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長查詢相關信息,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特別搜集匯總了中考語文資料以供參考:
27 故宮三大殿
選自《林徽因文集 建筑卷》(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林徽因(1904—1955),作家、建筑學家。
林徽因北京城里的故宮中間,巍然崛起的三座大宮殿是整個故宮的重點,“紫禁城”內(nèi)建筑的核心。以整個故宮來說,那樣莊嚴宏偉的氣魄;那樣富于組織性,又富于圖畫美的體形風格;那樣處理空間的藝術;那樣的工程技術,外表輪廓,和平面布局之間的統(tǒng)一的整體,無可否認的,它是全世界建筑藝術的絕品,它是一組偉大的建筑杰作,它也是人類勞動創(chuàng)造史中放出異彩的奇跡之一。我們有充足的理由,為我們這“世界第一”而驕傲。
三大殿的前面有兩段作為序幕的布局,是值得注意的。第一段,由天安門,經(jīng)端門到午門,兩旁長列的“千步廊”是個嚴肅的開端。第二段在午門與太和門之間的小廣場,更是一個美麗的前奏。這里一道弧形的金水河,和河上五道白石橋,在黃瓦紅墻的氣氛中,北望太和門的雄勁,這個環(huán)境適當?shù)亟o三殿做了心理準備。
太和、中和、保和三座殿是前后排列著同立在一個龐大而崇高的工字形白石殿基上面的。這種臺基過去稱“殿陛”,共高二丈,分三層,每層有刻石欄桿圍繞,臺上列銅鼎等。臺前石階三列,左右各一列,路上都有雕鏤隱起的龍鳳花紋。這樣大尺度的一組建筑物,是用更宏大尺度的庭院圍繞起來的。廣庭氣魄之大是無法形容的。庭院四周有廊屋,太和與保和兩殿的左右還有對稱的樓閣,和翼門,四角有小角樓。這樣的布局是我國特有的傳統(tǒng),常見于美麗的唐宋壁畫中。
三殿中,太和殿最大,也是全國最大的一個木構大殿。橫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外有廊柱一列,全個殿內(nèi)外立著84根大柱。殿頂是重檐的“廡殿式①〔廡殿式〕中國傳統(tǒng)建筑屋頂形式之一。由四個傾斜的屋面、一條正脊(平脊)和四條斜脊組成?!蓖唔?,全部用黃色的琉璃瓦,光澤燦爛,同藍色天空相輝映。底下彩畫的橫額和斗,朱漆柱,金瑣窗,同白石階基也作了強烈的對比。這個殿建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已有255歲,而結構整嚴,完好如初。內(nèi)部滲金盤龍柱和上部梁藻井上的彩畫雖稍剝落,但仍然華美動人。
中和殿在工字基臺的中心,平面為正方形,宋元工字殿當中的“柱廊”竟蛻變而成了今天的亭子形的方殿。屋頂是單檐“攢尖頂①〔攢尖頂〕有多種形式,其共同點是頂部都有一個集中點,即寶頂?!保隙擞脻B金圓頂為結束。此殿是清初順治三年(1646)的原物,比太和殿又早五十余年。
保和殿立在工字形殿基的北端,東西闊九間,每間尺度又都小于太和殿,上面是“歇山式〔歇山式〕中國傳統(tǒng)建筑屋頂形式之一。由四個傾斜的屋面、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戧(qiàng)脊和兩側傾斜屋面上部轉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墻面組成,組成兩坡和四坡屋頂?shù)幕旌闲问?。”殿頂,它是明萬歷的“建極殿”原物,未經(jīng)破壞或重建的。至今上面童柱上還留有“建極殿”標識。它是三殿中年壽最老的,已有337年的歷史。
三大殿中的兩殿,一前一后,中間夾著略為低小的單位所造成的格局,是它美妙的特點。要用文字形容三殿是不可能的,而同時因環(huán)境之大,攝影鏡頭很難把握這三殿全部的雄姿。深刻的印象,必須親自進到那動人的環(huán)境中,才能體會得到。
******
與《故宮博物院》里介紹“三大殿”的文字相比,本文更側重介紹“三大殿”在建筑結構上呈現(xiàn)出來的特點,如具體說明太和殿的橫闊與進深,“三大殿”各自的殿頂式樣,“三大殿”各自的修建時間等,對于殿內(nèi)的裝飾則一筆帶過,不多費筆墨。這是由于作者林徽因是一位中國古建筑專家,她寫作此文的著眼點與《故宮博物院》的作者不同。
本文作者富于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yǎng),即使在這篇介紹建筑物的小文里,我們也能感受到她的美學眼光與文字功力。請具體找出來,并說一說你的體會。
積累下列詞語:
整嚴蛻變完好如初
中考相關信息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