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歷史延伸閱讀:商朝的社會文化

字號:


    文字
    文字《尚書》稱:“惟殷先人有冊有典?!鄙檀奈淖种饕锌淘诩坠巧系募坠俏呐c鑄在銅器上的金文以及刻在陶器、玉石上的文字。其中發(fā)現(xiàn)數量最多的是甲骨文與金文。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利用龜甲、獸骨進行占卜的記事文字,迄今已發(fā)現(xiàn)約十五萬片。雖然它的內容以占卜為主,所反映的事物受到一定限制,但也包含了從武丁至帝乙、帝辛年間祭祀、征伐、田獵、農業(yè)、畜牧、地理、方國等社會的各個方面,是研究商代歷史的重要文字資料。
    由于行文有一定款式,甲骨卜辭一般都很簡短,一二字到數十字不等。甲骨文單字約五千左右,其中可識的約一千五百字左右。甲骨文并不是最早的漢字,卻是中國已發(fā)現(xiàn)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比較完整的文字。從字形結構來看,它已具備《說文》中的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等造字方法。從語法上來看,其詞類已有名詞、代名詞、動詞、助動詞、形容詞、數詞等等。其句子形式、結構序位也已與后世語法一致。甲骨卜辭在文字結構和語法上已有今日文字和語言的基本形式,它已經歷了長期演變的歷史,是一種相當進步的文字。
    宗教
    《禮記·表記》稱:“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鄙檀淖诮逃^念,是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且兩者緊密結合。商王受命于天,死后又回到上帝左右,因而請命的對象也包括上帝與祖先。商代盛行占卜,凡事大自祭祀、征伐、天時、年成、田獵,小至私人疾病、生育,無一不求神問卜,以定兇吉與行止。人同鬼神之間的交往已成為一項專職,掌管占卜事宜的卜官為巫、史及卜辭中的貞人。
    占卜所用的材料為龜甲與獸骨。先將甲骨整治好,用時在其背面鉆鑿、灼燒,并依據正面裂出的兆紋來定兇吉,然后由卜官將占卜的過程及內容事項刻寫在甲骨上,這種卜辭即是甲骨文。
    歷法
    商代的歷法是迄今已知較為完整的最早的歷法。商代歷法為陰陽歷,陽歷以地球繞太陽一周,即□日為一回歸年,故又稱“四分歷”。陰歷以月亮繞地球一周,即二十九或三十日為一朔望月。商代用干支記日,數字記月;月有大小之分,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十二個朔望月為一個民用歷年,它與回歸年有差數,所以陰陽歷在若干年內置閏,閏月置于年終,稱為十三月。季節(jié)與月份有大體固定的關系。
    商代每月分為三旬,每旬為十日,卜辭中常有卜旬的記載,又有“春”“秋”之稱。一天之內,分為若干段時刻,天明時為明,以后有大采、大食;中午為中日,以后有昃、小食、小采。旦為日初出之時,朝與大采相當,暮為日將落之時。對于年歲除稱“歲”、“祀”之外,也稱作“年”。
    天文學
    商代天文學中許多天象在卜辭中均有記載,如“日月有食”、“月有食”,在日食時并有“大星”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可見對日、月食的觀察之精細。卜辭還記載了觀察到的“大星”、“鳥星”、“大火”等,不僅有恒星,還有行星,后世的二十八宿中的一些星座名亦見于卜辭,卜辭中“有新大星并火”,即是說接近火星有一顆新的大星。當時已有立表測影以定季節(jié)、方向、時刻的方法,卜辭的“至日”、“立中”等,就是這方面的記載。
    氣象學
    商代觀測天象與觀察氣象是相聯(lián)系的。由于農業(yè)、畜牧業(yè)以及田獵等活動的需要,對氣候的變化特別予以重視。卜辭中記有許多自然現(xiàn)象,“啟”、“易日”為天晴,“暈”為出現(xiàn)日暈。記錄自然界變化的有風、云、雨、雪、雷、虹、霖、雹,風有大風、小風、驟風。卜辭中還有祭東南西北四方風神的名稱,商人不止對一日之內,并且對一旬、數旬及至數月的氣象變化進行了連續(xù)的記錄。
    醫(yī)學
    卜辭中記有疾首、疾目、疾耳、疾口、疾舌、疾齒、疾言(喉)、疾自(鼻)、疾腹、疾胸、疾手、疾肘、疾脛、疾止(趾)、疾骨等多種疾病,包括了后世的內、外、腦、眼、耳鼻喉、牙、泌尿、婦產、小兒、傳染等科。對一些疾病,還有更細的分類,如“疾齒”中就有“齲齒”的記載。
    商代已設有專司醫(yī)藥疾病事務的官職“小疾臣”。商人對于疾病,除祭祀鬼神以求福之外,治療的方法見于卜辭的有針刺、艾灸以及按摩。最早的針刺是用砭石,《說文》中有“砭,以石刺病也”。河北藁城的商代遺址中就出土有用于醫(yī)療的砭鐮,還發(fā)現(xiàn)有桃仁及郁李仁等種子中草藥。
    數學
    在數學方面,商代已采取了十進位計算,卜辭中分別有個、十、百、千、萬,最大的數字已有“三萬”。
    ?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