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公務員考試申論的《決勝2010國考《申論》關鍵 確定材料主題與主旨》考試資料,關鍵詞為申論 主旨 決勝,本文發(fā)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5時26分23秒。
在申論考試的答題過程中,如何確定給定材料的主題與主旨是取勝的關鍵。
推薦:
在的科目當中,申論是大部分考生比較頭疼的一門。在申論考試的答題過程中,如何確定給定材料的主題與主旨又是取勝的關鍵。
一般來說,給定材料是由若干則相互獨立的材料組成,國考近幾年來一直維持在6000字左右。各材料之間結構看似凌亂,其實都是圍繞著一個確定的主題進行。每一次的申論考試都會考查社會近期所關注的熱點話題,并且只考查一個主題。這就決定了考生在對給定材料的閱讀過程中,最核心和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就是通過閱讀和分析找出材料所反映的主題,從而確定了文章的主旨。從某種意義上說,確定材料的主題與主旨對后邊題目的作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決勝申論考試的關鍵。
一、把握主題與主旨的關系
給定材料的主題和主旨之間的關系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首先,主題與主旨是兩個不同層面的內容。主題可以理解為材料所反映的話題、內容,可以在閱讀材料,認真分析的基礎上直觀得出來。主旨指的是出題人通過材料主題要表達的意圖和觀點,一般要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其次,二者之間存在聯系。主題是資料所反映的表面現象,主旨是材料背后所體現的深層次的表達意圖;主題一般是較為直接的話題,主旨是資料的內蘊和升華。主旨的確定是在對主題的準確分析基礎上得出的。以2009年國考申論真題為例:主題是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推進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主旨是通過發(fā)展方式的轉變和結構的轉型升級為經濟發(fā)展探尋一條突破之路,推動整個經濟社會的持續(xù)全面發(fā)展。
二、找出給定材料的主題
找出資料的主題是正確解題的基本著眼點。每一次申論考試的資料都圍繞一個固定的話題,有確定的主題。一般而言,國考申論考試給定材料所反映的內容來自于中央重大會議、重要報告中所關心問題以及關系國計民生的熱點話題。如2007年10月十七大強調科學發(fā)展觀、生態(tài)文明,2008年國考申論考試中就圍繞是否要對怒江水電站進行開發(fā)的爭議來考查這個主題。2008年10月召開了十七屆三中全會,特別關注農民土地改革和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2009年申論考試的主題是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推進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相對而言國考的主題涉及的是宏觀的問題,省考的主題會結合國家大政方針的基礎上關注一些省情熱點。如2008年我國經歷了金融危機,國家的宏觀調控要求進一步擴大內需、進行產業(yè)結構轉型升級,2009年浙江省、江蘇省、江西省等地申論考試的主題就是金融危機下如何保持本身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問題。
三、確定給定材料的主旨
材料的主題一般很容易分析得出,但主旨卻較難把握。如何從材料的主題升華到主旨是一個難點。主旨反映的是埋藏在材料主題背后的中心思想以及出題人的觀點。主旨有某種傾向性,是期望考生予以論述的“言下之意”。例如材料是寫關于娛樂場所的消防安全隱患的話題,則有可能想通過這個主題來表達的主旨是如何解決娛樂場所的安全問題。如果給定材料是關于醫(yī)療改革的話題,則有可能要表達主旨是如何推進醫(yī)療改革或醫(yī)療改革要以人為本。
主旨也可以是材料的升華,可以通過把主題拔高到一定的高度,引申到中央權威的政策或可以抽象到社會重要意義上來。如2008年國考材料中提到水電站的建設要合理,要統(tǒng)籌經濟與環(huán)境,這是一個具體的話題,但它背后可以引申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科學發(fā)展觀”這兩個官方的政策要點。如材料反映的是搞好社會救助的主題,那么可以引申的主旨是社會的公平公正或社會和諧穩(wěn)定上來。
四、要避免兩種錯誤傾向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考生要準確、迅速的確定資料的主題與主旨必須對國家的政策、中央的文件及社會熱點有所關注和了解。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主旨的確定是在對主題的準確把握基礎上,因此,考生在分析主題時要避免兩種錯誤的傾向:一是沒有讀懂給定材料,亂扣主題;二是任意把主題進行人為的擴大、縮小和歪曲。
任何主題的判斷都應該遵重材料所反映的內容,任何主旨的歸納都要符合出題人的意圖。如2009年國考主題是工農業(yè)發(fā)展,它包括了工業(yè)和農業(yè)兩部分的內容。如果把材料的主題定為推進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就擴大了材料的內容;如果只寫其中某一個方面,(促進工業(yè)發(fā)展或推動現代化農業(yè))就縮小了文章的主題;如果把主題定為經濟與民生協(xié)調發(fā)展或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就偏離了材料,同樣依照主題所確定的主旨也就不準確了。
總之,在申論考試的過程中,考生只有正確把握給定材料的主題與主旨,才能真正領會題目的核心表達意圖和觀點,才能為進一步的答題提供重要依據。考生如果能真正做到、做好這一點,那么就向成功邁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1
在申論考試的答題過程中,如何確定給定材料的主題與主旨是取勝的關鍵。
推薦:
在的科目當中,申論是大部分考生比較頭疼的一門。在申論考試的答題過程中,如何確定給定材料的主題與主旨又是取勝的關鍵。
一般來說,給定材料是由若干則相互獨立的材料組成,國考近幾年來一直維持在6000字左右。各材料之間結構看似凌亂,其實都是圍繞著一個確定的主題進行。每一次的申論考試都會考查社會近期所關注的熱點話題,并且只考查一個主題。這就決定了考生在對給定材料的閱讀過程中,最核心和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就是通過閱讀和分析找出材料所反映的主題,從而確定了文章的主旨。從某種意義上說,確定材料的主題與主旨對后邊題目的作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決勝申論考試的關鍵。
一、把握主題與主旨的關系
給定材料的主題和主旨之間的關系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首先,主題與主旨是兩個不同層面的內容。主題可以理解為材料所反映的話題、內容,可以在閱讀材料,認真分析的基礎上直觀得出來。主旨指的是出題人通過材料主題要表達的意圖和觀點,一般要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其次,二者之間存在聯系。主題是資料所反映的表面現象,主旨是材料背后所體現的深層次的表達意圖;主題一般是較為直接的話題,主旨是資料的內蘊和升華。主旨的確定是在對主題的準確分析基礎上得出的。以2009年國考申論真題為例:主題是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推進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主旨是通過發(fā)展方式的轉變和結構的轉型升級為經濟發(fā)展探尋一條突破之路,推動整個經濟社會的持續(xù)全面發(fā)展。
二、找出給定材料的主題
找出資料的主題是正確解題的基本著眼點。每一次申論考試的資料都圍繞一個固定的話題,有確定的主題。一般而言,國考申論考試給定材料所反映的內容來自于中央重大會議、重要報告中所關心問題以及關系國計民生的熱點話題。如2007年10月十七大強調科學發(fā)展觀、生態(tài)文明,2008年國考申論考試中就圍繞是否要對怒江水電站進行開發(fā)的爭議來考查這個主題。2008年10月召開了十七屆三中全會,特別關注農民土地改革和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2009年申論考試的主題是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推進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相對而言國考的主題涉及的是宏觀的問題,省考的主題會結合國家大政方針的基礎上關注一些省情熱點。如2008年我國經歷了金融危機,國家的宏觀調控要求進一步擴大內需、進行產業(yè)結構轉型升級,2009年浙江省、江蘇省、江西省等地申論考試的主題就是金融危機下如何保持本身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問題。
三、確定給定材料的主旨
材料的主題一般很容易分析得出,但主旨卻較難把握。如何從材料的主題升華到主旨是一個難點。主旨反映的是埋藏在材料主題背后的中心思想以及出題人的觀點。主旨有某種傾向性,是期望考生予以論述的“言下之意”。例如材料是寫關于娛樂場所的消防安全隱患的話題,則有可能想通過這個主題來表達的主旨是如何解決娛樂場所的安全問題。如果給定材料是關于醫(yī)療改革的話題,則有可能要表達主旨是如何推進醫(yī)療改革或醫(yī)療改革要以人為本。
主旨也可以是材料的升華,可以通過把主題拔高到一定的高度,引申到中央權威的政策或可以抽象到社會重要意義上來。如2008年國考材料中提到水電站的建設要合理,要統(tǒng)籌經濟與環(huán)境,這是一個具體的話題,但它背后可以引申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科學發(fā)展觀”這兩個官方的政策要點。如材料反映的是搞好社會救助的主題,那么可以引申的主旨是社會的公平公正或社會和諧穩(wěn)定上來。
四、要避免兩種錯誤傾向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考生要準確、迅速的確定資料的主題與主旨必須對國家的政策、中央的文件及社會熱點有所關注和了解。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主旨的確定是在對主題的準確把握基礎上,因此,考生在分析主題時要避免兩種錯誤的傾向:一是沒有讀懂給定材料,亂扣主題;二是任意把主題進行人為的擴大、縮小和歪曲。
任何主題的判斷都應該遵重材料所反映的內容,任何主旨的歸納都要符合出題人的意圖。如2009年國考主題是工農業(yè)發(fā)展,它包括了工業(yè)和農業(yè)兩部分的內容。如果把材料的主題定為推進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就擴大了材料的內容;如果只寫其中某一個方面,(促進工業(yè)發(fā)展或推動現代化農業(yè))就縮小了文章的主題;如果把主題定為經濟與民生協(xié)調發(fā)展或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就偏離了材料,同樣依照主題所確定的主旨也就不準確了。
總之,在申論考試的過程中,考生只有正確把握給定材料的主題與主旨,才能真正領會題目的核心表達意圖和觀點,才能為進一步的答題提供重要依據。考生如果能真正做到、做好這一點,那么就向成功邁出了重要的一大步。
1
申論真題 | 申論答案 | 申論熱點 | 申論范文 | 申論答題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