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長查詢相關(guān)信息,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特別搜集匯總了中考語文資料以供參考:
88 讀出聲兒來
錢鋼
我們中國人,把“看書”叫做“讀書”。顧名思義,“讀書”就是要把書念出聲兒來。你瞧,“書聲瑯瑯”,“抑揚頓挫”,這些詞兒,都形容了老輩人讀書的情形。不過,這些年里,對這種讀書的情景,較多的卻是針砭與諷刺:“搖頭晃腦”、“拿腔拿調(diào)”。讀書讀出聲兒來,仿佛只是穿長衫馬褂的老古董們干的迂腐而過時的事。
我反對扼殺青年活力的“老古董”??墒?,我贊成讀書讀出聲兒來。
我的母校──杭州市西湖小學,有幾位從軍隊文工團轉(zhuǎn)業(yè)的語文老師,他們極重視學生的朗讀,我的班主任卜慶榮老師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站在講臺上,充滿感情地領(lǐng)著我們朗讀課文,常使我們想起,卜老師家墻上那張她當年在舞臺上報幕的照片。像導演訓練演員一樣,她嚴格地(甚至是過分嚴厲地)要求我們讀書、背書。直到今天,我還能記起她教我們朗讀《狗又咬起來了》《大嫂,停下你送行的腳步吧》等課文的情形──課文是記不真切了,深深印在記憶中的是那動人的語調(diào)。
每本書都有自己的“音調(diào)”。那些真正優(yōu)秀的作品,“音調(diào)”都像音樂般優(yōu)美。
老作家孫犁寫過一部名為《鐵木前傳》的中篇小說,作品的結(jié)尾有這樣一段話:
童年啊,你的整個經(jīng)歷,毫無疑問,像航行在春水漲滿的河流里的一只小船?;貞浧饋恚藗兊男那橛肋h是暢快活潑的。然而,在你那鼓脹的白帆上,就沒有經(jīng)過風雨沖擊的痕跡?或是你那昂奮前進的船頭,就沒有遇到過逆流礁石的阻礙嗎?有關(guān)你的回憶,就像你的負載一樣,有時是輕松的,有時也是沉重的啊!
我曾多次閱讀《鐵木前傳》,每次,我都要高聲朗讀這段結(jié)尾。正是在那種“讀”的愉快中,我體味到了孫犁語言的清新。
我還喜歡高聲朗讀高爾基的《意大利童話》,特別是其中的第11篇,描寫一位母親親手殺死了已成為敵人首領(lǐng)的兒子──
這時候,她用自己的黑氅蓋住他的身體,在他心口刺進了匕首,他的身子抽搐了一下,立刻死了──她是熟悉兒子的心窩的。……
……
以后,她緊緊握著那把被他的血──當然也是她自己的血──所溫暖的匕首,刺進自己的胸口,依然很正確地刺中了心窩──創(chuàng)痛的心窩是容易刺中的。
我還喜歡朗讀沈從文的《從文自傳》。
我還喜歡朗讀豐子愷的《緣緣堂隨筆集》。
我還喜歡朗讀一些優(yōu)秀的新聞作品,如華山的《英雄的十月》。
記得有位老同志曾對我說,中國文學有一個突出的美學特征:訴諸聽覺。詩,自不待說,從話本發(fā)展而來的小說,同樣鮮明地保留了聽覺藝術(shù)的特點,如明白、曉暢、上口等等。
其實又何止是中國的作品如此?不久前,我聽我的一位鄰居用俄文背誦萊蒙托夫的抒情詩,那音調(diào)是那么優(yōu)美迷人,以至于我的那位鄰居堅持認為,俄文是世界上最富韻律感的文字。
其實又何止“文學”如此?好的演說詞,好的報刊言論,好的日記、書信,甚至好的理論書,都能使人在聽覺上獲得美感。
讀書讀出聲兒來,就是說,要從少年時代起就培養(yǎng)這種美感。
我永遠感激我那位敬愛的卜老師,她使我和我的同學們從小受過嚴格的朗讀訓練。長大成人后,提筆寫作,少年時代讀過的那些書的音韻旋律就會在耳畔縈繞。
當然,有些“音調(diào)”終究會顯得陳舊過時,束縛自己的文筆。那么,就捧起新的優(yōu)秀的書籍再讀吧,去尋找新的氣韻,新的音色。不消說,還是得“讀出聲兒來”。
1988.12.22.北京
注:《讀出聲兒來》選自1989年4月《中學生閱讀》。
**************************
所謂“讀出聲兒來”也就是朗讀。朗讀是語文基本功之一,許多同學常常忽視它,以致在讀課文時讀漏了一些寶貴的東西。默讀與朗讀相比各有特點,各有功效,可以互補優(yōu)長。朗讀可以充分地讀出字里行間的意味、情味來,讀出語言文字的聲韻美來,這是比默讀更為優(yōu)越的地方。讀了這篇文章,你對朗讀的重要性有所認識并下決心練好這項基本功嗎?就從朗讀課本和課外讀本里的優(yōu)美詩文開始吧,要帶著濃厚的興趣、美好的心情來讀,在朗讀實踐中學會朗讀,培養(yǎng)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力,對語言美的感受力。
中考相關(guān)信息請關(guān)注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