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注關鍵詞并做相關背景鏈接

字號:


    近年來,命題的難度有加大的趨勢。 標注關鍵詞并做相關背景 這個命題就有相當?shù)碾y度。
    我們知道,關鍵詞是個別資料、段落的集中體現(xiàn),是構成資料主要內(nèi)容的基石。要求標注關鍵詞,旨在深層考查抽象概括能力。而對關鍵詞做相關背景,則旨在考查對關鍵詞的還原、擴展能力。
    2006年山東省申論試題第二題要求,根據(jù)給定資料11~20,標注出7個關鍵詞,并從中找出3個,做相關背景,字數(shù)不超過300字。這道題包括兩個內(nèi)容,一是標注出7個關鍵詞;另一個是從7個關鍵詞中找出3個,并做相關背景。
    我們從給定資料11~20中,標注出7個關鍵詞:經(jīng)濟補償權利(資料11)、趨利避害(資料12)、儒家思想(資料13)證人保護法(資料14)、見義勇為基金會(資料15)、證人保護制度(資料16)、預防性保護制度(資料20)。這7個關鍵詞,均是其所處段落重點語句中的核心詞匯,代表和體現(xiàn)這一段落的中心意旨,大多是重點語句的主語、謂語或賓語。可見,在標注關鍵詞時,應特別注意各段落重點語句(大多是首句)的主語、謂語和賓語。
    我們從上述7個關鍵詞中又找出3個:趨利避害、儒家思想、證人保護制度。這3個均屬于證人不愿作證 原因 方面的關鍵詞,我們對這3個詞做相關背景:
    趨利避害是人之天性。證人作為自然人,是借助其感覺器官對案件事實進行感覺,有極豐富的心理。有的害怕作證會受到威脅或人身報復,有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事不關己,少惹麻煩 。(材料12)
    在綿延數(shù)千年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正統(tǒng)地位,以儒家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雖然存在許多優(yōu)秀的東西,但也遺留下大量落后消極的文化內(nèi)容。如:傳統(tǒng)文化中的封建意識、中庸之道、隱忍退讓,這些觀念必然使人賤訟、恥訟,認為涉訟是道德敗壞的表現(xiàn)。(材料13)
    證人保護制度不健全。我國現(xiàn)行刑事訴訟法對證人保護的規(guī)定過于籠統(tǒng),只是規(guī)定公檢法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但沒有規(guī)定任何具體可行的保護措施,在司法實踐中難以操作。特別是當證人申請保護時,公安機關和司法機關無法采取切實有效的手段,這是證人拒絕作證的法律因素。(材料1
    
申論真題 申論答案 申論熱點 申論范文 申論答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