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長查詢相關信息,出國留學網中考頻道特別搜集匯總了中考語文資料以供參考:
48螢火蟲
法布爾
在我們這地區(qū),很少有什么昆蟲像螢火蟲這樣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這種稀奇的小家伙為了慶祝生活的樂趣,在屁股上掛了一盞燈籠。夏天炎熱的夜晚,有誰沒有看見過它像從圓月上落下的一?;鹦牵谇嗖葜新文?即使沒見過的人,至少也聽說過它的名字的。古代希臘人把它叫做“朗皮里斯”,意思是“屁股上掛著燈籠”。
法語把螢火蟲叫做“發(fā)光的蠕蟲”,我們的確可以對這個名稱找找碴。螢火蟲根本不是蠕蟲,即使是從一般的外表上也不能這么說。它有六只短短的腳,而且非常清楚怎樣使用這些腳;它是用碎步奔跑的昆蟲。雄蟲到了發(fā)育完全的時候,像真正的甲蟲一樣,長著鞘翅。雌蟲沒有得到上天的恩寵,享受不到飛躍的歡樂,它終身保持著幼蟲的形態(tài),不過雄螢火蟲在沒達到交尾的成熟期前,形態(tài)也是不完全的。即使從這種最初的狀態(tài)來說,“蠕蟲”這個詞也用得不恰當。法國有句俗話:“像蠕蟲一樣一絲不掛。”用來形容身上沒穿著任何保護的東西。但是螢火蟲是穿著衣服的,就是說它有略為堅韌的外皮,另外它還有斑斕的色彩,全身栗棕色,胸部,尤其是內面呈粉紅色,身上每一節(jié)的后面邊緣上還點綴著兩粒相當鮮紅的小斑點。蠕蟲是沒有這樣的服裝的。
我們且不管這個不貼切的名稱吧,現(xiàn)在我們來問問螢火蟲吃什么東西。一位美食學大師說過:“告訴我你吃什么,我就能說出你是什么樣的人?!睂τ谖覀円芯科淞曅缘娜魏卫ハx,我們都可以首先提出同樣的問題,因為不管是最大的還是最小的動物,肚子是主宰一切的;食物所提供的情況支配著生活中的一切。那么且看,螢火蟲雖然外表上弱小無害,可它實際上卻是個食肉動物,是獵取野味的獵人,而且它干這種行當?shù)氖侄问呛币姷膼憾?。它的獵物通常是蝸牛。昆蟲學家早就知道這一點了,但是我從閱讀中覺得,人們對此了解得不夠,甚至還根本不了解的,是它那奇怪的進攻方法,這種方法我在別處還從未見到過。
螢火蟲在吃獵物前,先給它注射一針******,使它失去知覺,就像人類奇妙的外科學那樣,在動手術前,先讓病人受麻醉而不感到痛苦一樣。螢火蟲的獵物通常是幾乎沒有櫻桃大的小蝸牛。夏天,這些蝸牛成群聚集在稻麥的槁桿或者其他植物干枯的長莖上,在整個炎熱的夏天里,它們都一動不動地在那里深深沉思著。正是在這種狀況下,我多次看到螢火蟲用它那外科技巧,使獵物在顫動著的莖桿上無法動彈,然后美餐一頓。
它也熟悉食物的其他貯藏地。它常常去到灌溉溝邊,那里土地陰濕,雜草叢生,是蝸牛的樂土。這時螢火蟲就在地上對蝸牛動手術。我在自己家里可以很容易地養(yǎng)著螢火蟲,來仔細觀察這個外科大夫操作的詳細情況。現(xiàn)在我想讓讀者來看看這個奇怪的場面。
我在一個大玻璃瓶里放了一點草,幾只螢火蟲和一些蝸牛,蝸牛大小適當,既不太大,也不太小。請耐心等待吧,尤其要時刻不離地監(jiān)視著,因為我們想看到的事情會突如其來地發(fā)生,而且時間很短。
我們終于看到了。螢火蟲稍稍探察了一下捕獵對象,蝸牛通常除了外套膜的軟肉露出一點兒外,全身都藏在殼子里。這時貪婪者便打開它的工具,這工具很簡單,可是要借助放大鏡才能看得出來。這是兩片深深變成鉤狀的顎,十分鋒利,但細得像一根頭發(fā)。從顯微鏡里可以看到,彎鉤上有一道細細的槽。這便是它的工具了。
螢火蟲用它的工具反復輕輕敲打著蝸牛的外膜。這一切是溫和地進行的,好像是無害的接吻而不是螫咬。小孩逗著玩時,用兩個指頭互相輕捏對方的皮膚,從前我們把這種動作叫做“扭”,因為這只不過近乎搔癢,而不是用力擰?,F(xiàn)在我們就用“扭”這個詞吧。在與昆蟲談話時,用孩子們的語言是沒關系的。這是使頭腦簡單者互相了解的好辦法。因此我們說螢火蟲扭著蝸牛。
它扭得恰如其分。它有條不紊地扭著,不慌不忙,每扭一次,都要稍稍休息一下,它似乎想了解一下扭的效果如何。扭的次數(shù)不多,要制服獵物,使之無法動彈,至多扭六次就夠了。在吃蝸牛肉時,很可能還要用彎鉤來啄,不過我說不準,因為后面的情況我沒見到。但是只要最初不多的幾下扭就足以使蝸牛失去生氣,沒有知覺了,螢火蟲的方法是這么迅速奏效,幾乎可以說是像閃電般似的,毫無疑問,它利用帶槽的彎鉤已經把毒汁傳到蝸牛身上了。這些螫咬表面上如此溫和,卻能產生快速的效果?,F(xiàn)在我們來檢驗一下吧。
螢火蟲扭了蝸牛四五下后,我就把蝸牛從螢火蟲嘴里拉開來,用細針刺蝸牛的前部,即縮在殼里的蝸牛露出來的那部分;刺傷的肉沒有絲毫顫動,它對針戳沒有絲毫反應,它像一具完全沒有生氣的尸體了。
還有更令人信服的例子。有時我幸運地看到一些蝸牛正在爬行,腳蠕動著,完全伸出,這時它們受到了螢火蟲的進攻。蝸牛亂動了幾下流露出不安的情緒,接著一切都停止了下來,腳不爬行了,身體的前部也失去了像天鵝脖子那種優(yōu)美的彎曲形狀,觸角軟塌塌地垂了下來,彎曲得像斷掉的手杖。這種姿勢一直保持著。
蝸牛真的死了嗎?根本沒有,我可以使表面上已死的蝸牛復活。在兩三天這種半死不活的狀態(tài)之后,我把病人隔離開來──雖然這對于實驗取得成功并不是絕對必需的──給它洗一次澡,兩天后,我那只被陰險的螢火蟲傷害的蝸?;謴土苏?。它可以說是復活了;它又能活動,又有感覺了。如果用針刺激它,它有感覺;它蠕動,爬行,伸出觸角,仿佛什么不愉快的事都沒發(fā)生過似的。全身酩酊大醉般的昏昏沉沉都徹底消失了,它死而復生了。這種暫時不能活動、不覺得痛苦的狀態(tài)叫作什么呢?我想只有一個適當?shù)拿Q,那就是麻醉狀態(tài)。
許多食肉性膜翅類昆蟲吃雖然未死卻無法動彈的獵物。通過它們的豐功偉業(yè),我們了解了昆蟲令對方渾身癱瘓的奇妙技術,它用自己的毒液麻痹其神經中樞。在人類的科學實踐中還沒有發(fā)明這種技術──現(xiàn)代外科學最奇妙的一種技術之前,在遠古時代,螢火蟲和其他昆蟲顯然已經了解這種技術了。昆蟲的知識比我們早得多,只是方法不同而已。外科醫(yī)生讓病人嗅乙醚或者氯仿,昆蟲通過顎的彎鉤注射一種極其微量的特殊毒藥。人類有朝一日會不會利用這種知識呢?如果我們更好地了解小昆蟲的秘密,那么我們在將來會有多少卓絕的發(fā)現(xiàn)啊!
對于蝸牛這樣一個無害而十分和平、從不主動與別人發(fā)生爭吵的對手,螢火蟲這種麻醉才能有什么用呢?我想我可以大致看得出來。
如果蝸牛在地上爬行,甚至縮進殼里,對它進攻是毫不困難的。蝸牛的殼沒有蓋子,身體的前部大部分都露出來,在這種情況下蝸牛無法自衛(wèi),容易受到傷害。但是經常也有這種情況,蝸牛待在高的地方,貼在槁桿上或者一塊光滑的石頭上。這種支持點成了它臨時的殼蓋,使任何企圖騷擾殼內居民的居心不良者無法進犯,不過有一個條件,那就是這圍墻四處任何地方都沒有裂縫。但是常有這種情況,蝸牛的殼和它的支持物沒有貼緊,結果這蓋子沒蓋好,這么一來,這裸露處哪怕只有一點點兒大,螢火蟲也能夠用它精巧的工具輕微地螫咬著蝸牛,使之立即沉沉入睡,一動不動,而自己便可以安安靜靜地美餐一頓了。
螢火蟲吃蝸牛的作業(yè)是十分小心翼翼的,進攻者必須輕手輕腳地對它的犧牲品進行加工,不要引起它的掙扎,蝸牛稍有掙扎動彈,就會從高莖上掉下來。它一掉到地上,這個食物就完了,因為螢火蟲不會積極熱情地去尋找它的獵物,它只是利用幸運得到的東西而不肯辛勤去尋找。所以在進攻時,為穩(wěn)妥起見,它必須使蝸牛毫無痛楚,不使蝸牛產生肌肉的反應,免得它從高處掉下來。由此可見,突然地深度麻醉是螢火蟲達到目的的好辦法。
螢火蟲怎么吃它的獵物呢?是真的吃嗎?也就是說,把蝸牛切成小塊,割成細片,然后加以咀嚼嗎?我想不是這樣。我從來沒見過我的籠中物的嘴巴上有任何固體食物的痕跡。螢火蟲并不是真正的“吃”,它是喝。它采取蛆那樣的辦法,把獵物變成稀肉粥來充饑。它就像蒼蠅的食肉幼蟲那樣,在吃之前,先把獵物變成流質。
整個過程是這樣的:蝸牛不管多大,差不多總是由一只螢火蟲去麻醉它。不一會兒,客人們三三兩兩跑來了,同真正的擁有者絲毫沒有爭吵地歡宴一堂。讓它們飽餐兩天后,我把蝸牛殼孔朝下翻轉過來,里面盛的東西就像鍋被翻過來了,肉羹從鍋里流出來一樣。那些賓客吃飽肚子走開了。只剩下這一點點兒殘渣了。
事情很明顯:就像我們前面說的“扭”一樣,經過一再輕輕地螫,每個客人都用某種專門的消化素來加工,蝸牛肉變成了肉粥。螢火蟲各人吃各人的,大家盡情享用。由此可見,螢火蟲嘴里的那兩個彎鉤除了用來叮蝸牛,注射麻醉毒藥外,無疑也會注射可以把蝸牛肉變成流體的液汁。這兩個用放大鏡才能看到的小工具還應該有另一個作用。它們是凹形的,就像蟻蛉嘴上的彎鉤一樣,用來吮吸和吃凈捕獲物,而不需要把獵物切成碎片。然而兩者卻有著極大的差別,那就是蟻蛉留下大量的殘羹剩菜,并把它們扔到挖在沙地上漏斗狀的陷阱外面,而螢火蟲這個液化專家卻吃得一點兒也不剩下,或者差不多什么也不剩。兩者所使用的工具相類似,但一個只吮吸獵物的血,另一個則靠著事先進行液化處理,把獵物吃得一干二凈。
有時蝸牛所處的平衡狀態(tài)非常不穩(wěn)固,可螢火蟲的工作卻干得十分精心。我的玻璃瓶給我提供了不少這方面的例子。蝸牛常常爬到頂口用玻璃片蓋住的瓶子上頭,用一點點兒黏液把自己粘在玻璃上,因為黏液用得少,只要輕輕一動,殼就會從玻璃上掉到瓶底去。
可是螢火蟲常常借助用來補充腿力不足的攀升器官爬到高處,選擇它的獵物,仔細觀察,找到一個縫隙后,便輕輕一咬,使這獵物失去知覺,隨即立刻調制肉粥,作為幾天的食物。
螢火蟲吃完飯走開后,殼便完全空了,可是僅涂了一點點兒黏液固著在玻璃上的殼并沒有掉下來,甚至位置一點兒也沒動。蝸牛絲毫沒有反抗,一點點兒變成了肉粥,就在它受到第一記打擊的地方被吮干。這個細節(jié)告訴我們,具有麻醉作用的螫咬是多么突如其來,螢火蟲吃蝸牛的方法多么巧妙,沒有讓蝸牛從非常光滑而又垂直的玻璃上掉下來,甚至在非常不牢的粘著線上一點兒也不晃動。
螢火蟲要爬到玻璃或者草莖上,光靠它那又短又笨的腳顯然是不夠的,需要有一種特殊的工具。那工具不怕光滑,能攀住無法抓牢的東西。它的確有這樣的工具。它后腿末端有個白點,在放大鏡下可以看到上面大約12個短短的肉刺,時而收攏聚成一團,時而張開像玫瑰花瓣,這就是粘附和移走器官,它通過抬高和放低、張開和閉合,幫助螢火蟲行走??傊?,螢火蟲是一種新型的雙腿殘廢者,它在腿后部放上一朵漂亮的白玫瑰,一種沒有關節(jié)、可向四處活動的長著12個手指的手,這種管形的手指,不是抓住而是粘附著東西。
這個器官還有另一作用,就是能當海綿和刷子用。餐后休息時,螢火蟲用這把刷子刷頭部、背上、兩側和后部;它能這樣在身上四處刷,是因為它脊柱柔韌的緣故。它一處一處地從身體的這一端擦到另一端,擦得十分細心,說明它對此很感興趣。它這樣認真地擦拭,擦亮刷凈身子的目的是什么呢?顯然是要把沾在身上的灰塵或者蝸牛肉的黏液殘跡刷掉。它要多次爬到蝸牛加工庫上去,稍稍洗個身子并不是多余的。
注:《螢火蟲》選自《昆蟲的故事》(花城出版社1997年版)。黃亞治譯。
**************************
作者寫道:“這個小家伙為表達生活的歡愉,在屁股上掛著小燈籠?!边@就是可愛的小螢火蟲。在當今越來越城市化的時代,看過這種昆蟲的同學可能越來越少了,至于在夏夜的田野里追逐過低飛的小螢火蟲的同學就更少了。學學法布爾吧,他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與研究,對螢火蟲的捕食手段了解得一清二楚。同時寫得那么有情趣。
作者愛用帶有感情色彩的詞語來描述他筆下的小昆蟲,如“獵取野味的獵人”“病人”“陰險的螢火蟲”等,再找出幾個這樣的詞語,說說用得好在哪里。
建議你也選擇一種昆蟲,去觀察它,親近它,了解它,與它交朋友,再用筆記下點什么。
背景資料
折磨法布爾一生的有兩大困擾,一是“偏見”,二是“貧窮”。法布爾勤奮刻苦,銳意進取,從農民后代成為一位中學教師;此后業(yè)余自學,花12年時間,先后取得業(yè)士(普通高中)、雙學士和博士學位;中學教書二十余年,他兢兢業(yè)業(yè),同時業(yè)余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發(fā)表過非常出色的論文。達爾文肯定他的成就,帝國教育部獎勵他,好心的教育部長還設法推薦他為大學開課。盡管如此,他想“登上大學講臺”的夢始終沒有實現(xiàn),開辟獨立的昆蟲學實驗室的愿望始終得不到支持。教育、科學界權威們,骨子里看不起他的自學學歷,看不慣他的研究方向。這種漠視與某些人的虛偽、庸俗、嫉妒心理合拍,長期構成對法布爾的一種偏見。法布爾生在窮苦人家,自己靠打工謀生,才上了小學、中學;以后長年只靠中學教員工資,維持七口之家的生計;前半生一貧如洗,后半生勉強溫飽。很少有法布爾這么貧困的自然科學家:想喝口酒,只能以家中發(fā)酵自制的酸澀蘋果汁頂替;要施舍乞丐兩法郎,可囊中只掏得出令自己都面露羞色的兩個蘇比;一向靦腆、好強之人,竟不得不為生存而張口請求英國大哲學家穆勒慷慨解囊。然而人們看到,法布爾沒有向“偏見”和“貧窮”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擴充知識儲備,精心把定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觀察實驗,不斷獲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擊“偏見”。他擠出一枚枚小錢,購置壇、罐、箱、籠,一寸空間一寸空間地擴增設備,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積累研究資料,化教書匠之“貧窮”為昆蟲學之富有。
中考相關信息請關注出國留學網中考頻道......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