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 久居美國養(yǎng)成文明習慣回國后遭嘲諷

字號:

 不少中國大陸新移民對美國居民的文明習慣羨慕不已,盡量在行為舉止上模仿學習。部分人在美國生活久了,也自然而然遵循美國習慣,習以為常。近年部分返回中國探親訪友人士返美后表示,已習慣的美國生活行為,部分在中國卻行不通,或引起親友及居民嘲笑。譬如有人進出百貨公司為后面的客人推著門,結(jié)果當了半小時「門童」;有人說話輕聲細語,被嘲笑「到美國后健康變差了」,這些人感嘆,中國經(jīng)濟雖進步,但人們文明習慣不見較多長進,實在受不了。
     
    在美國公眾場合鮮見有人旁若無人大聲喧嘩,華裔也養(yǎng)成公眾場合低聲說話的習慣,不愿影響他人。日前從中國東北吉林返美的馮女士表示,她返鄉(xiāng)探親按照在美習慣低聲說話,反遭親友嘲笑,認為她在美多年竟然說話力氣都沒了,低聲下氣,「是不是身體虛弱不健康」?
     
    馮女士說,她在南加生活近十年,因經(jīng)常參加主流社區(qū)活動,習慣美國居民的行為習慣,但以此在家鄉(xiāng)得到效果卻大相徑庭,讓她很納悶,認為中國經(jīng)濟進步,人們文明行為也該隨著社會前進步伐。
     
    馮女士表示,也許國人思路不同,表現(xiàn)謙遜方式也與美國不同,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習以為常,所以很多華人來美仍改不了這個缺點,讓部分美國主流居民側(cè)目,認為華裔很不文明。
     
    她表示,在美國如走在街上,對面過來行人,常?;ハ辔⑿Φ篮?,以示友好尊重。在中國家鄉(xiāng)她也照此做,遭致對方冷眼,認為她可能「腦子有問題」或另有目的,親友提醒她萬不可這樣做,會被對方認為可能要行騙或是傳銷者,因而遭致反感。
     
    在美國旅館或超市常會看到顧客進出大門時,前一個人會為后人把門以方便后人進出,這是一種文明行為。返回中國探親的廖先生抱怨稱,他在家鄉(xiāng)商場也照此做,他為后面人把門時,竟無人把門接應(yīng),他一個人站在那里竟然當了近半小時「義務(wù)門童」。
     
    廖先生說,在公共場合家鄉(xiāng)人一般都無把門習慣,開門時將門一甩就離開,很容易給身后跟進的人造成不便。
     
    在美國喜歡助人為樂的華人返鄉(xiāng)也鬧出笑話。奇諾市谷先生近日從中國家鄉(xiāng)返美,他表示,在家鄉(xiāng)與友人同行時看見路邊有乞討老人,他覺得很可憐就上前給十元人民幣,令他意外的是,這名年長乞討者一下子給他跪下,說不遠處還有兩個孩子請求他幫助,隨后又來了幾個乞討者將他圍住,在他面前齊齊跪下乞討,有的還上前拉扯,讓他不知所措。多虧朋友幫忙才脫身。
     
    谷先生說,以后再遇到這種情況,再也不敢冒失施舍。友人對谷先生說,這些乞討者在當?shù)匦纬蓤F伙被人控制,很多人并不貧窮,乞討者白天乞討,晚上出入夜總會高級餐館者大有人在。