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生物沖刺:“細胞的結構與功能”考點分析

字號:


    一、真題剖析
    考查點1: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例1.(2009·北京卷·2)細胞膜在細胞的生命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細胞膜的糖被在細胞間具有識別作用 B.細胞膜對膜兩側物質的進出具有選擇性
    C.細胞膜內外兩側結合的蛋白質種類有差異 D.載體蛋白是鑲在細胞膜內外表面的蛋白質
    【解析】正確識記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是解決本題的關鍵。細胞間的識別由糖被來實現,A正確;細胞膜對物質的進出具有選擇透過性,B正確;膜內外兩側的蛋白質種類有別(內側含有較多的酶),功能存在差異,C正確;載體蛋白可攜帶物質在細胞膜中移動,而不是鑲在細胞膜的內外表面,D錯。
    【答案】D
    【易錯警示】對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識記不準確是導致出錯的主要原因。
    例2.(2009·廣東卷·2)某物質從低濃度向高濃度跨膜運輸,該過程
    A.沒有載體參與 B.為自由擴散 C.為協(xié)助擴散 D.為主動運輸
    【解析】一是應注意跨膜運輸時,物質的轉動方向:擴散是從高濃度向低濃度側,主動運輸是從低濃度到高濃度;二是是否需要載體,自由擴散不需要;三是是否需要消耗能量,只有主動運輸需要。所以選D。
    【答案】D
    【知識鏈接】細胞需要不斷地與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對于小分子物質和離子而言,物質過膜的方式包括自由擴散、協(xié)助擴散和主動運輸,三者的關系可比較如下;對大分子物質和粒子而言,通過內吞與外排實現。
    自由擴散協(xié)助擴散主動運輸
    轉運方向高濃度—低濃度高濃度—低濃度低濃度—高濃度
    是否需要載體否是是
    是否消耗能量否否是
    例3.(2009·上海卷·33)圖1是兩種高等生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圖2~4是圖1中部分結構的放大,據圖回答。([ ]內填圖中標號,__上填適當內容的文字。)
    

    ?
    ⑴圖中的結構圖1~15中不應該出現的是[ ]和[ ];可能含有水溶性色素的是[ ];結構15與[ ]的形成有關。
    ⑵圖2、3、4所示在結構上的主要共同點是___。圖2、3所示結構的名稱分別是___,在其中進行的循環(huán)Ⅰ、Ⅱ的名稱分別是___。圖3所示結構產生的氣體從產生部位擴散到相鄰細胞中被用于細胞呼吸,至少需要穿過的磷脂分子層有__層。
    ⑶已知進行有性生殖的某生物同時具有圖2、3、4所示三種結構,這三種結構中的DNA能從父本傳遞給子代的是____。
    【解題導引】本題以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圖示,考查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及其功能。
    ⑴由圖可知,左側為高等動物細胞的模式圖,右側為高等植物細胞的模式圖,因此,動物細胞不應該有葉綠體[3],高等植物細胞不應該有中心體[13];植物細胞的水溶性色素存在于液泡[8]中;結構15為核仁,主要與核糖體[5或12]、中心體[13]的形成有關。
    ⑵圖2、3、4依次為線粒體、葉綠體和細胞核,三者都具有雙層膜結構;線粒體內主要進行有氧呼吸,線粒體基質[Ⅰ]中可進行三羧酸循環(huán)(即有氧呼吸第二階段),葉綠體內主要進行光合作用,在葉綠體基質[Ⅱ]中進行暗反應,即卡爾文循環(huán);葉綠體產生的O2進入相鄰細胞參與呼吸,通常認為需要穿過葉綠體膜(雙層)、細胞膜(兩層)和線粒體膜(雙層)共6層膜,12層磷脂分子(上海市教材認為,還需要穿過類囊體膜,故所給答案為14層)。
    ⑶線粒體和葉綠體內的DNA由母本傳給子代;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存在的主要場所,內部的DNA可由父本傳給子代。
    【參考答案】 ⑴3;13;8 ;5(12)或13 ⑵都由雙層膜包被;線粒體、葉綠體;三羧酸循環(huán)、卡爾文循環(huán);12(上海標答14) ⑶細胞核的DNA(圖4結構中的DNA)
    【技巧點撥】一是根據動植物細胞的不同,正確識別圖中結構: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無中心體;二是依據圖中各部結構的特點與功能,對相關問題進行判斷:如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三是明確物質的轉移途徑,確定物質的過膜層數,如O2。
    考點2: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的相關實驗
    例1.(2009·廣東卷·5)用高倍顯微鏡觀察黑藻葉片細胞,正確的結論是
    A.葉綠體在細胞內事固定不動的 B.葉綠體在細胞是均勻分布的
    C.葉綠體的存在是葉片呈綠色的原因 D.葉肉細胞含有葉綠體,不含線粒體
    【解析】在活細胞內,葉綠體隨著細胞質的流動而流動;葉綠體在細胞內的分布受光的影響,呈不均勻分布;黑藻是真核生物,具有線粒體;葉綠體中含有葉綠素,這是葉片呈綠色的原因。
    【答案】C
    【易錯警示】未實際進行實驗,實驗原理和過程不清楚是出錯的主要原因。
    例2.(2009·江蘇卷·30)回答下列與細胞有關的實驗問題。
    ⑴下列4項實驗中,需保持細胞生理活性的有___(填序號)。
    ①觀察葉綠體和原生質的流動;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中DNA的分布;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④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提取和分離
    
⑵按下面步驟進行質壁分離實驗。
    ?
    步驟一: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蘚類小葉,蓋上蓋玻片。
    步驟二:從蓋玻片-N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蓋玻片的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這樣重復幾次,使蓋玻片下面的蘚類小葉浸潤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驟三:在顯微鏡下觀察,結果如圖所示。
    ①圖中A、B處的顏色分別是____。
    ②如果上述實驗步驟二中從蓋玻片的一側滴入的是加有伊紅(植物細胞不吸收的紅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則在顯微鏡下觀察到A、B處顏色分別是____。
    ③如果將步驟二中浸潤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蘚類小葉的裝片,放在80℃條件下處理一段時間(裝片中的蘚類小葉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顯微鏡下清晰地觀察到細胞結構后,為更準確地判斷A處顏色,對顯微鏡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如果A處呈綠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
    【解析】本題考查幾個大綱實驗的相關知識。⑴①觀察葉綠體和原生質的流動,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都需保持生理活性;④提取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需要破壞細胞結構,②觀察細胞內的DNA分布需要殺死后染色,均會導致細胞活性喪失。⑵①由于發(fā)生質壁分離,A處為蔗糖溶液,為無色;B處為細胞質有葉綠體顯綠色;②當滴加伊紅后,A處為紅色、B處仍為綠色;③換用高倍鏡后,為調整亮度,可通過改變光圈大小和調節(jié)反光鏡(或電光源亮度);如果A處呈綠色,可能是高溫導致細胞死亡,細胞膜失去選擇透過性,葉綠素內的色素進入A處。
    【答案】⑴①③;⑵①無色、綠色 ②紅色、綠色 ③改變光圈大小 調節(jié)反光鏡(電光源亮度) 高溫下細胞膜、葉綠體膜失去選擇透過性,葉綠素等色素進入A處
    【技巧】一是明確實驗目的,理解實驗原理,掌握實驗操作過程:如觀察葉綠體和原生質的流動實驗中,是通過觀察葉綠體的運動來實現;觀察細胞內DNA的分布,通過殺死細胞并用甲基綠染色后觀察;質壁分離的原理與操作過程。二是明確顯微鏡的觀察原理,正確掌握操作方法。
    二、真題匯編
    1.(2009·上海理綜·18)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具有不同的形態(tài)結構。下圖所示四種細胞中屬于動物細胞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2009·寧夏卷·3)下列關于物質跨膜運輸的敘述,錯誤的是
    A.植物細胞積累K+需消耗能量
    B.細胞對離子的吸收具有選擇性
    C.海水中的海藻細胞可通過積累溶質防止質壁分離
    D.液泡中積累大量離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選擇透過性
    3.(2009·浙江卷·5)對某動物細胞進行熒光標記實驗,如下示意圖所示,其基本過程:①用某種熒光染料標記該動物細胞,細胞表面出現熒光斑點。②用激光束照射該細胞表現的某一區(qū)域,該區(qū)域熒光淬滅(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時間后,該區(qū)域的熒光逐漸恢復,即又出現了斑點。
    

    ?
    上述實驗不能說明的是
    A.細胞膜具有流動性
    B.熒光染料能與細胞膜組成成分結合
    C.根據熒光恢復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質跨膜運輸的速率
    D.根據熒光恢復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質或脂質的流動速率
    4.(2009·廣東理基·37)細胞膜上一般不含
    A.膽固醇 B.磷脂 C.糖蛋白 D.血紅蛋白
    5.(2009·海南卷·1)下列有關線粒體和葉綠體的敘述,錯誤的是
    A.線粒體和葉綠體攜帶的遺傳信息可以表達出來
    B.線粒體和葉綠體為雙層膜結構,其內膜中酶的種類相同
    C.線粒體內膜向內折疊形成嵴,葉綠體類囊體堆疊形成基粒
    D.藍藻沒有葉綠體也能進行光合作用
    6.(2009·海南卷·17)為精子運動提供能量的細胞是
    A.中心粒 B.線粒體 C.高爾基體 D.溶酶體
    7.(2009·上海卷·5)下列關于真核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抑制線粒體的功能會影響主動運輸 B.核糖體由RNA和蛋白質構成
    ?
    C.有分泌功能的細胞才有高爾基體 D.溶酶體可消化細胞器碎片
    8.(2009·廣東卷·1)右圖所示的細胞可能是
    A.酵母細胞 B.原核細胞 C.動物細胞 D.植物細胞
    9.(2009·山東卷·1)真核細胞單位面積的核孔數目與細胞類型和代謝水平有關。以下細胞中核孔數目最少的是
    A.胰島細胞 B.造血干細胞 C.效應B細胞(漿細胞) D.口腔上皮細胞
    10.(2009·上海卷·19)用測微尺測量某個洋蔥表皮細胞的長度時,下列目鏡和物鏡的組合中,視野內目鏡測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實際長度最小的是
    ①目鏡10× ②物鏡10× ③目鏡16× ④物鏡40×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09·江蘇卷·14)細胞作為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其結構和功能高度統(tǒng)一。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①卵細胞體積較大有利于和周圍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為胚胎早期發(fā)育提供所需養(yǎng)料
    

    ?
    ②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表面積與體積之比相對較大,有利于提高氣體交換效率
    

    ?
    ③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內有大量的線粒體,有助于物質運輸的能量供應
    

    ?
    ④哺乳動物成熟精子中細胞質較少,有利于精子運動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2.(2009·海南卷·2)能使植物細胞壁和細胞膜結構均破壞的一組酶是
    A.淀粉酶、纖維素、溶菌酶 B.纖維素酶、果膠酶、蛋白酶
    C.果膠酶、溶菌酶、纖維素酶 D.磷脂酶、淀粉酶、蛋白酶
    13.(2009·廣東卷·31)某實驗小組為了探究細胞膜的通透性,將小鼠肝細胞在體外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檢測培養(yǎng)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發(fā)現它們的含量發(fā)生了明顯得變化(如下圖)。請回答問題。
    
⑴由圖可知,隨培養(yǎng)時間延長,培養(yǎng)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__,尿素含量__。由于在原培養(yǎng)液中沒有尿素,推測其是____的產物。
    ?
    ⑵培養(yǎng)液中的氨基酸進入細胞后,其主要作用是___;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過__作用,為細胞提供____。
    ⑶轉氨酶是肝細胞內參與氨基酸分解與合成的一類酶,正常情況下這類酶不會排出胞外,若在細胞培養(yǎng)液中檢測到該類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⑷由⑴和⑶可初步判斷,細胞膜對物質的轉運具有的__特性。
    14.(2009·上海卷·9)存在于鹽湖和熱泉中的兩類細菌都具有的特征是
    A.在極端環(huán)境下進行遺傳物質的復制 B.對利福平敏感
    C.在極端環(huán)境下都不進行分裂生殖 D.都沒有細胞壁
    【答案及解析】
    1.D 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相比,沒有細胞壁,常呈球形。
    2.D 液泡膜是一層生物膜,具有選擇透過性,能夠積累大量的離子;細胞液的濃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濃度時,才可能發(fā)生質壁分離,海水中的海藻細胞可通過積累溶質使細胞液的濃度增大防止質壁分離。
    3.C 細胞膜膜上熒光物質的移動證明了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反映了蛋白質或磷脂分子能夠移動,但是不能反映出物質跨膜運輸的速率。
    4.D
    
細胞膜主要由脂質(主要是磷脂,少量磷脂)、蛋白質和少量的多糖,部分多糖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形成糖被,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的重要成分。
    ?
    5.B 線粒體和葉綠體都有雙層膜,都與能量的轉換有關,但兩者也有不同,一是葉綠體內進行光合作用,線粒體內進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階段,兩個反應的酶不一樣,B錯;線粒體和葉綠體是半自主細胞器,其遺傳物質可以表達;藍藻是原核生物,雖然沒有葉綠體,但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可進行光合作用。
    6.B
    7.C 主動運輸需要載體和能量,能量主要由細胞中的線粒體提供;核糖體是蛋白質形成的場所,由蛋白質和RNA構成;高爾基體在動物細胞中主要與細胞分泌有關,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分裂有關,并不是只在分泌功能的細胞中存在;溶酶體負責細胞內消化,內含多種水解酶可以將細胞內一些衰老破裂的細胞器清除掉。
    8.B 據圖此細胞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真核生物細胞中還含有線粒體高爾基體等細胞器。選項ACD都為真核細胞,所以答案為B。
    9.D 根據題中核孔數目與細胞類型和代謝水平有關的信息,考查選項中幾種不同類型的細胞在代謝水平上的差異。胰島細胞和效應B細胞能分泌激素(胰島素或胰高血糖素)和抗體,造血干細胞能夠旺盛分裂,它們都代謝旺盛;口腔上皮細胞為高度分化的細胞,代謝較弱。由于細胞代謝越旺盛,核孔數目越多,因此口腔上皮細胞的核孔數目最少。
    10.D 放大倍數越大,目鏡測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實際長度越小。
    11.B 細胞體積越大,相對表面積越小,與周圍環(huán)境進行的物質交換越慢,①錯,②正確;線粒體是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為細胞提供能量,③正確;哺乳動物精細胞成熟為精子的過程中,細胞質大都消失,有利于運動,④正確。
    12.B 本題結合酶的專一性,考查植物細胞壁和細胞膜的化學組成。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可被纖維素酶和果膠酶破壞;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可被蛋白酶破壞。
    13.⑴降低 增加 細胞代謝(代謝) ⑵作為蛋白質合成的原料 呼吸(分解) 能量(ATP) ⑶肝細胞膜受損(或細胞裂解) ⑷選擇透過(選擇透過)
    【解析】本題考查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由圖可知,培養(yǎng)液中氨基酸和葡萄糖下降,尿素是細胞中脫氨基作用后,通過細胞代謝生成,氨基酸進入細胞后的主要作用是合成蛋白質,葡萄糖進入細胞后主要作用是通過細胞呼吸分解供能。在細胞外檢測到轉氨酶,可能是細胞膜受損,失去了選擇透過性。
    14.A 兩類細菌能在鹽湖和熱泉生存,必定適應其環(huán)境,一定會進行遺傳物質的復制和分裂生殖;革蘭氏陽性菌對利福平效果較為敏感;細菌是有細胞壁的。
    ?
    
高考語文復習資料 高考數學復習資料 高考英語復習資料 高考文綜復習資料 高考理綜復習資料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高考數學模擬試題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高中學習方法 高考復習方法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高考飲食攻略 高考勵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