
    A.跳舞;B.氣味;
    C.聲音;D.表情。答〔 〕
    6.同學們列舉了一些動物的行為表現(xiàn),其中錯誤的是:
    A.蜻蜓點水;B.螞蟻搬家;
    C.青蛙冬眠;D.牛的胃腸蠕動。答〔 〕
    7.同學們對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提出了自己的認識,其中正確的是:
    A.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就越復雜,在所有行為中所占比例也越大;
    B.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都是由遺傳物質(zhì)控制的;
    C.無脊椎動物比較低等,它們沒有學習行為;
    D.動物界中,只有哺乳動物才有學習行為。答〔 〕
    8.下列各組動物的行為中,都屬于先天性行為的一組是:
    A.狗看見陌生人狂叫,蜻蜓點水;
    B.雞繞道取食,幼袋鼠出生后就爬進母袋鼠的育兒袋內(nèi);
    C.烏賊遇到敵害時迅速噴出墨汁,羊排尿;
    D.小狼吃奶,海豚頂球。答〔 〕
    9.動物的先天性行為是由:
    A.其所生活的環(huán)境決定的;
    B.動物體內(nèi)的遺傳物質(zhì)決定的;
    C.經(jīng)常性的活動決定的;
    D.雙親活動的影響決定的。答〔 〕
    10.母狼的幼仔丟失后會將人的嬰兒哺育成狼孩,這個事實說明:
    A.母狼的哺育能力很強;
    B.母狼有哺育幼體的本能;
    C.母狼試圖使嬰兒成為自己的幼崽;
    D.母狼會對人類進行報復。答〔 〕
    11.千姿百態(tài)的動物可以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其中脊椎動物的學習行為比無脊椎動物更復雜更高等。下面說法最完整的是:
    A.這有利于脊椎動物適應復雜的生活環(huán)境;
    B.這有利于脊椎動物尋找配偶;
    C.這有利于脊椎動物有效地逃避敵害;
    D.這有利于脊椎動物獲得更多食物。答〔 〕
    12.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行為,下列行為中都屬于學習行為的一組是:
    A.母雞孵蛋,鵝看家;
    B.鼠走迷宮,黑猩猩用木棍取食螞蟻洞里的螞蟻;
    C.象吃香蕉,狗撿回扔到遠處的飛盤;
    D.貓去固定的地方吃東西,蛇蛻皮。答〔 〕
    13.小宇同學和幾位好朋友在看馬戲團表演時,發(fā)現(xiàn)馬戲團的狗能用叫聲表演“算算術(shù)”,狗的這種行為是:
    A.學習行為;B.遺傳行為;
    C.先天性行為;D. A、B、C都不對。答〔 〕
    14.關(guān)于動物的運動和行為,下面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A.動物的運動系統(tǒng)是由骨和肌肉組成的;
    B.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運動系統(tǒng)的相互配合下,動物就能完成各種運動;
    C.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但都有利于它們的存活和繁殖后代;
    D.動物的取食行為都是先天性行為。答〔 〕
    15.引起某人小腿肌肉癱瘓的主要原因是:
    A.小腿相應的關(guān)節(jié)受到損害;
    B.控制小腿肌肉的神經(jīng)受到損害;
    C.肌肉內(nèi)的乳酸太多;
    D.小腿肌肉內(nèi)的血管受到損害,使肌肉供血不足。答〔 〕
    16.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棲息在北極苔原地帶的麝牛,在遇到狼的襲擊時,會把幼牛保護在牛群中間,成年的麝牛成群地圍成圓陣,個個頭朝外,用犄角與狼搏斗。在這種陣勢下,狼往往是無能為力的,最后一退了之。麝牛的這種行為說明麝牛是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 )
    (2)動物的某種學習行為一旦形成,就不會改變。( )
    (3)除哺乳動物外,其他的脊椎動物的骨骼也都有關(guān)節(jié)。( )
    (4)任何一個關(guān)節(jié)的運動都需要兩塊以上的肌肉協(xié)同作用。( )
    (5)人類的學習行為是動物界中最為復雜多樣的。( )
    (6)為了增強樹葉的吸水性,黑猩猩先咀嚼樹葉,然后吐出來作為“海綿”,黑猩猩利用這種“海綿”把存在樹洞里的水吸出來,或者把狒狒等獵物顱腔里殘留的腦髓吸干凈。黑猩猩的這種行為屬于學習行為。( )
    17.群體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隨時交流信息。動物的    、    和    等都可以起傳遞信息的作用。
    
18.蜜蜂是一類典型的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許多人都有過被蜜蜂蜇過的經(jīng)歷。蜇人的蜜蜂是蜂群中的工蜂。當工蜂遇到敵害時,不得已會使用螯針,螯針會連同一部分內(nèi)臟一起拉出,很快這只工蜂就會死去,請你解釋工蜂的這種自殺性行為有什么意義?
    ?
    19.在上體育課時,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老師通常會先組織學生進行一些課前準備活動。結(jié)合所學的知識及生活經(jīng)驗,你認為在籃球課上學生應做哪些相關(guān)關(guān)節(jié)和肌肉的準備活動?并說明原因。
    20.某位科學家曾于1940年用大鼠做迷宮試驗,他用的迷宮只有一個入口和一個出口,出口處有食物。大鼠從入口進入迷宮后,經(jīng)過多次“走錯路”(“嘗試與錯誤”學習),終于找到出口,而一到出口就受到食物獎勵。他讓大鼠連續(xù)進出迷宮,多次之后,有些大鼠能很快找到出口,很少再“走彎路”,有些大鼠卻總是要走些死胡同,然后才能摸索到出口。他從這些大鼠中選出最快走到出口和最慢走到出口的大鼠,前者稱為“迷宮敏”大鼠,后者稱為“迷宮鈍”大鼠。他讓“迷宮敏”互相交配,也讓“迷宮鈍”互相交配,然后用迷宮訓練兩者的后代,經(jīng)過多代選擇后,他獲得了在走迷宮的本領(lǐng)上迥然不同的兩群大鼠。
    (1)同種大鼠,有的是“迷宮敏”,有的是“迷宮鈍”,這一實驗發(fā)現(xiàn)說明了什么?
    (2)這位科學家研究動物行為應用了什么方法?
    21.人們?yōu)榱俗屛鼓唐诘哪肛i代替其他母豬喂養(yǎng)幾只小豬,往往要先在這幾只小豬身上抹些喂奶母豬的尿液。請分析說明:
    (1)喂奶母豬的尿液起到什么作用?
    (2)喂奶母豬為什么能夠代為喂養(yǎng)別的母豬生下的小豬?
    
22.白蟻(如右圖)是具有行為的動物。白蟻群體成員之間有明顯的分工。群體中有、、和。的職能是筑巢、喂養(yǎng)雌蟻、雄蟻和兵蟻。則專司蟻穴的保衛(wèi)。是專職的“產(chǎn)卵機器”,也叫后蟻。有時它的腹部膨脹得很大,與身體其他部分很不相稱,而且自己不能移動,由負責移開雌蟻產(chǎn)下的卵并加以照料。
    ?
    參考答案
    1. B 2. D 3. C 4. A 5. B 6. D 7. A 8. C 9. B 10. B 11. A 12. B
    13. A 14. C 15. B
    16.(1)×(2)×(3)√(4)√(5)√(6)√
    17.動作  聲音  氣味
    18.工蜂的這種自殺性行為,保衛(wèi)了蜂巢內(nèi)同胞的安全。這種利他性行為對群體生存有利。
    19.籃球運動是全身運動,其中以指關(guān)節(jié)、肘關(guān)節(jié)、肩關(guān)節(jié)、膝關(guān)節(jié)、踝關(guān)節(jié)等處關(guān)節(jié)運動較多,所以應做有關(guān)這些關(guān)節(jié)的準備活動,同時還要適當活動這些關(guān)節(jié)旁邊的肌肉,以避免因突然劇烈運動而導致關(guān)節(jié)或肌肉受傷。
    20.(1)說明同種動物的學習能力是不同的,是與遺傳因素有關(guān)的;(2)實驗法。
    21.(1)喂奶母豬的尿液起到了傳遞信息的作用;(2)喂奶母豬聞到了這些小豬身上的氣味,認為這些是它的孩子,于是就給它們喂奶。
    22.社會  雌蟻  雄蟻  工蟻  兵蟻  工蟻  兵蟻  雌蟻  工蟻
    ?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